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养娃,有一个很突出的现象,就是用计划经济的那一套来养娃,计划定得佬佬高,一周要上N个兴趣班,还有做不完的作业。生产指标一个接着一个下,把孩子的积极性和灵性都打没了。
就像计划经济时代,定计划、定指标,搞大冒进,下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这样就容易走向反面,“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反正没啥自主支配的时间,所以就会出现“磨洋工”,生产效率低下。
这个时候,家长们就只好使劲地催、拼命地催,有时甚至也像拿着“皮鞭”的监工,把孩子——这匹“生产队的牛”一个劲儿地往前赶,自己在一旁歇斯底里地吼。但大多数的情况收效了了。
因为机制出了问题,为啥计划经济时代,容易养懒汉,现在体制内的一些工作依然存在着这种现象。关键原因在于没有顺应人性,没有激发内驱力。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所以有效,根本在于释放了人的积极性。
养娃应该也是如此,要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和孩子沟通的基础上,确定一些总体的计划和安排,这些是必须要做的事情。其他的时间,留给孩子自主安排,去做他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交给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这句话的含金量还在上升。
只有激发了孩子自身的内驱力、积极性、创造力,学新知、学本领、自律才会进入一个正向的循环。否则,一直靠父母、老师的监督管理推着往前走,这娃大概率会“烂尾”,不是在此时就是在彼时,就算长大成人,也仍然可能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