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啻微芒 造炬成阳》记高川方寸间之大世界/王本平

文摘   2025-01-04 14:18   天津  

欢迎关注·天津市书画艺术研究会·

书法篆刻家 高 川    

作者简介


高川,字三川,生于湖南,祖籍广东海丰,天津大学化工硕士学历。少年时既好书法篆刻,经常捡拾山石、树根刻印,痴迷不辍。入津门后拜章草家王鸿章,漆书家张长勇,文化学者姜维群,篆刻家解心逸为师,书法从籀篆而入,得朴茂之精髓,继而隶、草。其篆刻宗法秦汉,借鉴明清,不拘于古,倾心于篆刻三十余年,尤其精于细朱文印,多字印,其印端庄秀美,雅俗共赏。并以魏晋碑法入边款,有自家面貌,受到业内外人士的好评。



不啻微芒 造炬成阳

——记高川方寸间之大世界

本文作者:王本平



高川,天津市水香州文化艺术中心,美术馆馆长。与高川相识,是在天津市著名画家张洪千先生的一次画展之中。高川个子不算太高白白净净,一双大眼炯炯有神。在与高川交谈之中得知其毕业于天津大学,恰与吾同校之友。畅聊中发现,其与吾专业不同,但爱好却不尽相同,故语言交达极为一致。正可谓:“所以兴怀 其致一也”。

相谈中得知,高川祖籍广东出生在湖南,以学霸式的成绩考进天津大学化工系并读硕。高川少年时既好书法篆刻,经常捡拾山石、树根刻印,痴迷不辍。除专业之外酷爱篆刻书法,拜章草家王鸿章,漆书家张长勇,后追随解心逸先生学篆刻,写石鼓,礼器碑。广博书文,强识众家。曾将几乎全部的业余时间都抛掷在篆刻与书法的研习上,先后完成了许多的单章印与多字印,可观其足劲之勤奋。高川的篆刻除师学外,几乎都处于自学自悟之状态。

高川 书法    

古人云,书法清高,首重人品,品节既优,不但人人重其笔墨,更钦仰其人品。有了高尚的人品,才有了得道的书品。钦仰人品而择人,清高人品得书品,这便是高川的做人原则。所以纵观,高川的书法,无论是篆书的淳朴凝重,还是隶书的雍容典雅,亦或行书的雄壮稳健,都有一种跌宕豪放之气魄。君不见,在其雄浑遒劲,沉雄开张的书法气势之中,更加透射出一种文人墨客的谦逊、奔放昂扬向上的阳刚之气。

高川篆刻 《黄帝内经索问•四季调神大论篇》

篆笔龙蛇舞石间,匠心飞花印相传。
涛尽寒窗不惧瑟,方寸之间岁月闲。

这是高川篆刻的一枚《黄帝内经索问•四季调神大论篇》,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这方印章高川的正楷出乎我的意料,这是我见过的超乎寻常正楷印章之一。只见他篆刻的书法是刀刻斧凿,筋骨风骨俱佳,具有浓厚的碑学金石气息。足见其以晋唐楷为基础,并结合自己的篆刻治印之经验,自有其独到之处。

纵观高川这方印章,可见其印风醒目,气势恢宏,有一种锋锷所至、石屑纷飞的画面感,他篆刻的字体线条酣畅淋漓,转折方硬,足见其见篆刻间的对待笔墨的情意。其实,篆刻最终之法主要体现在其字势、以及腕力、空间、乃至其笔墨精神之上。皆因每个字的结体就像人的体貌特征,身架结构。而墨刻之运笔,就如同人的血液,然而,那些字外的空白处就如同人的“气”场。墨刻“血”的运行流畅有力,字体就“精气神”十足;而字外的空白“气”的运行劲健,才能推动“血”运行无阻;而这个“气”正取决于高川之“精气”的充盈。

高川篆刻    五首五言唐诗 

藕粉晶莹雕鹤羽,

芙蓉玛瑙镂黄莺。

兰花瓣上耕天地,

方寸之间翰墨情。

这方草书印章,高川共篆刻五首五言唐诗。包括王维的“过香积寺”杜甫的“登兖州城楼”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李白的“赠孟浩然”钱起的“和万年成少府寓直”。观高川这方草书印章,则动静相依、错落有致、抑抑应节、气势开豁。其篆刻“错落参差,有生动流丽之致,无拘束板滞之象”,君不见他的这种草篆风格,较好地处理了动与静之间的势态。往往在篆刻之中,每个结字之间,都会有“整”与“散”之矛盾所产生的困惑。但高川的这方篆刻恰如秦篆,其形体宽博如石鼓,上下疏密基本均匀又如泰山,运笔活跃利落如琅玡,加上转折处方圆并施,接笔漫不经意又恰到好处,故秀润之中略具浑朴,韵致古劲苍深且宽博沉着。高川在刻印用刀技巧上曾经多方实践,使他的刀下具有较强的表现能力,其中冲刀是他的主要刀法。但在这方印中高川的线条已不好用冲刀或切刀的定式去衡量了,观者可以从这方印的行刀中看出,这是高川自己的一套篆刻路数,他细察印面,除了刀刻,他还运用了其它许多非刀刻性方法造成的效果,这一具有丰富性的技法是形成高川篆刻线条丰富性的卓越基础。

高川篆刻 《道德经》

身不离珠庭,新笺道德经。

时来琪树下,閒看鹤梳翎。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这是老子道德经的第八十一章文。高川用篆书刻印了这枚印章。众所周知,小篆通行于秦代,汉代以后篆法开始失传,唐李阳冰至清乾隆年间钱坫等人偶有创作,皆雄浑厚重不足,与秦篆古风相去甚远。直到邓石如取法汉碑篆额,用中锋雄健之笔间以侧锋取势,才苍头突起,重振篆书艺术。然而,高川的篆书雕刻,打破了以往各家樊篱可谓:“益行不薄,尊章古法极矣”。 君不见,高川这枚印章,线条粗细一致,圆润劲挺,为标准的“玉箸篆”用笔之法,劲利豪爽,结体匀称规整,晴朗端严,篆法全然秦篆风貌,章法字字规然,字间合度不差,字形修长纤细,而劲挺飞动若神。在“四面停匀,八边具备,短长合度,粗细折中”的基础上,更加端庄整伤。此枚印章正应了唐代诗人白居易那句:“道在虚无合自然,无为有为两悠然。

高川篆刻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

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方印章,高川是倾心而篆刻的。这四句话不仅是北宋思想家、教育家、理学家张载个人的理想追求,也是他给中华民族传统知识分子提出的共同期许,强调了个人应当承担起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徐悲鸿先生曾说:“人不能有傲气,但不能没有傲骨”。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便是中国文人应有的傲骨与脊梁。这方白文篆刻印章,绝对是高川的一方力作。吴昌硕在论封泥中说:“刀拙而锋锐,貌古而神虚。篆法体势方者,方易于劲(遒劲),但方并非即是劲,故要得其方劲耳”。篆刻是不同于书法,不同于绘画,也不同于雕刻的另一种综合艺术,它主要借助篆字或象形写意刻写,表达一种标志的、情绪或心态的张扬。这种一般印着红色印泥的旗帜般的张扬,应该说,完全是一种艺术情感的有机宣泄。高川的这方印章。有方劲而无圆转,近于犷悍,故用刀古拙,因其拙,则彰显出刀法的高古雄深气韵。而高川用锋则拙中带锐,因如其不锐,则不突无峭拔英迈之风神。由此可见高川的这方印章,不乏雄劲中不失其精妙,古朴里透着其新雅,使观者从这印章的方寸天地里,得到了广袤完美地艺术享受。    

纵观高川的印迹,可以说是一位及其注重书法的篆刻家。观其书法“清气满纸,爽心怡神”。所以高川的篆刻作品,便有了其书风的表露。笔者认为:高川的篆刻作品,风格秀雅而不失厚重,稳健而不失灵动其结构布置匀整,雅静秀润,则一印既成,自然神情轩朗。因其宜细宜工、故印面布置匀整为其形态,雅静秀润、神情轩朗为其神质,而这些可以说都是高川扎根于篆法的深厚基础和耐力而至。“刀法者,所以传笔法者”高川的印迹“篆书醇雅,刻印浑厚”,是其用刀效果基于深厚的篆法功底,和细腻精熟的用刀技巧基础上刻制而成的。

高川的篆刻广采博古,上追周秦古玺,下至近代名家,遍摹世家诸派,遵师嘱、取师长、延血脉、创自强。天津著名学者姜维群先生曾说“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读书要广博,但要汲取精要;准备要充分,方能如火山喷发。高川的篆刻正是有了廿载的孜孜不倦,有了近年的师承,所以能够由足够当量的热能,将艺术的“岩浆”喷发而出”。笔者认为:“高川书法篆刻正是:学而后则思,思而后再刻,用“文心雕龙”的话可以诠释,玄奥难解事理,找寻其他艺术来“定墨”,做匠心独运的大匠,窥探各种意象而“运斤”。如此,篆刻家才能借助腕底功夫方能创作出古意满滿个性十足的作品。高川以其沉雄朴茂、清新古拙、老辣奇崛、大气磅礴的风格必在书法与印坛上独树一帜。

高川书法




高川书法



高川书法



高川篆刻



高川篆刻



高川篆刻




高川篆刻




高川篆刻




 本文作者:  

(本文作者:王本平 画家 诗人 艺术评论家)

—— 天津市书画艺术研究会 ——

天津市书画艺术研究会,原名天津市政协书画艺术研究会。是以天津书画家艺术家为主体的书画艺术界知名人士,有关方面的专家、学者自愿参加,并经依法登记,取得社团法人资格的群众性社会团体。

天津市书画艺术研究会自 1998 年成立之日起,始终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祖国和平统一为己任,以振兴天津书画艺术为宗旨,以推新人新作为目的。天津市书画艺术研究会汇集了天津文化艺术界各方面的精英。大家通过这个平台,积极参政议政,广献良策,为繁荣天津美术事业,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做了有益的工作。

该会下设书画艺术馆及多专业机构,天津市书画艺术研究会大写意画分会、天津市书画艺术研究会工笔画分会、天津市书画艺术研究会花鸟画分会、天津市书画艺术研究会山水画分会、天津市书画艺术研究会人物画分会、天津市书画艺术研究会水彩画分会、天津市书画艺术研究会油画分会、天津市书画艺术研究会书法分会、天津市书画艺术研究会民主党派书画院联谊分会、天津市书画艺术研究会青年书画分会、天津市书画艺术研究会中国画学术分会均为研究会领导下的非独立法人单位,研究会现有会员1000余人。
天津市书画艺术研究会

天津市书画艺术研究会

技术支持:

天津金带福路文化传播中心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