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亮学课堂】小学数学《解方程(一)》优秀课例

教育   2024-11-28 09:01   内蒙古  





 解方程(一)
授课人:高科宇

教材分析

解方程(一)是在学生已掌握了用字母表示数、方程的意义和等式的性质等基础上学习的。也就是说学生正在实现从算术思维到代数思维的飞跃过程。教材通过例1“含有未知数等式”引导学生依据等式性质讨论形如x±a=b的解法,并在解方程的过程中,理解“方程的解”和“解方程”,从而让学生加深对方程意义的理解。

例1主要是以x+3=9为例,引导学生讨论形如x+a=b方程的解法,教学重点是运用等式性质一解方程,并通过具体解方程的过程,引导学生理解“方程的解”和“解方程”两个概念。依靠天平示意或实际操作,主要是通过抽象的方式,启发学生直接依据等式性质进行转化,这样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抽象的数学思维,同时也让学生感受数学的转化思想。

学情分析

解方程(一)是在学生已经理解方程的意义和等式的基本性质的基础上展开教学。在一至四年级时,学生已接触了大量的四则运算,对加法中加数、加数、和的关系,减法中被减数、减数、差的关系,乘法中因数、因数、积的关系以及除法中的被除数、除数、商的关系是熟悉且能理解的,这也必然对运用等式性质解方程造成影响。

说课标

简易方程是数与代数领域“代数”中的重要内容。《数学课程标准》(2022版)指出:通过本单元的教学,要使学生初步认识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能够用字母表示学过的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能够在具体情境中用字母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初步学会根据字母所取的值,求含有字母式子的值,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使学生初步了解方程的意义,初步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能用等式的性质解简易方程。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学会用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算法的意识和能力。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1:感受方程中的未知数一般是一个确定但未知的数,解方程就是求出未知数的过程。(任务一) 

学习目标2:通过在天平图上圈一圈,数形结合,再次感受等式的基本性质,并能运用等式的性质1解方程。理解“解方程”和“方程的解”的含义,掌握解方程及其检验的方法。(四基)(思想)(任务二)

学习目标3:经历规范的书写解方程的过程,初步体验解方程的核心就是抵消与还原。解方程的目标是“x=?”,体会解方程的化归思想。初步体会列方程的过程实际上是数学建模的过程,培养模型意识。(思想)(核心素养)(任务二,三)

教学重点

会用等式的基本性质1解方程。

教学难点

理解利用天平的平衡原理解方程的算理。

评价依据

下面是小思用画图的方法解方程的过程,你能看得懂吗?请在图②③中圈一圈,画一画,使天平两边平衡,再解方程和检验。检测目标1,3

找一找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并求出方程的解。(数学应用于生活)检测目标2,3

课前预学

测查学生能否主动想到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方程。

学习任务一

课件出示:

师:孩子们,如果让你用一句话或一个式子来描述现在这个天平的状态,你会怎么说呢?

生1:左边有一个x的小方块和3个小方块的重量和右边9个小方块的重量一样

师适时提问:这1个标志x的立体图形和其他的立体图形有什么不同?

生生交流。

小结:这1个x,表示的是这里有x个方块,这个x虽然未知,但确是一个确定的数。

生:x+3=9

生:还可以是9-x=3

生:或者9-3=x或3+x=9

师适时提问:哪个是你认为最容易理解,最符合这个天平状态的方程呢?

(板书:x+3=9)

比较:语言和方程这两种表示方式有什么共同点?你更喜欢哪种方式?

生:都能很好的反映天平左边和右边保持平衡的状态,方程会更简洁些。

学习任务二

1.出示学习要求,尝试求解

师:那x到底是多少呢?

生抢答(6)

x+3=9

x=6

师:我们很容易就能知道x=6,那么x=6就是这个方程的解,那方程怎么样才能从x+3=9到x=6呢?这个过程就是解方程的过程。请同学们先自己研究一下这个过程。

出示学习要求。

2.全班交流,比较反馈(数形结合)

展示学生作品:

师:你们觉得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

生1:他们左边圈了3个格子,也都有把右边9个方格中的三格圈起来,这样剩下的就是x了。

师:这个发现可真好,那为什么减3呢?减2,减1不行么?

生2:从第一副作品就能看到我们之所以减3,是因为那里有多余3个方块,去掉它就可以算出x了

生3:等式两边需要同时减3,等式才能仍然成立,所以左边要减3,右边也要减3.

(课件结合天平图动态展示解方程的过程)

3.规范解方程的书写过程,完善检验过程 

师:像刚刚那样解方程的过程我们就把它称为解方程,通过解方程我们得到了x=6。你们能确认它就是方程的解吗?有什么好办法?

(板书检验过程)

提问:解方程和方程的解一样吗?

生:一个像过程,另一个是结果

学习任务三

师:如果变换这里的运算符号,我们就会看到新的方程。

生说师板书:x-3=9;3x=9;x÷3=9

师:先解决哪道呢?(学生大多选了减法)你还能运用等式的性质来解方程吗?想好了写在助学单上。提醒:格式要规范。

生反馈,教师板书。

师:你们运用等式性质解方程的关键秘诀是什么?

交流感受:算式中则加减互抵,要根据左边情况决定是加还是减。方程的左边只剩下一个x。

师:像这样x±a=b的方程,我们能用等式的性质来解,那这两道有乘除运算的方程能运用等式的性质来解吗?怎么解呢?这个留给你们课后摸索,我们下节课再来研究。

作业设计

1. 解方程(带⭐的要检验)

22+x=62         x-6.4=10.2         ⭐x+0.35=1  


2.拓展练习

方程3.6+x=6.5与a-x=9.3中x有相同的解,a是多少?


板书设计

设计创新点及反思

1. 根据天平图,列出方程

2.数形结合,初次解方程

3.变换方程,初步建立模型

4.分层练习,体验运用价值

创新点:

1.由方程x+3=9,学生能很快得出x=6,我适时给出方程的解的概念,由方程到方程的解,这个过程就叫解方程,通过问题“那么如何解方程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的设计符合学生的学情,更易于让学生接受学习规范书写解方程的过程,明白本课要学习的重点就是解方程的方法。

2.通过知识迁移,读图理解,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能力,感受运用等式性质一解方程的过程,让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等式性质一解方程,落实教学目标,同时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

3.让学生通过研讨,理解概念,掌握运用等式性质一解决形如x+a=b方程的解法和方程检验的方法,有效落实本课时教学目标。

反思:

“解方程”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简易方程》中的内容。今天教学解方程1,感觉效果还可以。课上先让孩子们通过天平动画演示两边各去掉同样的物体,得出未知数的值。让学生在直观感知的基础上,进而依据等式的性质求出未知数的解。在这个过程中关注步骤规范,检验规范,明确解方程的三要素: 写“解”,“=”对齐,“X”在左。

关于解方程,为了和初中的方程衔接(消元),在小学阶段要求学生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其实,用等式的性质来解方程,步骤实属复杂,要让学生明白每一步的由来,让孩子们时刻牢记利用等式的性质解题。但对于学习能力较好的孩子来说,其实未必需要如此完整的步骤。

关于检验,我是严格按照教本中的步骤进行,其实在初中的课本中检验可以横式写,这是个困惑。但作为小学生,依据课本规范具体步骤,也是比较好的。

课下后,我班有个孩子跑来问我,“老师,X+3=9,X=9-3,直接出来了,为什么不用这种方法?”我肯定了他的做法,并向他解释了原因。其实对于孩子来说,第一种方法明显更快更简便。但到了初中就没那么适用了。所以,小学是基础,这个基础还是要打好的。

课堂助学单



在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背景下,东方实验小学基于“亮教育”文化理念,积极响应《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方案》及《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建设五年规划》文件精神,努力探索并实践“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模式,最终探索出亮学课堂的“BVA”课堂模型,旨在构建一个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习过程,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全面发展的课堂生态系统。

BVA课堂模型中,B代表逆向设计(Backward Design),即在教学活动开始前,首先明确教学目标,再围绕这些目标构建评估体系,并以此为基础逆向规划教学活动。V代表可见学习(Visible Learning),我们强调评价应融入教学过程中,使教与学的过程可观察、可测量,并开发了多种课堂工具来提升评价的效度和信度。A则代表真实学习(Authentic Learning),我们鼓励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组建学习共同体,通过学科实践来主动探索、解决真实问题,从而发展核心素养。

我校在好课堂研究的征途上不断前行,依托BVA模型的科学指导,我们开展了系列课堂实践探索,并据此整理形成了若干初步的教学案例成果。

为更好地促进教育智慧的交流与互鉴,本校特此决定,将在官方公众号上正式推出这批案例,期待大家的宝贵意见与建议,共同促进教育事业的进步。



END


供稿:高科宇

编辑:呼瑞丽

初审:武治安

复审:孙本旭

终审:张布栋



东胜区东方实验小学
积极加强舆论引导,强化校园宣传,提高社会对学校工作的了解,为营造和谐校园传递正能量。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