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仲裁委员会仲裁规则(2024版)

文摘   2024-10-21 10:54   江苏  

盐城仲裁委员会仲裁规则


(2024年10月19日第六届盐城仲裁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修订通过,自2024年10月19日起施行)

目  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制定目的和依据

第二条     盐城仲裁委员会

第三条     受理范围

第四条     本规则的适用

第五条     仲裁员

第六条     仲裁地

第七条     诚信仲裁

第八条     放弃异议

第二章 仲裁协议

第九条     仲裁协议的定义和形式

第十条     仲裁协议的独立性

第十一条   管辖权异议

第三章 仲裁申请、答辩与反请求

第十二条   申请仲裁

第十三条   多份合同的仲裁申请 

第十四条   受理仲裁申请

第十五条   办案秘书

第十六条   发送仲裁通知

第十七条   答辩

第十八条   反请求

第十九条   变更仲裁请求或者反请求

第二十条   材料的提交与份数

第二十一条 追加当事人

第二十二条 多方当事人之间的仲裁请求

第二十三条 仲裁保全

第二十四条 代理人

第四章 仲裁庭

第二十五条 仲裁员的中立性

第二十六条 仲裁庭的组成

第二十七条 组庭通知

第二十八条 仲裁员信息披露

第二十九条 仲裁员回避

第三十条   仲裁员更换

第三十一条 重新组成仲裁庭

第五章 审 理

第三十二条 审理方式

第三十三条 保密义务

第三十四条 开庭地点

第三十五条 合并审理

第三十六条 合并仲裁

第三十七条 开庭通知

第三十八条 当事人缺席

第三十九条 审理措施

第四十条   证据提交

第四十一条 仲裁庭自行调查事实、收集证据

第四十二条 鉴定

第四十三条 证人作证

第四十四条 专家证人

第四十五条 质证

第四十六条 证据的认定

第四十七条 辩论

第四十八条 陈述最后意见

第四十九条 庭审记录

第五十条   仲裁程序中止和恢复

第五十一条 撤回仲裁申请和终止案件

第五十二条 多数仲裁员继续仲裁程序

第六章 仲裁中调解

第五十三条 仲裁庭组成前的调解

第五十四条 仲裁庭调解

第五十五条 调解内容不得援引 

第七章 决定和裁决

第五十六条 仲裁程序事项的决定

第五十七条 裁决作出期限

第五十八条 裁决的作出

第五十九条 部分裁决和中间裁决

第六十条   专家咨询委员会

第六十一条 裁决的效力和履行

第六十二条 费用承担

第六十三条 裁决补正、补充

第八章 简易程序

第六十四条 简易程序的适用 

第六十五条 仲裁庭组成 

第六十六条 答辩和反请求的期限 

第六十七条 审理方式 

第六十八条 开庭通知 

第六十九条 简易程序变更为普通程序

第七十条   裁决作出期限

第七十一条 本规则其他条款的适用

第九章 国际商事仲裁的特别规定

第七十二条 本章适用

第七十三条 仲裁庭的组成

第七十四条 答辩及反请求

第七十五条 开庭通知

第七十六条 裁决作出期限

第七十七条 法律适用

第十章 附则

第七十八条 期限的计算

第七十九条 仲裁送达

第八十条   信息技术的应用

第八十一条 签章的形式

第八十二条 仲裁语言

第八十三条 专门规则

第八十四条 重新仲裁

第八十五条 本规则的解释

第八十六条 本规则的施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制定目的和依据

为了公正、及时地仲裁民商事纠纷,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以下简称《仲裁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等法律规定,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 盐城仲裁委员会

(一)盐城仲裁委员会(以下简称本会)系在中国盐城组建成立的解决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的仲裁机构。

(二)本会根据需要可以设立仲裁院、分会、仲裁中心或办事处等分支机构。当事人约定的仲裁机构名称为本会设立的分支机构的,视为当事人同意将争议提交本会仲裁。

(三)本会主任(以下简称主任)履行本规则赋予的职责,副主任、秘书长或委员受主任的委托可以代为履行主任的职责。

(四)本会秘书处负责本会的日常事务。秘书处指派工作人员担任仲裁案件的办案秘书,负责案件的程序管理和服务等工作。  

第三条 受理范围

(一)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可以依法向本会申请仲裁。

(二)下列纠纷不属于本会受理范围:

1.劳动争议;

2.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的农业承包合同纠纷;

3.婚姻、收养、监护、抚养、继承纠纷;

4.依法应当由行政机关处理的行政争议。

(三)仲裁庭经审理后确认属于本条第二款规定情形的,依法驳回仲裁申请。

第四条 本规则的适用

(一)当事人约定将争议提交本会仲裁的,适用本规则。

(二)当事人就仲裁程序事项或者仲裁适用的规则另有约定且本会同意的,从其约定,但该约定无法执行或者与仲裁地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相抵触的除外。当事人约定适用其他仲裁规则的,由本会履行相应的程序管理职责。

(三)当事人约定适用本规则但未约定仲裁机构的,视为当事人同意将争议提交本会仲裁。

(四)本规则未明确规定的事项,本会或者仲裁庭有权按照适当的方式推进仲裁程序,以促使当事人之间的争议得到高效和公平的解决。

(五)本规则统一适用于本会及分支机构。

第五条 仲裁员

(一)本会根据《仲裁法》规定的条件,从具有专门知识和经验的人士中聘任仲裁员,设仲裁员名册。

(二)本会根据需要设专业仲裁员名册,专业仲裁员名册仅用于说明仲裁员的专业特长,当事人选定仲裁员不受专业仲裁员名册的限制。

(三)本会仲裁员名册适用于本会及分支机构。

(四)当事人应当从本会仲裁员名册中选定仲裁员。

第六条 仲裁地

(一)除非当事人另有约定,本会所在地为仲裁地。本会也可以根据案件具体情况确定其他地点为仲裁地。

(二)仲裁裁决视为在仲裁地作出。

第七条 诚信仲裁 

(一)本会、仲裁庭、当事人及其代理人均应遵循诚信、善意、合作和妥善解决纠纷的原则进行仲裁。

(二)仲裁庭在审理过程中发现当事人存在恶意串通、虚构法律关系、捏造案件事实等行为的嫌疑,企图通过仲裁方式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权益的,应当向本会报告,并且将有关情况予以记载附卷。

(三)仲裁庭在审理过程中发现案件存在虚假仲裁嫌疑的,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通知当事人到庭参加仲裁;

2.通知当事人提交相关证据;

3.通知证人出庭作证;

4.向利害关系人询问有关情况;

5.依职权调查取证;

6.要求当事人、代理人签署承诺书;

7.依法可以采取的其他措施。

(四)本会或者仲裁庭可以要求当事人作出声明,保证达成的调解协议或者和解协议、相关交易的合法性与真实性,承诺不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权益。

(五)仲裁庭对调解协议或者和解协议的真实性、合法性有合理怀疑,或者认为根据调解协议或者和解协议的内容制作调解书或者作出裁决书有可能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权益的,可以要求当事人进行说明;当事人的说明无法消除仲裁庭合理怀疑的,仲裁庭可以拒绝根据调解协议或者和解协议的内容制作调解书或者作出裁决书。

第八条 放弃异议

当事人知道或者理应知道本规则或仲裁协议中的任何条款或条件未被遵守,但仍参加或者继续参加仲裁程序,且未在仲裁裁决作出前对上述不遵守情况向本会或仲裁庭提出书面异议的,视为其放弃提出异议的权利。

第二章 仲裁协议

第九条 仲裁协议的定义和形式

(一)仲裁协议是指当事人同意将他们之间的特定法律关系中已经发生或者可能发生的争议提交仲裁的协议。仲裁协议包括合同中订立的仲裁条款或者以其他书面形式订立的仲裁协议。

(二)仲裁协议应当采取书面形式。书面形式包括但不限于合同书、信件和数据电文(包括电传、传真、电子数据交换和电子邮件)等可以有形表现所载内容的形式。

(三)仲裁协议或者合同中的仲裁条款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认定为由本会仲裁:

1.订明由盐城市或盐城地区仲裁委员会仲裁的;

2.订明由盐城(市)的仲裁机构(机关)仲裁的;

3.订明由合同签订地或者履行地的仲裁机构(机关)仲裁,且合同的签订地或者履行地在盐城的;

4.订明由申请人或者被申请人的住所、居所、营业所在地的仲裁机构(机关)仲裁,且申请人或者被申请人的住所、居所、营业所在地在盐城的;

5.法人的分支机构订立仲裁协议的,仲裁协议对法人及其分支机构有效;

6.主合同的仲裁协议对主体相同的从合同有效,从合同另有约定的除外;

7.其他不会产生歧义,可以认定选定本会仲裁的情形。

(四)没有仲裁协议,一方申请仲裁的,经本会告知,另一方也同意在本会仲裁的,应当补签仲裁协议或记入笔录。仲裁协议中对仲裁事项或仲裁委员会约定不明确,一方当事人申请仲裁的,可以在本会或仲裁庭主持下,由双方当事人在签字的笔录中对仲裁事项或仲裁委员会予以确认。

(五)在仲裁申请书和答辩书的交换中,一方当事人声称有仲裁协议而另一方当事人未作否认表示的,视为存在书面仲裁协议。

第十条 仲裁协议的独立性

仲裁协议独立存在。合同是否成立以及合同的变更、解除、终止、转让、无效、失效、未生效、被撤销或者仲裁协议所依附的合同存在与否等,均不影响仲裁协议的效力。

第十一条 管辖权异议

(一)当事人对仲裁协议的存在、效力或者仲裁案件的管辖权有异议,可以向本会提出管辖权异议。管辖权异议应当在首次开庭前以书面形式提出,当事人约定书面审理的,应当在首次答辩期限届满前以书面形式提出。

(二)当事人未依照上述规定提出管辖权异议的,视为认可本会对仲裁案件具有管辖权。

(三)当事人向本会提出管辖权异议不影响仲裁程序的进行。

(四)本会或者本会授权的仲裁庭有权就仲裁案件的管辖权作出决定。当事人向本会提出管辖权异议,本会认为通过开庭审理才能作出决定的,可以授权仲裁庭对管辖权异议作出决定。仲裁庭的决定可以在仲裁程序进行中作出,也可以在裁决书中作出。

(五)本会或者经本会授权的仲裁庭对仲裁案件作出无管辖权决定的,案件应当终止。仲裁庭组成前,终止案件的决定由本会作出;仲裁庭组成后,终止案件的决定由仲裁庭作出。

(六)本会或者经本会授权的仲裁庭对仲裁案件作出有管辖权决定的,仲裁程序继续进行。

(七)本会依表面证据认为存在有效仲裁协议的,可以根据表面证据作出本会有管辖权的决定,仲裁程序继续进行。本会依表面证据作出的管辖权决定并不妨碍本会根据仲裁庭在审理过程中发现的与表面证据不一致的事实或证据重新作出管辖权决定。

第三章 仲裁申请、答辩与反请求

第十二条 申请仲裁

(一)申请仲裁,应当提交:

1.仲裁协议;

2.写明下列内容的仲裁申请书:

(1)申请人、被申请人的姓名或者名称、住所、邮政编码、电话号码、传真、电子邮箱以及其他联系方式;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住所、邮政编码、电话号码、传真、电子邮箱以及其他联系方式;

(2)仲裁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理由;

3.仲裁申请所依据的证据或者其他证明文件;

4.当事人的身份证明文件。

(二)当事人申请仲裁,应当按照本会仲裁收费标准预交仲裁费用。当事人的请求没有明确争议金额的,由本会确定争议金额或者应当预交的仲裁费用。

(三)当事人预交仲裁费用有困难的,可以申请缓交或减免,由本会决定是否批准。当事人不预交仲裁费用,又不提出缓交或减免申请或者在本会批准的缓交期限内未预交全部仲裁费用的,视为未提出或者撤回仲裁申请。

第十三条 多份合同的仲裁申请 

涉及多份合同的纠纷,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当事人可以在同一仲裁案件中一并提出仲裁申请: 

1.多份合同系主从合同关系,或者多份合同所涉当事人相同且法律关系性质相同; 

2.争议源于同一交易或者同一系列交易; 

3.多份合同的仲裁协议内容相同或者相容。 

第十四条 受理仲裁申请

(一)收到仲裁申请后,本会认为符合受理条件的,在当事人预交仲裁费用后应当受理,并通知当事人;认为不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当通知当事人,并说明理由。

(二)仲裁申请不符合本规则第十二条第一款规定的,当事人应当在本会规定的时间内予以补正;未补正的,视为当事人未提出仲裁申请。

(三)仲裁程序自本会受理仲裁申请之日开始。

第十五条 办案秘书

本会受理仲裁申请后,秘书处指定1至2名工作人员担任办案秘书,负责仲裁案件的程序管理和仲裁秘书服务等工作。

第十六条 发送仲裁通知

本会受理案件后,应当将受理通知、本规则和仲裁员名册发送申请人;并将仲裁通知、仲裁申请书副本、本规则、仲裁员名册发送被申请人。

第十七条 答辩

(一)被申请人应当自收到仲裁通知之日起15日内提交下列文件:

1.写明下列内容的答辩书:

(1)被申请人的姓名或者名称、住所、邮政编码、电话号码、传真、电子邮箱以及其他联系方式;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住所、邮政编码、电话号码、传真、电子邮箱以及其他联系方式;

(2)答辩意见和所根据的事实、理由;

2.答辩意见所依据的证据或者其他证明文件;

3.被申请人身份证明文件。

(二)本会收到答辩书后,应当将答辩书副本发送申请人。

(三)被申请人未提交答辩书的,不影响仲裁程序的继续进行。

第十八条 反请求

(一)被申请人如有反请求,应当自收到仲裁通知之日起15日内提交书面反请求申请书。逾期提交的,仲裁庭组成前由本会决定是否受理,仲裁庭组成后由仲裁庭决定是否受理。

(二)本会或者仲裁庭决定是否受理逾期提出的反请求时,应当考虑反请求与本请求合并审理的必要性、逾期提出的时间、是否会造成程序的不必要拖延以及其他有关因素。

(三)反请求的提出和受理参照本规则第十二条和第十四条的规定。

(四)本会或仲裁庭决定受理反请求申请的,应当将反请求仲裁通知连同反请求申请书副本发送申请人,仲裁庭合并审理反请求。

(五)申请人按照本规则第十七条的规定提交答辩书。

(六)本规则对反请求的其他事项未作出规定的,参照本规则关于仲裁请求的相关规定办理。

第十九条 变更仲裁请求或者反请求

(一)当事人可以变更仲裁请求或者反请求。变更仲裁请求或者反请求应当采取书面形式,仲裁庭组成前由本会决定是否接受,仲裁庭组成后由仲裁庭决定是否接受。

(二)当事人对仲裁请求或者反请求的变更过于迟延从而可能影响仲裁程序正常进行的,本会或者仲裁庭有权拒绝接受其变更。

(三)变更仲裁请求或者反请求的提出、受理、答辩等事项,参照本规则第十二条至第十七条的规定办理。

第二十条 材料的提交与份数

(一)当事人提交仲裁申请书、答辩书、反请求申请书、变更仲裁请求或者反请求申请书、证据材料以及其他书面文件,应当一式五份。如对方当事人不止一人,则每增加一人相应增加一份;如果仲裁庭组成人数为一人,则减少两份。

(二)当事人应当向本会提交上述仲裁文件,再由本会转交仲裁庭及其他当事人。当事人另有约定并经仲裁庭同意或仲裁庭另有决定的除外。

(三)除非当事人另有约定,本会或者仲裁庭可以要求当事人以电子或者纸质方式提交仲裁申请书、答辩书、证据材料等仲裁文件。当事人提交的电子文本与纸质文本不一致的,以纸质文本为准。

(四)当事人约定以电子方式提交,本会或者仲裁庭认为必要的,可以要求其提交相同的纸质文本。

第二十一条 追加当事人

(一)仲裁庭组成前,经本会同意,当事人可以依据相同仲裁协议在案件中申请追加当事人。

(二)申请追加当事人应当提交追加当事人申请书,申请书的内容及受理、答辩等事项,参照本规则第十二条至第十七条的规定办理。

(三)仲裁庭组成后,除非申请人、被申请人及被追加的当事人均同意,否则不再接受追加当事人的申请。

(四)仲裁庭组成后追加当事人的,不再重新组庭。

第二十二条 多方当事人之间的仲裁请求

(一)案件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申请人或被申请人,或者存在追加当事人的情况下,任何当事人均可以依据相同的仲裁协议针对其他当事人提出仲裁请求。仲裁庭组成前,由本会决定是否受理,仲裁庭组成后,由仲裁庭决定是否受理。

(二)上述仲裁请求的提出、受理、答辩、变更等事项参照本规则第十二条至第十九条的规定办理。

第二十三条 仲裁保全

(一)一方当事人因另一方当事人的行为或者其他原因,可能使裁决难以执行或者造成当事人其他损害的,可以提出申请,要求对另一方当事人的财产进行保全、责令其作出一定行为或者禁止其作出一定行为。

(二)证据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当事人可以提出证据保全申请。

(三)当事人提出上述申请的,本会将当事人的申请提交至有管辖权的法院。

(四)因情况紧急,不立即申请保全将会使其合法权益受到难以弥补的损害或者证据可能灭失、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当事人可以在申请仲裁前提出上述申请。

(五)仲裁保全后,因申请人变更或撤回部分仲裁请求等原因,导致其主张的仲裁请求标的额降低的,申请人应当在仲裁请求变更或撤回的10日内向保全法院提交降低保全金额的申请。如申请人在仲裁请求变更或撤回的10日内未向保全法院提交降低保全金额申请的,被保全一方当事人可向人民法院提交请求降低保全金额的申请,并将申请人变更或撤回部分仲裁请求的申请一并提供给人民法院。

第二十四条 代理人

(一)当事人可以委托代理人进行仲裁活动。代理人一般不超过2人。当事人有正当理由申请增加代理人人数的,经仲裁庭同意,可以增加到3至4人。

(二)当事人委托代理人进行仲裁活动的,应当向本会提交载明具体委托事项和权限的授权委托书以及委托代理人的身份证明文件。委托代理的事项和权限变更或者解除的,当事人应当书面通知本会。已进行的仲裁程序不因此受到影响。

第四章 仲裁庭

第二十五条 仲裁员的中立性

仲裁员不代表任何一方当事人,应独立于各方当事人,平等地对待各方当事人。

第二十六条 仲裁庭的组成

(一)仲裁庭由3名仲裁员或者1名仲裁员组成。由3名仲裁员组成的,设首席仲裁员。

(二)当事人约定由3名仲裁员组成仲裁庭的,应当各自选定或者各自委托主任指定1名仲裁员。第3名仲裁员是首席仲裁员,由当事人共同选定或者共同委托主任指定。

(三)当事人约定由1名仲裁员组成仲裁庭的,应当由当事人共同选定或者共同委托主任指定仲裁员。

(四)当事人应当自收到受理通知或仲裁通知之日起15日内根据本规则的规定约定仲裁庭组成方式并选定仲裁员,或者委托主任决定仲裁庭的组成方式、指定仲裁员。

(五)当事人一方为2人以上,应当共同约定仲裁庭组成方式、共同选定或共同委托主任指定仲裁员;未能协商一致的,由主任决定仲裁庭组成方式、指定仲裁员。

(六)在追加当事人的情况下,被追加的当事人可以与申请人或被申请人作为一方约定仲裁庭组成方式并选定仲裁员;未能共同约定仲裁庭组成方式或选定该方仲裁员的,由主任决定仲裁庭组成方式、指定仲裁员。

(七)仲裁员拒绝接受当事人的选定或者因疾病以及其他可能影响正常履行仲裁员职责的原因不能参加案件审理的,当事人应当自收到重新选定仲裁员通知之日起5日内重新选定仲裁员。未能在该期限内重新选定仲裁员的,由主任指定仲裁员。

(八)当事人提出管辖异议,本会已作出决定,认定本会具有管辖权的,提出异议方如未在本条规定的期限内选定仲裁员,应当在收到管辖异议决定书之日起5日内向本会提交仲裁员选定书。

(九)当事人未能在上述期限内约定仲裁庭组成方式和选定仲裁员或者选定不一致的,普通程序仲裁庭由3名仲裁员组成,简易程序仲裁庭由1名仲裁员组成,并由主任指定仲裁员。

(十)因一方当事人选定居住在盐城以外地区的仲裁员导致费用增加的,增加的费用应当由选定该仲裁员的当事人承担;因双方当事人共同选定居住在盐城以外地区的仲裁员导致费用增加的,增加的费用应当由双方当事人平均分担。前述费用由应承担的当事人预交,如未在本会通知的期限内预交的,视为未选定仲裁员,主任可以根据本规则的规定指定仲裁员。

第二十七条 组庭通知

仲裁庭组成后,本会应当将组庭情况通知当事人。

第二十八条 仲裁员信息披露

(一)被选定或者指定的仲裁员应当签署保证独立、公正仲裁的声明书。

(二)仲裁员知悉与案件当事人或者代理人存在可能导致当事人对其独立性、公正性产生合理怀疑的情形的,应当书面披露。

(三)本会应当将仲裁员的书面披露转交当事人,当事人应当自收到仲裁员书面披露之日起5日内就是否申请回避提出书面意见。

(四)当事人以仲裁员披露的事项为由申请仲裁员回避的,适用本规则第二十九条第(一)、(二)、(三)、(五)、(六)款的规定。

(五)当事人在上述第(三)款规定的期限内没有申请回避的,不得再以仲裁员曾经披露的事项为由申请回避。

第二十九条 仲裁员回避

(一)当事人对仲裁员的独立性、公正性产生合理怀疑时,有权提出回避申请。

(二)仲裁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必须主动回避,当事人也有权提出回避申请:  

1.是本案当事人或者当事人、代理人的近亲属;

2.与本案有利害关系;

3.与本案当事人、代理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仲裁的;

4.私自会见当事人、代理人,或者接受当事人、代理人的请客送礼的。

(三)当事人应当通过书面方式提出回避申请,说明理由,并提供相应证据。

(四)对仲裁员的回避申请应当在首次开庭前提出。回避事由在首次开庭后知道的,可以在最后一次开庭终结前提出;不再开庭或者书面审理的案件,应当在得知回避事由后5日内提出。但本规则第二十八条第(三)款规定的情形除外。

(五)一方当事人申请仲裁员回避,其他当事人表示同意,或者被申请回避的仲裁员获知后主动退出,则该仲裁员不再参加案件审理。但上述任何情形均不意味着当事人提出回避的理由成立。

(六)除上述第(五)款规定情形外,仲裁员是否回避,由主任决定。主任担任仲裁员时是否回避,由本会委员会议决定。

(七)当事人在获知仲裁庭组成情况后聘请的代理人与仲裁员形成应予回避情形的,视为该当事人放弃就此申请回避的权利,但其他当事人就此申请回避的权利不受影响。因此导致仲裁程序拖延的,造成回避情形的当事人承担由此发生的费用。

(八)办案秘书、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的回避,适用本条规定。办案秘书、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是否回避由主任决定。

(七)主任或本会委员会议的决定是终局的,并有权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说明理由。

第三十条 仲裁员更换

(一)仲裁员出现下列情形之一,导致不能履行仲裁员职责的,应当更换:

1.仲裁员回避的;

2.仲裁员依法应当回避未主动回避,当事人也未申请其回避的;

3.仲裁员因出差、出国等原因影响案件审理的;

4.仲裁员死亡或者因健康原因等不能从事仲裁工作的;

5.仲裁员主动退出案件审理,或者各方当事人一致要求其退出案件审理的;

6.仲裁员在法律上或者事实上不能履行职责或者没有按照本规则的要求履行职责的;

7.被本会解聘的,但双方当事人共同申请该仲裁员继续审理且本会同意的除外;

8.被本会除名的;

9.其他不能履行职责的情形。

(二)被更换的仲裁员由当事人选定的,当事人应当自收到本会通知之日起5日内,重新选定;当事人逾期未重新选定的,由主任指定。

(三)被更换的仲裁员由主任指定的,主任另行指定。

第三十一条 重新组成仲裁庭

(一)仲裁员因回避、退出或者其他原因被更换时,应当按照原选定或者指定该仲裁员的程序重新选定或指定仲裁员。重新选定或指定仲裁员后,当事人可以请求已进行的仲裁程序重新进行,是否准许,由仲裁庭决定;仲裁庭也可以自行决定已进行的仲裁程序是否重新进行。

(二)重新组成仲裁庭的,本规则第五十七条、第七十条及第七十六条规定的期限自重新组成仲裁庭之日起算。

第五章 审 理

第三十二条 审理方式

(一)仲裁庭应当开庭审理案件,开庭方式包括通过信息网络平台在线进行。除非当事人另有约定,仲裁庭有权根据案件具体情况确定开庭方式,可以线上、线下或者两者相结合等。

(二)当事人约定不开庭,或者仲裁庭认为不必要开庭审理并征得各方当事人同意的,可以根据当事人提交的文件进行书面审理。

(三)无论采取何种审理方式,仲裁庭均应当公平、公正地对待各方当事人,给予各方当事人陈述和辩论的合理机会。

第三十三条 保密义务

(一)仲裁不公开审理。当事人协议公开的,可以公开,但涉及国家秘密、第三人商业秘密或者仲裁庭认为不适宜公开的除外。

(二)不公开审理的案件,当事人及其代理人、证人、仲裁员、仲裁庭咨询的专家和指定的鉴定人以及其他有关人员等,均不得对外界透露案件实体和程序进行的情况,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三十四条 开庭地点

(一)开庭审理在本会所在地进行。当事人另有约定的,从其约定。

(二)当事人约定在本会所在地以外的其他地点开庭的,应当承担由此发生的费用。当事人应当在本会规定的期限内按照约定或者仲裁庭确定的比例预交上述费用。未预交的,在本会所在地开庭。

第三十五条 合并审理

(一)仲裁庭在满足以下各项条件时可以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仲裁案件合并审理:

1.仲裁标的为同一种类或者有关联;

2.经一方当事人申请并征得其他当事人同意,或者由仲裁庭征得各方当事人同意的;

3.仲裁庭组成均相同。

(二)仲裁庭可以根据情况决定合并审理的具体程序。

第三十六条 合并仲裁

(一)经各方当事人同意,或者一方当事人申请且本会认为必要,本会可以决定将根据本规则进行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仲裁案件合并为一个仲裁案件进行审理。除非当事人另有约定,合并的仲裁案件应合并于最先开始仲裁程序的仲裁案件中。

(二)在决定是否进行上述合并时,本会将考虑相关仲裁案件所依据的仲裁协议的具体情况、案件之间的关联性、案件程序进行的阶段以及已经组成仲裁庭的案件仲裁员的指定或者选定等情况。

第三十七条 开庭通知

(一)开庭审理的案件,仲裁庭应当于开庭5日前将开庭日期通知当事人,经双方当事人同意,仲裁庭可以提前开庭。当事人有正当理由请求延期开庭的,应当在开庭3日前提出书面申请,是否延期,由仲裁庭决定。

(二)再次开庭以及延期后开庭日期的通知,不受5日期限限制。

第三十八条 当事人缺席

(一)申请人经书面通知,无正当理由不到庭或者未经仲裁庭许可中途退庭的,视为撤回仲裁申请。被申请人提出反请求的,不影响仲裁庭对被申请人的反请求进行缺席审理。

(二)被申请人经书面通知,无正当理由不到庭或者未经仲裁庭许可中途退庭的,仲裁庭可以进行缺席审理。被申请人提出反请求的,视为撤回反请求。

第三十九条 审理措施

仲裁庭认为必要时可以发布程序指令、发出问题清单、举行审前预备会议、制作审理范围书,也可就证据材料的交换、核对等作出安排。仲裁员可以接受仲裁庭委托采取上述审理措施。

第四十条 证据提交

(一)当事人对自己的主张承担举证责任。

(二)仲裁庭有权要求当事人在一定期限内提交证据材料,当事人应当在仲裁庭要求的期限内提交,逾期提交的,仲裁庭有权拒绝接受。当事人另有约定或者仲裁庭认为有必要接受的除外。当事人在举证期限内提交证据材料确有困难的,可以在期限届满前书面申请延长举证期限,是否延长,由仲裁庭决定。 

(三)当事人未能在仲裁庭规定的期限内提交证据,或者虽提交证据但不能证明其主张的,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承担因此产生的不利后果。

(四)当事人对自己提交的证据材料应当装订,标明序号和页码,并附证据清单,简要写明证据材料的名称、证明内容,签名盖章并注明提交日期。

(五)一方当事人对另一方当事人提交的复制品、照片、副本、节录本的真实性没有表示异议,可以视为与原件或者原物一致。

(六)除非当事人另有约定或者本规则另有规定,提交的外文证据材料和书面文件应当附有中文译本。仲裁庭认为必要时,可以要求当事人提供其他语言的译本。

第四十一条 仲裁庭自行调查事实、收集证据

(一)当事人申请且仲裁庭认为必要,或者当事人虽未申请,但仲裁庭根据案件审理情况认为必要时,仲裁庭可以自行调查事实、收集证据。仲裁庭调查事实、收集证据时,认为有必要通知当事人到场的,应当及时通知。经通知,一方或双方当事人未到场,不影响仲裁庭调查事实和收集证据。

(二)仲裁庭自行收集的证据应当送达当事人,由当事人发表质证意见。

第四十二条 鉴定

(一)当事人申请鉴定且仲裁庭同意,或者当事人虽未申请鉴定但仲裁庭认为需要鉴定的,可以通知当事人在仲裁庭规定的期限内共同选定鉴定人。当事人不能达成一致意见的,由仲裁庭指定鉴定人。

(二)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或者仲裁庭确定的比例预交鉴定费用。不预交的,仲裁庭有权决定不进行相关鉴定。

(三)仲裁庭有权要求当事人,而且当事人也有义务向鉴定人提供或出示鉴定所需的任何文件、数据、财产或其他物品。当事人与鉴定人之间就鉴定所需的文件、资料、财产或其他物品是否与案件有关有争议的,由仲裁庭作出决定。

(四)鉴定人应当提出书面鉴定意见,鉴定意见的副本,应当送交当事人。当事人有权对鉴定意见发表意见。

(五)仲裁庭认为必要或者根据当事人的请求,可以通知鉴定人参加开庭。当事人经仲裁庭许可,可以就鉴定意见的有关事项向鉴定人提问。

(六)当事人无正当理由要求重新鉴定的,仲裁庭不予准许。

(七)鉴定期间不计算在本规则第五十七条、第七十条及第七十六条规定的期限内。

第四十三条 证人作证

(一)当事人申请证人出庭作证的,应当以书面形式提出,是否同意,由仲裁庭决定。书面申请应当包括证人身份信息、联系方式及拟证明事项等内容,并附证人身份证明文件。

(二)证人出庭作证,仲裁庭及当事人可以就相关事项向证人提问,证人应当如实作出回答。证人作虚假陈述的,仲裁庭有权对其全部证言不予采信,证人应当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第四十四条 专家证人

(一)当事人可以书面申请一至两名专家证人出庭,对鉴定意见或者案件事实所涉及的专业问题提出意见。书面申请应当包括专家证人的身份信息、联系方式以及拟证明的专业问题等内容,并附专家证人的身份证明文件及具备相关专门知识的证明文件。是否同意,由仲裁庭决定。

(二)仲裁庭可以对出庭的专家证人进行询问。经仲裁庭许可,当事人可以对出庭的专家证人进行询问。当事人各自申请的专家证人可以就案件中的有关问题进行互相询问。

(三)专家证人不得参与专业问题之外的审理活动。

第四十五条 质证

(一)仲裁庭可以根据案件审理需要,安排当事人自行就证据材料原件与复印件是否一致进行核对。仲裁庭可以委托办案秘书组织当事人进行上述核对工作。

(二)开庭审理的案件,在开庭前已经交换的证据应当在开庭时出示,由当事人质证。当事人应当围绕证据的真实性、合法性及与待证事实的关联性进行质证,并针对证据有无证明力和证明力的大小进行说明及辩论。当事人在证据交换过程中已经认可并记录在卷的证据,经仲裁庭在庭审中说明后,可以不经出示,直接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 

(三)当事人当庭提交的证据,仲裁庭决定接受的,当庭质证。对方当事人申请仲裁庭给予其适当质证时间的,仲裁庭可决定另行开庭质证,也可以要求其在一定期限内提交书面质证意见。

(四)当事人开庭后提交的证据材料,仲裁庭决定接受的,可以另行开庭质证,也可以要求对方当事人在一定期限内提交书面质证意见。

(五)书面审理案件的证据,由当事人书面质证。

第四十六条 证据的认定

(一)证据由仲裁庭认定。仲裁庭应当全面、客观地审核证据,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参照司法解释,结合行业惯例和交易习惯,运用逻辑推理和日常生活经验法则等,综合案件整体情况对证据进行认定。

(二)鉴定意见及专家意见,由仲裁庭决定是否采纳。

第四十七条 辩论

当事人在审理过程中有权进行辩论。仲裁庭也可以根据审理情况要求当事人提交书面辩论意见。

第四十八条 陈述最后意见

仲裁庭在审理终结前,应当征询当事人的最后意见。当事人的最后意见可以在开庭时以口头方式提出,也可以在仲裁庭规定的期限内以书面方式提出。

第四十九条 庭审记录

(一)仲裁庭应当将开庭情况记入笔录,但调解情况除外。

(二)仲裁庭开庭审理时,本会可以对庭审进行录音或者录像。庭审录音、录像仅供本会及仲裁庭查用,不得公开。

(三)当事人和其他仲裁参与人认为对自己陈述的记录有遗漏或者差错的,有权申请补正;仲裁庭不予补正时,应当记录该申请。

(四)笔录由仲裁员、记录人员、当事人和其他仲裁参与人签名或者盖章。

(五)当事人或者仲裁参与人拒绝在笔录中签名的,应当记录在案,并由仲裁员、记录人员签名。

第五十条 仲裁程序中止和恢复

(一)各方当事人共同申请或者一方当事人申请、其他当事人未表示反对的,仲裁程序可以中止。任何一方当事人申请恢复仲裁程序或者本会或仲裁庭认为有必要恢复的,仲裁程序恢复。

(二)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仲裁程序可以中止:

1.当事人一方向本会申请决定或向人民法院申请裁定仲裁协议效力的;

2.一方当事人死亡,需要等待继承人参加仲裁的;

3.一方当事人丧失民事行为能力,尚未确定法定代理人的;

4.作为一方当事人的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终止,尚未确定权利义务承受人的;

5.一方当事人因不可抗拒的事由,不能参加仲裁的;

6.本案必须以另一案的审理结果为依据,而另一案尚未审结的;

7.当事人申请中止仲裁并获得本会或本会授权的仲裁庭批准的;

8.其他应当中止仲裁的情形。

(三)中止仲裁程序的原因消除后,仲裁程序恢复。 

(四)中止和恢复仲裁程序的决定,仲裁庭组成前由本会作出,仲裁庭组成后由仲裁庭作出。程序中止的期间不计算在本规则第五十七条、第七十条及第七十六条规定的期限内。

第五十一条 撤回仲裁申请和终止案件

(一)申请仲裁后,申请人可以撤回仲裁申请,被申请人有反请求的,不影响仲裁庭对反请求进行审理和裁决。被申请人可以撤回仲裁反请求,被申请人撤回反请求的,不影响仲裁庭对申请人的仲裁请求进行审理和裁决。

(二)仲裁请求和反请求(如有)全部撤回的,案件可以终止。仲裁庭组成前,终止案件的决定由本会作出;仲裁庭组成后,终止案件的决定由仲裁庭作出。

(三)除上述情况外,因为任何其他原因使仲裁程序不需要或者不可能继续进行的,本会或者仲裁庭可以作出终止案件的决定。

(四)终止案件的情况下,本会有权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退回预收的仲裁费用以及退回的具体金额。

第五十二条 多数仲裁员继续仲裁程序

最后一次开庭终结后,如果三人仲裁庭中的一名仲裁员因死亡或其他原因不能参加合议并作出裁决,主任可以按照本规则第三十条的规定更换该仲裁员。在征得各方当事人及本会同意后,其他两名仲裁员也可以继续进行仲裁程序,作出决定或裁决。

第六章 仲裁中调解

第五十三条 仲裁庭组成前的调解

(一)一方当事人在仲裁案件受理后至仲裁庭组成前提出调解申请的,经征得另一方当事人同意,本会可以从本会仲裁员名册中指定一名仲裁员对纠纷进行组庭前调解。当事人也可以从本会仲裁员名册中共同选定一名仲裁员对纠纷进行组庭前调解。该名仲裁员即为本案的调解员。

(二)任何一方当事人均可以提出更换调解员的书面申请,是否同意,由本会决定。

(三)组庭前调解不影响仲裁程序进行。在调解过程中,一方当事人提出暂缓组成仲裁庭申请,另一方当事人书面同意的,本会可以暂缓组成仲裁庭的程序。

(四)调解员可以采用其认为有利于当事人达成和解的方式对纠纷进行调解,包括但不限于:

1.单独或同时会见当事人及其仲裁代理人进行调解;

2.要求当事人提出书面或口头的调解建议或方案;

3.依据公允善良的原则,向当事人提出调解纠纷的建议。

(五)经调解达成协议的,当事人可以撤回仲裁请求和反请求,也可以共同请求组成仲裁庭,按照协议的内容作出调解书或者裁决书。

(六)在进行调解的过程中,任何一方当事人提出终止调解的,调解员应当终止调解;仲裁庭组成后,本次调解应当终止。

(七)调解不成的,接受指定的调解员不得在此后的仲裁程序中担任本案的仲裁员,但双方当事人一致选定由该调解员担任仲裁员的除外。

第五十四条 仲裁庭调解

(一)仲裁庭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或者在征得当事人同意的情况下按照其认为适当的方式进行调解。

(二)调解达成协议的,当事人可以撤回仲裁申请和反请求,也可以请求仲裁庭根据调解协议的内容制作调解书或者裁决书。

(三)调解书应当由仲裁员签名,加盖本会印章,送达各方当事人。调解书经各方当事人签收即发生法律效力。

(四)对于调解书中的文字、计算错误或者类似错误,仲裁庭应当补正。当事人也有权在签收调解书后30日内要求补正。调解书的补正为调解书的组成部分,经送达当事人后生效。

(五)仲裁庭在进行调解的过程中,任何一方当事人提出终止调解或仲裁庭认为已无调解成功的可能时,应当终止调解,继续进行仲裁程序。 

第五十五条 调解内容不得援引 

如果调解不成功,当事人为达成调解协议或者和解的目的作出妥协所涉及的对案件事实的认可,不得在其后的仲裁程序、司法程序和其他任何程序中作为对其不利的证据。

第七章 决定和裁决

第五十六条 仲裁程序事项的决定

(一)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本会或仲裁庭作出决定:

1.确认仲裁协议的效力;

2.追加当事人;

3.仲裁员因回避或退出等原因而更换;

4.合并审理或合并仲裁;

5.中止和恢复仲裁程序;

6.准许或视为撤回仲裁申请;

7.驳回仲裁申请;

8.终止仲裁程序;

9.其他事项。

(二)仲裁庭有权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就涉及到的程序事项作出决定。

(三)由三名仲裁员组成仲裁庭的,任何决定均应当按照多数意见作出。如未能形成多数意见,则应当按照首席仲裁员的意见作出。

(四)经当事人同意或者仲裁庭授权,首席仲裁员也可以就程序事项作出决定。

(五)决定自作出之日发生法律效力。

第五十七条 裁决作出期限

(一)仲裁庭应当自组庭之日起4个月(不包括中止期间、鉴定期间、审理当事人提出的管辖异议期间、当事人在庭外和解时间和当事人申请延期审理的时间等)内作出裁决。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首席仲裁员提请本会批准,可以适当延长。

(二)如果当事人提出反请求、变更仲裁请求或者变更仲裁反请求,并经本会或者仲裁庭决定予以受理的,上述期限自受理之日起算。

(三)两个或两个以上仲裁案件合并为一个仲裁案件审理的,上述期限自合并之日起算。

第五十八条 裁决的作出

(一)仲裁庭由三名仲裁员组成的,裁决应当按照多数仲裁员的意见作出,少数仲裁员的不同意见可以记入笔录。不能形成多数意见时,裁决应当按照首席仲裁员的意见作出。仲裁庭由一名仲裁员组成的,裁决由独任仲裁员作出。

(二)裁决书应当写明仲裁请求、争议事实、裁决理由、裁决结果、仲裁费用的承担和裁决日期。当事人另有约定的,以及按照当事人的和解协议或调解协议作出裁决的,可以不写明争议事实和裁决理由。

(三)仲裁庭应当在裁决书签署前将裁决书草案提交本会核阅。在不影响仲裁庭独立作出裁决的前提下,本会可以就裁决书的有关问题提请仲裁庭注意。

(四)裁决书由仲裁员签名。对裁决持不同意见的仲裁员可以签名,也可以不签名。

(五)裁决书经仲裁员签名后,加盖本会印章。

第五十九条 部分裁决和中间裁决

(一)仲裁庭认为必要或者当事人申请经仲裁庭同意时,仲裁庭可以在最终裁决作出前,就当事人的某些请求事项作出部分裁决。

(二)仲裁庭认为必要或者当事人申请经仲裁庭同意时,仲裁庭可以就案件争议的程序问题或者实体问题作出中间裁决。

(三)当事人应当履行部分裁决或中间裁决,不履行部分裁决或者中间裁决的,不影响仲裁程序的进行和最终裁决的作出。

第六十条 专家咨询委员会

(一)本会根据章程设立专家咨询委员会。

(二)仲裁庭可以对重大、疑难案件或其他有必要咨询的案件提请专家咨询委员会进行咨询。仲裁庭对专家咨询意见应当充分考虑,如不采纳专家咨询意见,仲裁庭应向本会书面陈述理由。

第六十一条 裁决的效力和履行

(一)裁决书自作出之日起发生法律效力。

(二)裁决书作出后,当事人应当按照裁决书确定的履行期限履行裁决;没有规定履行期限的,应当立即履行。任何一方不履行的,当事人可以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第六十二条 费用承担

(一)仲裁庭有权在裁决书中确定各方当事人应当承担的仲裁费和实际发生的其他费用,包括但不限于鉴定费用、评估费用、审计费用等。 

(二)除非当事人另有约定,仲裁费用原则上由败诉的当事人承担;当事人部分胜诉,部分败诉的,由仲裁庭根据当事人责任大小确定各自承担仲裁费用的比例。当事人自行和解或者经仲裁庭调解结案的,当事人可以协商确定各自承担的比例。

(三)当事人有本规则第二十九条第(七)款规定的情形,或者有其他违反本规则导致案件审理程序拖延的情形,其仲裁费用承担不受前款规定的限制。因程序拖延导致其他费用发生或者增加的,还应承担其他相应的费用。

(四)仲裁庭有权根据当事人的请求在裁决书中裁决败诉方补偿胜诉方因办理案件支出的合理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保全费、差旅费、公证费等。仲裁庭在确定上述费用时,应考虑案件的裁决结果、复杂程度、当事人或代理人的实际工作量以及案件的争议金额等有关因素。

第六十三条 裁决补正、补充

(一)对裁决书中的文字、计算错误或者仲裁庭意见部分对当事人申请仲裁的事项已经作出判断但在裁决主文遗漏的,仲裁庭应当补正。裁决书对当事人申请仲裁的事项有遗漏的,仲裁庭应当作出补充裁决。

(二)当事人发现裁决书中有前款规定情形的,可以自收到裁决书之日起30日内,书面请求仲裁庭补正或者作出补充裁决。

(三)仲裁庭作出的补正决定或者补充裁决,是原裁决书的组成部分。

第八章 简易程序

第六十四条 简易程序的适用 

(一)除非当事人另有约定,案件争议金额不超过100万元(指人民币,下同)的,原则上适用简易程序。 

(二)案件争议金额超过100万元,双方当事人约定或者同意的,也可适用简易程序。 

(三)案件争议金额不超过100万元,双方当事人约定适用普通程序的,承担由此增加的仲裁费用。 

(四)案件没有争议金额或者争议金额不明确的,由本会根据案件的复杂程度、涉及利益的大小等因素综合考虑决定是否适用简易程序。 

第六十五条 仲裁庭组成 

(一)适用简易程序的案件,由独任仲裁员审理。 

(二)双方当事人应当自收到受理通知或者仲裁通知之日起7日内在本会仲裁员名册中共同选定或者共同委托主任指定独任仲裁员。

(三)双方当事人逾期未能共同选定或者共同委托主任指定的,由主任指定独任仲裁员。 

第六十六条 答辩和反请求的期限 

(一)被申请人应当自收到仲裁通知之日起7日内,提交答辩书及有关证明文件;如有反请求,也应当在此期限内提交申请书及有关证明文件,逾期提出的,由本会或仲裁庭决定是否受理。 

(二)申请人应在收到反请求申请书及证明文件之日起7日内,对被申请人的反请求提交答辩书。 

(三)当事人确有正当理由请求延长上述期限的,由本会或仲裁庭决定。 

第六十七条 审理方式 

仲裁庭可以按照其认为适当的方式审理案件,既可以决定开庭审理,也可以根据当事人提交的书面材料和证据进行书面审理。 

第六十八条 开庭通知 

(一)开庭审理的案件,仲裁庭应当于开庭3日前将开庭日期通知当事人。当事人有正当理由的,可以请求延期开庭,但必须在开庭前1日向仲裁庭书面提出。是否延期,由仲裁庭决定。

(二)第一次开庭后再次开庭日期的通知,不受3日期限限制。

第六十九条 简易程序变更为普通程序

(一)仲裁请求的变更或者反请求的提出导致案件争议金额超过100万元的,不影响简易程序的进行。但仲裁庭认为有必要的,可以向主任申请变更为普通程序,是否变更,由主任决定。

(二)简易程序进行中,各方当事人共同申请或者一方当事人申请、其他当事人同意的,可以将简易程序变更为普通程序。因此增加的仲裁费用,由当事人协商确定预交比例,无法达成一致意见的,由本会确定。未能按照本会要求预交仲裁费用的,程序不予变更。

(三)简易程序变更为普通程序的,当事人应当自收到程序变更通知之日起5日内,按照本规则的规定各自选定或者各自委托主任指定1名仲裁员。除非当事人另有约定或主任另外指定的,原独任仲裁员作为首席仲裁员。

(四)新仲裁庭组成前已进行的仲裁程序是否重新进行以及重新进行的范围,由新仲裁庭决定;新仲裁庭组成后仲裁程序的进行,不再适用简易程序。新仲裁庭决定审理程序全部重新进行的,本规则第五十七条、第七十六条规定的期限自新仲裁庭组成之日起算。

第七十条 裁决作出期限

(一)仲裁庭应当自组庭之日起75日内(不包括中止期间、鉴定期间、审理当事人提出的管辖异议期间、当事人在庭外和解时间和当事人申请延期审理的时间等)作出裁决。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独任仲裁员提请本会批准,可以适当延长。如果当事人提出反请求、变更仲裁请求或者变更仲裁反请求,并经本会或者仲裁庭决定予以受理的,上述期限自受理之日起算。

(二)两个或两个以上仲裁案件合并为一个仲裁案件审理的,上述期限自合并之日起算。

第七十一条 本规则其他条款的适用

简易程序案件适用本章规定;本章未规定的事项,参照适用本规则其他有关规定。

第九章 国际商事仲裁的特别规定

第七十二条 本章适用

(一)除非当事人另有约定,国际商事案件适用本章规定。本章没有规定的,适用或参照适用本规则其他有关规定。

(二)涉及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及台湾地区的案件,参照适用本章规定。

(三)当事人对案件是否具有国际因素有争议的,由仲裁庭决定。仲裁庭的决定不影响此前已经进行的仲裁程序。仲裁庭决定案件具有国际因素后,案件适用本章规定的程序进行审理。

第七十三条 仲裁庭的组成

(一)双方当事人应当自收到受理通知或仲裁通知之日起20日内按照本规则第二十六条的规定分别选定或者委托主任为其指定一名仲裁员、共同选定或者共同委托主任指定首席仲裁员。当事人未能按照上述规定选定或者委托主任指定仲裁员的,由主任指定。

(二)符合本规则第六十四条规定的案件,按照本规则第六十五条的规定组成仲裁庭。

第七十四条 答辩及反请求

被申请人应当自收到仲裁通知之日起45日(符合本规则第六十四条规定的案件为30日)内,提交答辩书和有关证明文件;如有反请求,也应当在上述期限内以书面形式提出。

第七十五条 开庭通知

(一)开庭审理的案件,仲裁庭应当于开庭30日(符合本规则第六十四条规定的案件为10日)前将开庭日期通知当事人;经双方当事人同意,仲裁庭可以提前开庭。当事人有正当理由请求延期开庭的,可以在开庭12日(符合本规则第六十四条规定的案件为5日)前书面提出,是否延期,由仲裁庭决定。

(二)再次开庭以及延期后开庭日期的通知,不受30日或10日期限限制。

第七十六条 裁决作出期限

仲裁庭应当自组庭之日起6个月(符合本规则第六十四条规定的案件为90日)内作出裁决。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首席仲裁员或独任仲裁员提请本会批准,可以适当延长。

第七十七条 法律适用

(一)仲裁庭应当根据当事人选择适用的法律对争议作出裁决。除非当事人另有约定,选择适用的法律系指实体法,而非法律冲突法。

(二)当事人未选择的,仲裁庭有权根据案件情况确定适用的法律。

(三)根据当事人的约定,或者在仲裁程序中当事人一致同意,仲裁庭可以依据公平合理的原则作出裁决,但不得违背法律的强制性规定和社会公共利益。

(四)在任何情况下,仲裁庭均应当根据有效的合同条款并考虑有关交易惯例作出裁决。

第十章 附则

第七十八条 期限的计算

(一)本规则规定的期限或者根据本规则确定的期限,应当自期限开始之次日起算。期限开始之日,不计算在期限内。

(二)期限届满日是法定休假日的,以其后的第一个工作日为期限届满日。

(三)期限不包括在途时间,仲裁文书、通知、材料在期限届满前交邮、交发的,不算过期。

(四)当事人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正当理由耽误期限的,在障碍消除后10日内,可以申请顺延,是否准许,由本会或者仲裁庭决定。

第七十九条 仲裁送达

(一)当事人对送达方式有约定的,从其约定。

(二)本会可以通过当面送交或者邮寄、专递、传真、电子邮件、其他能提供记录的电子数据交换方式或者本会及仲裁庭认为适当的其他方式向当事人或者代理人送达。

(三)本会将需送达的材料送交受送达人或者通过邮寄、专递的方式成功投递至受送达人的营业地点、注册地、居住地、户籍地址、身份证载明地址、仲裁所涉合同或往来函件中所载地址、当事人约定的送达地址、当事人书面确认的送达地址或者其他通讯地址中的任一地址,即视为送达。受送达人拒收投递邮件的,不影响送达效力。

(四)本会无法根据第(三)款规定或者其他适当方式送达的,用邮寄、专递的方式或者能提供投递记录的其他方式投递给受送达人最后一个为人所知的营业地点、注册地、居住地、户籍地址、身份证载明地址、仲裁所涉合同或往来函件中所载地址、其他通讯地址或者当事人约定的送达地址,即视为送达。

(五)送达时间以上述送达方式中最先送达到受送达人的时间为准。

(六)经当事人同意,本会或者仲裁庭可以决定当事人在提交仲裁文书和证明材料时直接发送其他当事人或者发送至本会网络服务平台提供的在线存储系统,并将送达记录提交本会或者仲裁庭。送达时间由本会或者仲裁庭根据送达记录确定。

(七)因当事人提供或确认的送达地址不准确、隐瞒或拒不提供送达地址、送达地址变更未通知本会、当事人拒绝签收等,由此产生的仲裁文件未能被受送达人实际接收的法律后果由该当事人承担。

第八十条  信息技术的应用

本会或者仲裁庭可以决定全部或者部分仲裁程序借助信息技术进行,包括但不限于立案、送达、开庭、质证等。

第八十一条  签章的形式

仲裁文书中仲裁员的签名及本会的印章,可以采用直接书写或者直接加盖的形式,也可以采用电子签名或者电子公章的形式。

第八十二条 仲裁语言

(一)当事人可以约定仲裁程序中使用的语言。当事人没有约定的,本会或者仲裁庭可以根据案件具体情况确定使用中文或者其他语言为仲裁程序的语言。

(二)当事人约定使用两种或者两种以上语言的,仲裁庭在征得当事人同意的情况下可以确定使用其中一种语言。如果当事人无法达成一致意见,仲裁程序可以以多种语言进行,由此增加的相关费用由当事人承担。

(三)本会或者仲裁庭可以根据案件具体情况确定国际商事仲裁程序中的书面材料是否需要附具中文译本或者其他语言译本。

(四)当事人或者其代理人、证人需要语言翻译,可以由本会提供译员,也可以由当事人自行提供译员。当事人承担翻译费用。

第八十三条 专门规则

本会根据需要可以制定专门规则,专门规则与本规则不一致的,以专门规则为准;专门规则未规定的,适用本规则。

第八十四条 重新仲裁

(一)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按照法律规定通知本会重新仲裁的,案件由原仲裁庭审理。原仲裁庭组成人员由于回避、主动退出或其他原因不能履行职责的,按照本规则第三十条的规定更换仲裁员。

(二)重新仲裁的案件,具体仲裁程序由仲裁庭决定。

(三)仲裁庭应按照本规则重新作出裁决。重新仲裁期间,当事人如达成和解、调解的,可请求仲裁庭按和解、调解协议内容作出调解书或裁决书,也可撤回仲裁申请。

(四)重新仲裁作出的裁决书、调解书或决定书取代原裁决书,原裁决书不再具有法律效力。

第八十五条 本规则的解释

(一)本规则由本会解释。

(二)除非本会另有声明,本会发布的其他文件不构成本规则的组成部分。

第八十六条 本规则的施行

本规则自2024年10月19日起施行。本规则施行前受理的案件,适用受理时施行的仲裁规则。双方当事人协商一致且本会同意的,可以适用本规则。


(扫描二维码下载PDF文件)

您签订合同时需要在合同中签署仲裁条款

标准仲裁条款如下:


因本合同发生的争议,双方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提交盐城仲裁委员会仲裁。

补充仲裁协议示范文本:


双方因xx合同产生纠纷,现协商不成,双方自愿将该争议提交盐城仲裁委员会仲裁解决,仲裁裁决结果对双方均有约束力。

盐城仲裁
盐城仲裁委员会系由盐城市人民政府根据仲裁法组建的仲裁机构。本会为广大企事业单位、各类经济组织及公民个人提供服务。立案咨询电话:0515-86669989、86663651。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