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冬至,幸福如约而至!书画中感受周秀珍、王林印南北方不一样的冬至情怀

文摘   2024-12-21 08:05   天津  

欢迎关注·天津市书画艺术研究会·





——周秀珍、王林印——

书画欣赏



冬至冬至,幸福如约而至!




让我们一起在周秀珍、王林印的书画中感受南北不一样的冬至情怀

2024年冬至公历时间是:2024年12月21日,星期六,农历甲辰年十一月二十一日,17时20分20秒,将迎来二十四节气的第二十二个节气——冬至。

这一天,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的白昼时间达到一年中的最短,而夜晚则相应地变得最长。在天文历法中,冬至被视为冬季的正式开始,也是一年中阴阳转换的关键时刻。

冬至过后,中国各地气候都将进入一个最寒冷的阶段,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进九”和“数九寒天”了。

敬书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原文: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毛泽东的《卜算子 咏梅》以其生动的画面和深沉的情感,成功地塑造了梅花的形象,并借助这一形象,传达出革命者坚韧不拔、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这首词不仅是对梅花的赞美,更是对革命事业的颂扬,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感染和激励我们在欣赏美的同时,也深刻领悟到人生的真谛和价值。

1961年12月,毛泽东在广州,为即将召开的中共中央扩大的工作会议做准备。他读了陆游的《卜算子·咏梅》,感到文辞好;但意志消沉,只可借其形,不可用其义,于是他再续一首与陆游的词风格不同的咏梅词,目的主要是鼓励大家蔑视困难,敢于战胜困难。此词最早发表于1963年12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毛主席诗词》。


《九九消寒图》


《九九消寒图》:是画素梅一枝,梅花瓣共计八十一,每天染一瓣,都染完以后,则九九尽,春天临。《帝京景物略》云:“日冬至,画素梅一枝,为瓣八十有一,日染一瓣,瓣尽而九九出,则春深矣,曰‘九九消寒图’。”

冬至对中国人来说也是一个重要的节日,在传统观念里冬至是计算二十四节气的起点,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



冬至,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素有“冬至大如年”之说。冬至是太阳回返的始点,自冬至起太阳高度回升、白昼逐日增长,冬至标示着太阳新生、太阳往返运动进入新的循环,所以古人把冬至看作“大吉之日”,在时年八节当中,冬至的重要程度不亚于立春岁节。在中国南方地区,有冬至祭祖、宴饮的习俗。在中国北方地区,每年冬至日有吃饺子的习俗。



《冬至圆》


《冬至圆》图:

冬至时节,南方地区家家户户都会煮上一锅热腾腾的汤圆,又称“冬至圆”,寓意着团圆和幸福。



《酒香饺韵 共贺冬至》


《酒香饺韵 共贺冬至》图:展现了冬至北方吃饺子的传统习俗,更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温暖的画面,传达了家人团聚、幸福安康的美好愿景。

中国北方地区冬至要吃饺子,因为饺子有“消寒”之意,至今民间还流传着“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谚。

别看饺子小,可寓意着实丰富,月牙状的外皮代表阴,圆滚滚的馅代表阳,十二道褶是一年十二个月。

而冬至日恰好是一年中阴阳交泰的日子,意喻一家人和睦美满。



唐代.杜甫《冬至》


唐代.杜甫《冬至》

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穷愁泥杀人。

江上形容吾独老,天边风俗自相亲。

杖藜雪后临丹壑,鸣玉朝来散紫宸。

心折此时无一寸,路迷何处见三秦。


译文:每年冬至我总是在他乡做客,穷困和愁苦胶滞纠缠,让人神情恍惚。我流寓江湖,自照形貌,好像只有我在衰老,而这万里天涯的风俗和人情,也仿佛都是各自相亲。雪后我拄着藜杖踱步到丹壑,不禁想到宫中早朝刚散,正离开紫宸殿宫门的官员身上佩玉鸣响。此时我的心仿佛已经折碎,不剩一寸,前路迷茫,我要站在什么地方,才能看见朝廷?



《冬至海边菩提奇缘遇》图


《冬至海边菩提奇缘遇》图

海浪狂舞沙滩边,狐尾椰果落尘仙。

千丝菩提珍贵显,探宝惊喜问业缘。

增长智慧心态静,玲珑姿美显趣禅。

文玩寓意非凡品,顺事解忧如意传。

在海南海边与狐尾椰果实的一场奇缘。海风狂舞,浪花拍岸,偶遇落地的狐尾椰果实,宛如千丝菩提落入凡尘。收获了一份意外的惊喜。带回家中清洗干净后,果实“千丝缠绕,菩提心现”更显其玲珑之姿。这菩提果不仅美丽非凡,更寓意着解干愁、顺百事的美好愿望,让我们对这份文玩佳品充满了无尽的喜爱与珍视。

狐尾椰果实的文化寓意

狐尾椰果实,不仅作为干丝菩提的原材料深受喜爱,更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寓意:

智慧与觉悟:象征着智慧与觉悟的提升,佩戴或把玩能助人心境平和,增长智慧。

吉祥与祈福:被视为吉祥之物,能带来好运与福气,为人们祈求平安与幸福。

解忧与顺事:如千丝菩提般,寓意解千愁、顺百事,助力生活顺遂,事事如意。

这些文化寓意,让狐尾椰果实不仅成为文玩界的珍品,更成为人们精神寄托与心灵慰藉的宝物。



“惜福福自在,随缘缘自来”


“惜福福自在,随缘缘自来”出自佛教禅语,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惜福福自在:这句话告诫我们要珍惜当下所拥有的福气,不挥霍、不浪费。只有懂得珍惜,福气才能长久伴随,让我们感受到生活的自在与满足。它提醒我们,幸福不是凭空而来,而是需要我们去发现、去珍惜、去维护。

随缘缘自来:这句话则教导我们要顺应自然,不强求、不执着。缘分是奇妙的,有时候我们刻意去追求,反而得不到;而当我们放下执念,随缘而行时,缘分却会不期而至。它告诉我们,要学会放下,学会接受,让一切顺其自然,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把握人生中的每一个机遇。

综上所述,“惜福福自在,随缘缘自来”寓意着珍惜当下、顺应自然,以平和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得与失,从而获得真正的幸福与自在。


《冬至归家图》


《冬至归家图》蕴含了“冬至已到、归家未远”深厚的情感与期盼,传达了一种在寒冷冬至时节,对家的深深思念和即将归家的温暖期盼,富有诗意和感染力。

冬至已到:指的是冬至这一节气已经到来。冬至是中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之一,标志着一年中最寒冷的时期开始,同时也有着团圆、回家的传统寓意。

归家未远:则表达了虽然人还在外,但距离回家的路已经不远了的意境。这句话充满了对家的思念和对即将团聚的期盼,暗示着无论身处何方,家的温暖和亲人的牵挂始终在心间,而回家的路也仿佛就在眼前,触手可及。



《邯郸冬至夜思家》


《邯郸冬至夜思家》

(唐·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这首诗中,白居易在冬至之夜身处异乡,思念着家中的亲人,想象着他们此时也在思念着自己。虽然没有直接提到“回家有期”,但诗中流露出的对家的深深思念和期盼,与“回家有期”的情感是相通的。



《星河冬至图》


寓意着在冬至这一特殊的时刻,人们通过观测星空,不仅能够领略到宇宙的浩瀚与美丽,还能感受到自然界的韵律与变化。

同时,也寄托了人们对未来的美好期许和对宇宙奥秘的无限探索欲望。因此,“星河冬至”不仅是一幅美丽的画面,更是一种对自然、对宇宙深刻感悟的表达。

2024年的冬至确实非常特别,它被誉为128年来最早的冬至。这一罕见现象的出现,是由于时间计算中的微妙差异导致的。

上一次出现比今年更早的冬至是在1896年,而下一次则要到2028年。因此,这一天的到来不仅具有天文上的重要意义,也承载着人们对时间流转的感慨和敬畏。

更为巧合的是,今年的冬至农历和阳历的交节日期竟然“完美同步”。在农历十一月二十一日,阳历也恰好是12月21日,这种罕见的“同步”现象为今年的冬至增添了几分神奇和独特的色彩。对于讲究天时的中国传统文化来说,这样的现象颇具巧合的意味,也让人感受到了时间的奇妙与魅力。

在2024年特别的冬至我们通过书画让更多人了解和传承这一传统文化。同时,也激发更多人对历法和天文的研究兴趣。



END



周秀珍、笔名:金子,印珍斋主人

天津市书画艺术研究会会员,南开区楹联协会会员,南开大学书画协会会员,中老年时报社特聘画家,天津市南开区美术家协会会员,天津市老年书画协会会员、理事,南开大学老年书画协会会员,天津市南开区画院荣大分院理事,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南开大学副研究员,天津市老教授学会会员,南开大学老教授诗词楹联学社会员,南开大学银铃书画协会副秘书长。

她的作品深受国内外朋友喜爱。在做学生工作时就喜欢绘画,师从多名书画名师,与书画专家请教研习,得益于大师的指点,加之自己对艺术始终保持较高的热情和兴趣,艺术水平与日俱增,受到界内同仁的赞许。已过耳顺之年的她更加醉心毫素,笔耕不辍,游走在丹青写意的道路上。

多年来,周秀珍女士热心慈善公益事业,积极捐赠画作,2020年她捐赠画作支持疫情防控工作;2021年她向市慈善协会捐赠书画作品5幅;2023年书画家周秀珍携全家向市慈善协会捐赠书画作品支持本市慈善事业。

王林印、笔名:玺庄、玺庄学堂主人。

南开大学副研究员;南开大学银铃书画协会会员、天津市书画研究会会员、天津市老教授学会会员;南开大学老教授诗词楹联学社会员、天津市老年书画协会会员、天津海天天书画院会员;南开区书法协会会员、天津民族书画研究会研究员。

书法作品《安居乐业》《国泰民安》《幸福安康》2024 年入选南开大学离退休人员国家安全书法绘画优秀作品展;

书法作品《毛主席诗词》入选天津海天书画院《纪念毛泽东主席诞辰一百三十周年》书画展;

书法作品《天道酬勤》入选南开大学“庆国庆 迎中秋”书画诗词展;

书法作品《腹有诗书气自华》等 百余幅书法作品刊登南开大学老教授楹联学社和天津市老教授协会公众号;

书法作品《海纳百川》入选天津市丹青赞盛世 翰墨谱华章——天津市教育系统离退休干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书画作品展》在天津市美术学院美术馆展出;

书法毛泽东诗词作品《沁园春.雪》入选天津民族书画研究会首届国庆网展;

翰墨寄情,共庆华诞 —— 王林印书法艺术作品特刊献礼新中国75周年【金带福路艺术网】报道;

王林印,自幼酷爱书法,将书法艺术作为精神生活中的一大乐趣和业余爱好,坚持不懈地临习历代大家名帖,注重吸收古代大师营养的同时,经常参观和参加国内外书法展赛,从中学习其精华,历经60余年的临池实践,将中华书法的博大精深展现得淋漓尽致。

王林印先生的书法作品,富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他的每一幅作品,都仿佛是一幅幅生动的历史画卷,记录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在他的笔下,文字不再是简单的符号,而是承载着丰富情感和文化底蕴的艺术品。

—— 天津市书画艺术研究会 ——

天津市书画艺术研究会,原名天津市政协书画艺术研究会。是以天津书画家艺术家为主体的书画艺术界知名人士,有关方面的专家、学者自愿参加,并经依法登记,取得社团法人资格的群众性社会团体。

天津市书画艺术研究会自 1998 年成立之日起,始终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祖国和平统一为己任,以振兴天津书画艺术为宗旨,以推新人新作为目的。天津市书画艺术研究会汇集了天津文化艺术界各方面的精英。大家通过这个平台,积极参政议政,广献良策,为繁荣天津美术事业,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做了有益的工作。

该会下设书画艺术馆及多专业机构,天津市书画艺术研究会大写意画分会、天津市书画艺术研究会工笔画分会、天津市书画艺术研究会花鸟画分会、天津市书画艺术研究会山水画分会、天津市书画艺术研究会人物画分会、天津市书画艺术研究会水彩画分会、天津市书画艺术研究会油画分会、天津市书画艺术研究会书法分会、天津市书画艺术研究会民主党派书画院联谊分会、天津市书画艺术研究会青年书画分会、天津市书画艺术研究会中国画学术分会均为研究会领导下的非独立法人单位,研究会现有会员1000余人。
天津市书画艺术研究会

天津市书画艺术研究会

技术支持:

天津金带福路文化传播中心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