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9日,琪石创始人白石从自己和另一位创始人安琪的名字中各取一个字,正式成立了琪石俱乐部(QISHICPC),这两个字也描绘了琪石人的特点——聪敏又脚踏实地。
十一年来,俱乐部始终坚持以“不做华尔街的‘新东方’, 要做华尔街的‘黄埔军校’” 为目标,致力于帮助华人规划职业发展,壮大华人在华尔街影响力,并实行高级会员制,通过对高级会员人数进行严格控制,保证每位高级会员都能获得全方位的照顾。
会员的来信 • 下篇
锆石:收到俱乐部约稿的时候,我在电脑上随手打开了那个十年前的文件夹,里面赫然写着《第一期QUANT推进班相关文档》,突然发觉一晃琪石已经成立十年了。
跟琪石结缘的时候,正是我人生的一个低谷期。因为种种原因,当时整个人从学业到生活到精神状态,都极为糟糕,行将毕业工作也毫无着落。为了寻找更多的工作机会,也强迫自己参加了包括校友聚会在内的各种social networking。结果就是,有时会受到非常热情的接待,也会有人非常友好的表示说我帮你留意一下,但很遗憾,都没有了下文。直到非常偶然地机会,听说了正在筹办当中的琪石俱乐部,也通过朋友介绍认识了校长。
其实过去的这些年并没有很多次地去回想当时的场景,但今天写感想的时候才发现,跟校长第一次通电话的场景,过了十年我仍然记得异常清晰。电话那头那种带着笃定的热情,给人的感觉跟之前的networking完全不同,会让你觉得,一切总归是有希望的。而除了源源不断的精神上的鼓励和支持之外,还有实实在在的推进班的学习。在琪石的推进班里面边学习边面试,在挂掉了一个个面试之后,终于借助校长的朋友提供的内推机会,进入了一家大公司。
有了工作之后,生活和精神状态倒是也没有立刻好转,但好歹也是有一个支撑点了。但很可惜,随着H1b抽签不中,离开美国远赴伦敦,加上自己的状态问题,我也渐渐远离了俱乐部。但时常还会在网上搜一下俱乐部的动向,也非常开心地看到俱乐部的影响力和规模都越来越大。创立之初把俱乐部办成华尔街黄埔军校的宏大愿景竟然一点点在变成现实!
而接下来的年头里,在非常糟糕的时候,有时候会莫名想到,如果自己就这么破罐子破摔下去,会非常对不起当年来自于校长和俱乐部的支持,也会莫名地提起一口气来。直到差不多两三年前,自己终于慢慢从泥潭中爬出来了,事业跟生活都有了些起色,也因为偶然的机会认识了一批在伦敦金融和IT行业的年轻人才,有时也能给他们提供些许帮助。也是在这个过程中,我突然意识到,我自己能做的实在有限,如果想更好地帮助更多的人,为什么不再试着联系一下俱乐部呢?
我试着给俱乐部官网的邮件地址发了一封邮件,结果立刻收到了非常热烈的回应。果然,俱乐部的文化跟十年前没有任何变化。一个zoom call和一顿晚饭之后,俱乐部的伦敦小分队就这么成立了。
伦敦小分队成立至今时间不长,搞的线下小聚次数也并不算多,但在每一个参与者的积极投入下,几乎每一次都特别成功。不断地有人跟我说:上次小聚真的收获满满,下一次是什么时候?除了线下的聚会之外,俱乐部的拳头产品,各种线上学习班就不用我多说了,真的是到了只要参加过的都说好的程度。今年也有幸参与了其中一个学习班的筹备工作,发现报名参加的candidates的水平和热情都已经高到超乎想象了。其中一个报名的朋友在面试的时候跟我说的话给我印象很深,说咱们俱乐部确实是收费的,但跟俱乐部在各种学习班所投入的人力精力,以及指导员和同学的质量比起来,确实是白菜得不能更白菜的价格了。在这个行业,有这样一个俱乐部存在,确实是个小小的奇迹。
至于接下来的日子,当然是希望也相信琪石会越办越好,也由衷地希望伦敦小分队可以越来越壮大。不管是资深的专家,还是初入行的新人,甚至是有意投身于这个行业的学生,都欢迎一起来互相学习、互相激励,把华尔街的黄埔军校拓展到大西洋的这一头。
沸石:琪石是一群有趣有料的人互相指引的地方。很开心能收到约稿分享我加入大半年以来的感受。
琪石给了我听众。我不擅长输出观点所以很少和人聊复杂话题。所以我加入了读报小组,和队友给全组十多个人做一次深入的新闻分析,校长和一些元老级的会员也来观摩,简直不可多得。听众倒逼努力,我选了一个不熟悉的热点话题,学习高效的阅读方式挖取深层信息,删删改改力求逻辑通畅,不断和队友讨论合适的展示方法。分享当天大家提出了各种角度的问题,我们的想法被加工完善。我有了听众。之后美股班的读书分享我索性放的更开,直接花主要时间总结作者的方法论和写不同段落时候的信心,和大家讨论方法论的应用场景和如何阅读。美股班结束后有人觉得我讲的有意思来加微信,给了我很大的鼓励。
听众亦是导师。琪石的成员们讲话切中要害却不失温和。读报小组分享过后我和领队打了一个小时的电话,听取他的分析视角,比如如何量化影响,如何对比两个相似的产品。我听完后决定再分析一次新闻,把这些方法都用上。另一次分享里校长指出我可以举更多例子让内容更加丰满。我在高级机器学习课上练习举例子奈何太抽象没讲清楚,有组员提出了她在工作里遇到了类似情况,情景具体了很多。听众们提出的问题让我看到了更多思考的方式,对我自己的学习也很有收获。每次分享过后我印象最深的往往是听众给的反馈,而不是自己讲的观点。
我更多是做别人的听众。琪石会邀请各行各业的大咖分享经验,十来个人的小聚,几十个人的高端局不尽其数。各个方向的学习小组提供全方位的知识储备。高级会员群里大家天天热闹非凡,谈论工作、生活。很难得有一个群能让大家畅所欲言,即使意见完全不同的人也可以互相看到对方的道理。琪石严格入会制度把控了会员质量,降低了信任成本,每个人可以真诚开放的交流并屡有收获。琪石还提供校长和mentor的一对一咨询,我在职业迷茫的时候得到了很大的帮助。做听众的机会也可以自己争取,在群里抓人聊天,在聚会上networking。名校名企的大佬给我的印象是极致的理性和谦虚,我也希望能成为和他们一样的人。
琪石是一个很特别的团体,努力可以被看到,并吸引志同道合的人。大家一起分析信息,制定合适自己的生活规划。校长说,办活动要有服务大家,不计得失的心态,我努力以此为标准,也真切地感受到了来自大家的善意。琪石的经历给飞速流逝的时间打上了一个一个绳结,记载着其中或辛苦或成长或中二的故事,让回忆有迹可循。加入琪石是一件幸福的事。
太湖石:收到俱乐部约稿的时候,我在电脑上随手打开了那个十年前的文件夹,里面赫然写着《第一期QUANT推进班相关文档》,突然发觉一晃琪石已经成立十年了。
非常荣幸收到琪石年报的约稿。这让我有机会回顾并分享我与琪石的点滴经历。
我第一次了解到琪石是通过校友会的广告——琪石是校友会的赞助商之一。出于好奇,我在领英上与琪石校长建立了联系,自我介绍后还提出了一个具体的问题。令我非常感动的是,尽管我是一个素未谋面的新人,校长仍非常热情且耐心地回答了我的问题。这种用心让我对琪石产生了深刻的印象。随后,我在多次活动中听到身边的人推荐琪石,逐渐认识到这是一个非常值得信赖的平台。
在我寻找量化研究相关实习机会时,恰逢琪石开办了量化推进班。此前我就听闻过琪石的推进班,并非常期待参与其中,因此第一时间就报名参加了。在推进班的学习过程中,我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我们一起刷题、模拟面试,为求职做好充分准备。同时,琪石还举办了许多职业发展和行业介绍的讲座,这不仅让我对金融行业和量化岗位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让我对职业规划有了更清晰的认知。让我尤其感动的是,虽然推进班是免费的,但琪石在内容设计和细节准备上都非常用心。校长甚至会与每位学员一对一交流,认真倾听并分析他们的职业背景,提供针对性的职业发展建议。这些建议对我而言,比班内刷的任何题目都更加宝贵。
除了在金融领域的深厚资源,琪石在其他行业的会员也同样非常优秀。在推进班期间,校长根据我的个人情况,主动帮我联系了一位科技行业的前辈。这位前辈所在的公司虽然不算知名,但有着极大的发展潜力。在校长的推荐下,我深入了解了这家公司,并对公司的发展充满信心。我非常有幸获得了实习机会。在实习期间,这家公司的快速发展也印证了校长的远见卓识。对于像我这样的在校学生而言,往往难以获取行业中隐藏的优质资源,并且对职业发展了解不够深入,而琪石的会员和校长的独到眼光能为初入职场的学生提供不可多得的帮助。
我深知,琪石能够如此用心服务会员,与校长为俱乐部的发展倾注的心血密不可分。她始终致力于支持华人的职业发展。我也因加入琪石而获得了许多宝贵的机会,希望以此文表达我对琪石的感激之心,并祝愿琪石不断发展壮大,越办越好。未来,我也希望能在职业道路上取得更大进步,能有机会回馈琪石,为更多会员贡献我的力量。
(本文完)
琪石职业发展俱乐部
2014年成立于美国纽约,是一个为华人提供职业发展服务的平台,致力于成为金融和科技领域的“黄埔军校”。我们的高级会员就职于全球最顶尖的量化对冲基金和IT大厂。
会员专享
各类金融、科技领域的学习小组
线上线下networking活动
申请仅对会员开放的金融、IT行业内推职位
资深教练助力职业规划
回复“琪石年报”可获得历年琪石年报
网站地址是:https://qishicpc.com
俱乐部目前开放各地对外微信大群,欢迎注册俱乐部网站,熟悉和联系我们,也欢迎联系我们加入微信大群
各位琪石的小伙伴,一起在文末留言你的想法/问题吧!
也欢迎分享给可能感兴趣的朋友们。
未来我们一起同行,在不断地学习和尝试中,成就更好的自己。
更多活动、职位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