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本平 |“一支画笔似神仙,半醉半醒看人间”素心解读姜彦老师漫画百态人间

文摘   2024-11-29 12:34   天津  

欢迎关注·天津市书画艺术研究会·



一支画笔似神仙,半醉半醒看人间

——素心解读姜彦老师漫画百态人间

作者:王本平

艺术家:姜彦

艺术家简介:姜彦,辽宁锦州人,师从中国工笔画学会会长林凡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关宝琮、著名陶艺家钟莲生、著名画家王光明。现任中国工笔画学会顾问、中国书画家联谊会研创委主任、中非友好交流艺术大使、澳大利亚星海国际艺术顾问、加拿大国家电视台慈善大使、广东医学院客座教授;历任辽宁省漫画家学会理事、摄影家协会会员。

艺术简历:参与了全国第八届工笔画大展、全国第三届工笔山水画大展、首届女画家协会精品展的组织工作。带队赴肯尼亚联合国环境署总部举办画展,参与在马来西亚、加拿大举办画展,先后在美国、日本、法国、墨西哥等国组织参加书画交流活动,参加周恩来诞辰120年专题纪念展、北京冬奥会、中国宋庄艺术节作品展等。

 正 文  

姜彦老师的漫画,看似极其随意,信手拈来。然而,观者看到的却是姜彦老师,对待绘画,乃至人生众像的,一种状态,也是一种态度。姜彦老师的漫画,并没有完全沉醉于世态炎凉之中,也没有完全清醒于现实之中,而是沉浸在一种半梦半醒之间。以自己独特的视角观察着人间百态。他的这种状态,让画家能够超脱于世俗的纷扰,以更加客观和冷静的心态,看待万物人生。创造出自己独特地,“人生百态皆一笑”的自然画面。

自古至今,绘画人物,是中国绘画史中,最为古老的一个画种。皆因,在中国绘画领域里,人物画的历史是最悠久的。而具有情节的人物画,距今已有五千余年。然而,几乎所有的著名画家都是以人物画而享誉后世的。东晋顾恺之提出的“以形写神”、“迁想妙得”、 以气韵求其画,成为人物画,画论的经典言论,至今影响不衰。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开宗明义即指出:“夫画者,成教化,助人伦,穷神变,测幽微,与六籍同功。”而他在《论画六法》中说:“今之画,纵得形而气韵不生。以气韵求其画,则形似在其间矣。”辩证地阐述了人物画中“形似”与“气韵生动”的关系,显然比前朝的画论更加一语中的。那么,我们从中国的绘画史中已经不难看出,“成教化,助人伦”是以气韵求其画,用“迁想妙得”、来呈现“人心之达”的艺术见解,是最恰当不过的了。

那么在解读人物绘画的同时,中国的“漫画”又是如何走进我们的现实生活当中的呢?中国的漫画历史也是源远流长,随着中国绘画的发展而演变。早在战国时期,画像砖中就已经出现了喻古讽今的元素。到了宋代,具有漫画意味的画家越来越多,如石恪和梁楷,他们的作品常常运用讽刺和夸张的表现手法。明清时期的文人画中,水墨漫画意蕴更加丰富,如朱见深的《一团和气图》、李士达的《三驼图》等,这些作品不仅具有讽刺意味,还通过艺术形式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批判。中国的漫画不仅在艺术形式上不断创新,还在社会人性教化中发挥了及其重要作用。

今天,我们来看看姜彦老师的漫画。他是基于纯熟的技法捉刀,利用灵活丰富的想象力,自己纵情,一气呵成的。姜彦老师所作漫画,构思巧妙,寓意深远,人物形象生动。笔者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带您走进姜彦老师的漫画之中。

(一)喜、怒、忧、思、悲、恐、惊。这七种情志活动是人体的正常情绪体验,是生理和心理活动的对外界环境的正常反映。也完全可以反映一个人,在其生活环境之中遇事,所表达情绪的窗口。

《隔辈亲》乃人间大喜。姜彦老师用极其欢乐的场景,来体验了这人生百态之一。天伦之乐,是人世间最幸福的事情。真正的大喜事一桩。人老不念身外金,朝思暮想抱贤孙,手托孙子坐在肩,孙扒爷肩笑对天。这幅画,无论是从画面还是从人之情绪,姜彦老师画的是,人间之大喜之一。画面惟妙惟肖,感人之极。

《恨别人,痛苦的是自己》

再来看姜彦老师这幅“怒画”,更蕴含深刻人生哲理。 弘一法师曾说:“若有人背叛和辜负你,请不要去怨恨他,怨恨别人伤的是自己。是啊,被辜负和背叛肯定会让自己很痛苦,但怨恨只能让自己更加痛苦。在这幅画中姜彦老师告诫大家,一切怨恨,痛苦的永远是自己,只能宽慰自己,相信因果。也要反省自己,让自己强大起来,才能活得轻松。

《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

南宋词人辛弃疾叹曰:叹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是啊,谁能没有烦忧呢?小时候,幸福是件简单的事,长大后,简单是件幸福的事;小时候,觉得自己就是全世界的中心,长大后,才发现自己不过是省略号的一点,渺小到完全可以被这个世界所忽略。姜彦老师用这幅画短暂的人生,演化成一场漫长的修行来解读,用心可谓良苦。

《中秋夜》

这是姜彦老师很诙谐的一幅相思画作,昔年天庭触君容,垂涎三尺相思浓。被贬雄猪下凡界,娥妹倩影装进胸。如今已老,有点春心未改之嫌。这就是姜彦老师的幽默之处。

《撞南墙》

人生之最悲惨事件之一,莫过于不撞南墙不回头。姜彦老师用极其诙谐与幽默的画面,告诫人们要铭记著名作家莫言曾说过那句话,能说服一个人的,从来不是道理,而是“南墙”。

《门槛》

此画细想极恐。人生如梦,万事即如此,过去了就是门,一切豁然开朗,没过去就是槛,就此跌倒人生。所以,生活不是赶路,而是去感受路。一巷一里一长灯,一桥一伞一相逢,一字一诺一空等,一回一渡一来生。

《人生就像打电话》

人生最恐惧和震惊之事,就是前几天还一起推杯换盏,对酒当歌,突然就没电话了。姜彦老师用人生无常,画了这幅打电话。这是一个铁血的生命规律。最为重要的是:谁先挂,是没有准备的,也是没有预备的。不知到底谁先挂这一句,让人脊梁筋发凉。姜彦老师告诫大家,人生不易,一定要好好珍惜当下。

(二)姜彦老师的漫画,不仅仅是富于了绘画的幽默、哲理、诗意、个性。他还特别在笔墨情趣方面,利用水墨技巧,使画中的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联,面部表情、肢体语言,以至浓淡虚实的应用,挥洒自如,掌握的得心应手,恰到妙处。

《爷爷都是从孙子走过来的》

这幅画姜彦老师四个人物,就用了不同的颜色,来表达画面的结构。画中丰满的人物形象,特别是主题人物“爷爷”画面,那大块赭石略加红色的长衫,对视觉具有较强的冲击力量,它传递给读者主体的一种震撼感。不可否认的是,姜彦老师的题跋,也是水墨漫画的点睛之笔。我们看到画面的右上方,“爷爷都是从孙子走过来的”。也是这幅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丰富了画面,也突出了主题,在烘托和幽默方面,的确起到了画龙点睛的“好帮手”作用。

(三)姜彦老师的漫画,具有紧扣时代的脉搏,与漫画艺术特性相结合。他以社会观察家的视角,直接反映了现代社会中所发生的故事、现象,以及新闻和日常生活的诸多方面。并以画笔予以直观的批评与讽刺,对读者深刻反省人生也是一种积极的引导。

《人和猪的区别》

姜彦老师这幅漫画,运用了辛辣的画笔来描摹、阐释社会生活中的现状及潜在的信任危机,使读者在幽默欢愉中受到启迪。画面中展现的一人一猪,即站在同一方向,但又形象各异。使观者看到,这幅画既富有浓郁的生活画意,又包含着深刻的哲理意蕴,很是耐人寻味。

纵观姜彦老师的漫画,笔者认为:姜彦老师这类漫画,不但沁人心脾,令人遐想,还给人以健康、积极引导人生的感触。他所画的人和物,都是当今社会百态人生的一个高度缩影,虽然展现的是人生琐事的生活场景描写,但却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情趣。除此,在创作手法上通过寥寥数笔的描绘,让我们在司空见惯的生活中,诠释出富有无限的诗情画意。在这一点上,笔者认为,姜彦老师这类漫画,与著名漫画家丰子恺先生的漫画小品,与传统文人的漫画,极具异曲同工之处

综上所述:姜彦老师的漫画,以及他的绘画风格与特点,不仅仅,只会体现在其绘画角色的形象鲜明之上。他还会在创作与绘画过程中,把他所遵循和坚守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线条、墨色融汇在一起。并最终会以其明确而简洁的绘画风格,且多样、独特、以及融合现代艺术、表现手法等方面,达到他要表达的漫画艺术高峰。我始终坚信,姜彦老师所创作的漫画作品,从不同层面上,深度揭示了人性中最善良、正直、朴实,抑或最丑陋、最龌龊、最肮脏的人性本质,这或许就是他用自己多年绘画实践的成功经验,介入他多年从政的生活经历体验,以褒奖和讽刺相融合的漫画艺术进行巧妙、不露痕迹的有效结合,创造出当代属于姜氏幽默的艺术魅力和艺术类文化价值的巅峰。

姜彦老师一枝画笔似神仙,半醉半醒看人间。他的“漫画绘画” 用“漫画说话”的创作风格和成果,在国内外都受到广泛的认可和喜爱。旅居澳大利亚的悉尼著名诗人景月华女士,特意为艺术家姜彦老师人生百态系列漫画,创作了一首脍炙人口的歌词《世间百态》。并完成谱曲和音乐的后期制作,已经由旅居澳大利亚著名歌手喻静老师唱响在悉尼舞台。

《世间百态》

作词:景月华

作曲:王晓波、王乐聪

编曲:王乐聪

录音缩混:韩健

演唱:喻 

茫茫人海总有记忆回望,

似曾相识的面孔已改变模样;

善良背后蕴藏狡诈的伎俩,

质朴渴望在花言巧语中迷茫。

人来人往总有众生百相,

蒺藜丛生的焦灼把诚实掩藏;

风雨同舟提防漩涡的风霜,

游戏规则在延续生命中放荡。

 

世事难料学会窥视方向,

涅槃重生的寄予会撬开门窗;

感叹苦难滋生成功的褒奖,

人类本性在博弈厮杀中绽放。

人倒霉喝凉水也会塞牙

抗议不能使敌人退却

凡是小事都要大声说

承诺就是债务

世上最难的两件事

底气来自实力

最动听的三个字

天真是老人的权利

积极乐观

滴水穿石

别问我为啥单身

能和我交朋友吗

与忘恩负义之人绝交

长寿秘诀

勤奋努力不一定成功

昨天看书才知道

 本文作者:  

(本文作者:王本平 画家 诗人 艺术评论家)

—— 天津市书画艺术研究会 ——

天津市书画艺术研究会,原名天津市政协书画艺术研究会。是以天津书画家艺术家为主体的书画艺术界知名人士,有关方面的专家、学者自愿参加,并经依法登记,取得社团法人资格的群众性社会团体。

天津市书画艺术研究会自 1998 年成立之日起,始终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祖国和平统一为己任,以振兴天津书画艺术为宗旨,以推新人新作为目的。天津市书画艺术研究会汇集了天津文化艺术界各方面的精英。大家通过这个平台,积极参政议政,广献良策,为繁荣天津美术事业,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做了有益的工作。

该会下设书画艺术馆及多专业机构,天津市书画艺术研究会大写意画分会、天津市书画艺术研究会工笔画分会、天津市书画艺术研究会花鸟画分会、天津市书画艺术研究会山水画分会、天津市书画艺术研究会人物画分会、天津市书画艺术研究会水彩画分会、天津市书画艺术研究会油画分会、天津市书画艺术研究会书法分会、天津市书画艺术研究会民主党派书画院联谊分会、天津市书画艺术研究会青年书画分会、天津市书画艺术研究会中国画学术分会均为研究会领导下的非独立法人单位,研究会现有会员1000余人。
天津市书画艺术研究会

天津市书画艺术研究会

技术支持:

天津金带福路文化传播中心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