龙陵:借“绿”生“金” 乡土人才助力“青山”变“金山”
政务
2024-12-19 20:15
云南
近年来,龙陵县大力培养集聚一批“土专家”“田秀才”“农状元”,深挖林下产业潜力,做大做强林下经济“土特产”文章,不断持续释放林地生态效益,探索出了一条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的新路子。龙陵县充分发挥乡土人才作用,把紫皮石斛产业作为“一县一业”特色产业,聚焦让“茶业”成为致富“金叶子”,让核桃变身富民“黄金果”,让重楼、黄精、白花蛇舌草、白芨等特色中药材托起乡村振兴路。成立了云南龙陵林草特色产业园区、龙陵县石斛产业发展中心、龙陵县林业产业工作站、龙陵县石斛专家委员会等机构,积极探索石斛“五包”寄养模式,围绕“企业发动、大户带动、群众主动”的思路,探索“公司+基地+农户”模式,以龙头企业的科学种植、种植基地的示范种植为抓手,引导“土专家”“田秀才”把控投入品绿色、管理过程绿色“两个关键”,用好林下“套种”这一剂“良方”,持续提升土壤利用率与作物收成率,让群众腰包不断鼓起来,让人才助力成为推动产业发展的最大增量。截至目前,全县近野生石斛种植面积3750亩、年产鲜条477吨,带动150户农户户均增收5万元以上,实现产值8600万元;石斛花卉庭院种植户1100余户、户均年收益5000元以上,从业人员5000余人,年产值达2.5亿元;全县共有林下茶园10.98万亩,年产鲜茶3.6万吨,带动户均增收6055元;全县有核桃种植面积41万亩,年产核桃1万吨,实现产值1.7亿元,带动37121户农户户均增收4580元;全县草果、重楼、黄精、白花蛇舌草和白芨等林下中药材种植面积达6.29万亩、产量0.74万吨,实现农业产值3.72亿元,带动1万余户、2万余人增收致富。龙陵县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和气候条件,充分利用林下空间和特色产业优势,实施林下生态养殖新模式,以龙头企业、养殖大户为抓手、专家工作站为“智囊”、产教融合为重点、联农带农为根本,聚焦胡蜂养殖一个特色、家禽养殖多路并进,积极推进林下养殖业向规模化、标准化方向发展,真正做到林下有“钱”景,致富有“蜜”诀。截至目前,全县建成胡蜂类专家工作站2个,注册胡蜂企业3家、专业合作社8个,放养胡蜂4万巢,年产蜂蛹150吨,带动826户农户增收840万元,户均增收1万元;年产蜂酒1吨,产值50万元,利用林地面积10万亩,实现产值0.49亿元;养殖林下生态猪5200头,实现产值1338.5万元,带动650户农户户均增收20592元;养殖林下黄山羊45072头,实现产值5408.64万元,带动6107户农户户均增收8856元;养殖林下生态鸡、鸭、鹅256200只,实现产值2008.6万元,带动17208户农户户均增收1167元。龙陵县坚持“以产聚才,以才促产”目标,出台石斛产业技能人才素质提升三年行动方案与“技能兴龙”三年行动计划,深入推进石斛技能人才“十百千万”工程,大力推广石斛枫斗加工,不断健全石斛产业工人技能培训、技能鉴定体系,持续推进石斛产业链延伸。同时,根据林下作物天然无公害、有机营养、生态环保等特性,积极发展林菌、林药、林菜等林下产品采集加工,依法适度对林下资源进行采集利用、培育发展,将林下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动力,有效盘活林下资源。截至目前,引进石斛精深加工高端人才13人,培养技能人才1.5万余人,累计1.72万余人获得《国家中药材枫斗加工技术资格证书》,90余人获得“石斛种植能手”“石斛种植状元”、枫斗加工“特技师傅”等荣誉证书,共带动枫斗等初加工群众4.5万余人,年均加工枫斗等初加工产品2500余吨,人均年收入达6000余元;全县共注册成立涉林合作社、企业839个,采集加工利用林地面积15.21万亩,年生产能力3500吨,年产值9800万元;林菌、林药、林菜等林下作物规模化、产业化初具雏形,年产0.35万吨,年产值0.98亿元。龙陵县坚持把电商人才培育与作用发挥作为推动林下经济的重要环节,强化电商人才培养,让有技术、懂经营、善管理的人才与电子商务深度融合,探索走出“企业+职校+基地+农户”发展路子,完善“职校育才、基地育苗、农户种植、企业回购、电商销售”的石斛花卉电商产业链。同时,创新电商人才“7+14”孵化模式,成立电商行业“党委”,通过整合人才培养支持项目,依托县职业高级中学“人才孵化基地”和电商人才实训基地,让参训学员结业即可开播,培养出蒋德凡、曹大成、刘家波、卢正运等一批优秀电商人才。截至目前,全县共举办培训班2期、培训学员97人,乡村两级举办培训班19期、培训学员540人次;建成石斛花卉电商直播基地15个、培养直播人才300余人;林菌、林药、林菜等林下产品也在电商助力下供不应求,走出了一条“乡村电商发展好、林下产品销路俏”的发展蝶变之路。
责编/赵菊润
龙陵新闻
第一时间发布龙陵时政新闻、工作动态、社会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