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最喜欢的学生应该就是颜回了。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颜回者,鲁人也,字子渊,少孔子三十岁。”作为孔子的年轻弟子优秀学生代表,二十九岁不幸早逝。颜回去世的时候,孔子哭得悲痛,直乎老天这是要亡我呀!
“颜渊死。子曰:天丧予!天丧予!”——《论语·先进篇》。
“孔门十哲”德行科,颜回排在首位。若非早亡,以颜回的的学识,应是能扛起儒家学说传播的大旗。读古书学古人,学什么呢?有些知识是恒久的真理,应该习得;有些观念已不适合时代的发展,可以摒弃。但人的优秀品质会如真理一般穿越千年,依然闪闪发光。颜回身上的一些品质便值得今人学习。在《论语》中有二十多处记载了颜回的学习和生活,虽未如曾参、子夏、子张等有其自己的观点被记录下来。但求学中的只言片语亦足够后人窥见其高洁之姿了。
在《论语》雍也篇中有这样两段关于颜回的记录。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论语·雍也篇》
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论语·雍也篇》
第一处,是孔子评价颜回的生活态度。
孟子在这一点上也给予颜回极高的评价,认为颜回与另外两位圣贤“禹、稷”同道。虽身份地位不同,但他们内心相同。即便互换身份,也会做出相同的事情。
颜回家庭贫困,吃住都极为俭朴。“箪食、瓢饮、陋巷”这样的生活条件,在其他人看来定是忧愁不断的,但颜回却自有其乐。这恰符合孔子说的“贫而乐”。
古今中外,贤哲之士往往在这一点上有共同观点。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有句格言:“在彻底的贫困中保持快乐,是一种令人渴望的财富。”塞涅卡评价这句话时说:“太有理了,只要有快乐,便不贫困:拥有得少并不是贫穷,贪欲更多才是贫穷。”如果一个人总是认为自己缺少很多东西,他怎么可能会有富足感呢?即便拥有着富可敌国的财富或身居王位,若不知满足,总是将更多占位己有,他内心依然是个贫乏之人。相反,若一个人总是不认为自己缺少什么,即便拥有的少,也不妨碍他感受到多,从而拥有快乐。这样的人,往往更加看重精神世界的财富。如颜回的乐,更多来自于学习上的快乐,来自于自身的精神家园越来越富有。
第二处,是孔子评价颜回的学习态度。
“不迁怒,不贰过”这是鲁哀公问谁最好学时,孔子说颜回最好学,然后给的评语。“不迁怒”能够将情绪置于适度范围内,不迁怒他人而反求诸于己,也不让一事迁怒另一事;“不贰过”,则是善于从错误中学习,不让错误再次发生。问的是好学,答的是不迁怒不贰过。在孔子看来,这既是颜回身上的重要品质,也是其好学的表现。孔子关于“好学”的理解,和我们如今的理解还是有很大差别的。“不迁怒,不贰过”更加看重一个人的内在品质,而非其外在成就。以及是否有自我驱动改变的力量,与自身比较一日更优于一日。昨日的错,今日不会再犯。若能做到这般,学有所成,便也是必然结果了。
刘筱读书笔记
2024年10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