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医圣这7个妙方,再也不怕流感了,真心值得收藏一辈子,省很多钱
健康
健康
2024-12-31 07:50
云南
文小叔说 让中医更美更有趣更贴近生活
最近流感的人很多,流感多数以风热为主,但也有风寒的,今天分享医圣张仲景的七个对付流感的方子,总有一个适合你。
对付流感,西医毫无办法,只能输液,对抗性治疗,所以西方国家最怕流感。西方人得了感冒,不想吃抗生素输液的,只能硬抗,扛过七天。何其有幸,我们生活在中国,对付感冒老祖宗有太多的办法了,食疗汤药针灸艾灸拨火罐泡脚等等,今天小叔要分享医圣张仲景七个方子,几乎可以搞定这个世上所有的感冒了,而且特别细,大家可以对号入座,收藏一辈子。1当你感受了风寒,有以下症状的时候,可以用桂枝汤。怕冷,怕风,流清鼻涕,打喷嚏,微微出汗,全身的肌肉骨节酸痛,没有胃口,舌苔白腻,记住,这个时候没有发烧,就可以用桂枝汤了。桂枝汤是千古第一方,是治疗感冒的第一方,是风寒感冒第一方:桂枝15克白芍15克生姜15克炙甘草15克红枣9枚2当你感冒了,感受了风寒,特别怕冷,盖被子也解决不了你的怕冷,全身肌肉很酸痛,特别是头痛,特别重要的一点是身上没有一点汗,又发烧,可以用麻黄汤。记住哦,中医治疗风寒感冒有一句话,有汗用桂枝汤,无汗用麻黄汤。单用桂枝发汗力度不大,单用麻黄发汗力度也不大,麻黄与桂枝合用发汗力度就很大,特别适合风寒束表无汗的感冒用。3通常来说我们的感冒都是受寒引起的,但是如果不及时处理,寒会化热,就会出现一系列热证,尤其是以发烧为主。如果感冒发高烧了,记住高烧哦,39度以上,一方面又怕冷一方面又发高烧,身上无汗,肌肉酸痛,而且特别口渴,想喝凉水,这个就是外冷加内热了。可以用大青龙汤:麻黄12克杏仁12克石膏30克炙甘草12克桂枝12克生姜12克大枣9枚小伙伴们一定要记住,这个方子用于外感风寒导致的高烧效果非常好的,一般来说服用一天就有效果了。4 但如果不怕冷,已经没有表寒了,就只剩下高热,口渴这些热证了就不用大青龙汤了。如果只剩下热证,发烧,咳喘,无汗,口渴,导致肺炎了,用麻杏石甘汤:5如果你得了风寒感冒,不及时处理,感冒就会进入半表半里,刚开始的时候仅仅是表证,就是体表的症状,不及时处理,邪气就会进入半表半里。邪气进来了,正气绝不会善罢甘休,一定会奋起抗争,这个时候正邪就会处于胶着状态,一会正气胜利了,一会邪气胜利了。这个时候感冒的症状主要表现是:一会儿感觉怕冷一会儿感觉怕热,胃口不好,口苦咽干,可能还会心烦,这个时候就用小柴胡汤:柴胡12克半夏12克黄芩12克党参12克生姜6克炙甘草9克大枣9枚6如果你感受了风寒感冒,没有及时处理,体质又偏寒湿,平时就有寒湿水饮在身体里面,也就是说这个时候你既有表寒又有里寒,外面感觉怕冷,里面也觉得怕冷,里面也有寒邪,这个时候可能就要用小青龙汤了。这个时候的症状主要是:身体怕冷,也是没有汗的,也许还会有打喷嚏,流清鼻涕这样的表寒,里面的寒表现在哪里呢?表现在咳喘上,就是咳嗽吐白色泡沫痰,这个很重要,就是吐白色泡沫痰,这个是有寒饮的表现。记住哦,小青龙汤的适应症是没有里热的,不会口渴想喝凉水的。小青龙汤的主要作用就是对付感冒引发的肺系疾病,咳嗽咳喘。麻黄15克白芍15克干姜15克桂枝15克五味子15克半夏15克细辛6克炙甘草15克7如果你感受了风寒,感冒没有及时处理,可能会出现以颈椎为主的疼痛,包括头痛,脖子发紧,后背疼痛,肩膀疼痛,里面呢又会有一些热证,有些口渴,有些咽喉疼痛,就可以用葛根汤了。葛根汤是后世用来治疗颈椎病的主要方子,所以你的感冒如果以颈椎问题为主可以考虑用葛根汤,还有如果你落枕了也可以用葛根汤。葛根汤一方面可以解表散寒,又可以解决轻微的里热。葛根辛凉,可以生津,可以解肌,可以退热。葛根50克麻黄12克桂枝12克白芍12克生姜12克炙甘草12克大枣9个好啦,以上就是感冒专家张仲景留给后人的七个妙方,大家要仔细看,多看几遍,几乎可以搞定这个世上所有的感冒了,请对号入座,如果是六岁以下小孩子建议用量减半。如果是有严重心脏病的,需要在大夫指导下服用,因为里面有麻黄。麻黄发汗很厉害。对了,小叔要叮嘱一句,如果你的感冒用张仲景的方子治好了,你的免疫力会加强哦。反之,如果你的感冒暂时用西药压制了,你的阳气会受损,免疫力会下降。记得点赞分享哦,你的点赞会让更多人受益,就是在传播中医文化。特别提醒:美好的一天开始啦,希望小叔的文章能够带给你一天的好心情,喜欢文章的话别忘记点击文章右下角“在看”两个字或者分享朋友圈哦。小叔文章分享的方子一定要在大夫指导下服用哦,后果自负哦。由于精力能力有限,留言不能全部回复,请原谅小叔。愿你成为自己的神医。
福利来啦:打开公众号对话框输入“月经不调”“感冒”“脱发”“手脚冰凉”“胃痛”“肝气不舒”“伤精”“上热下寒”“脾胃”“失眠”“祛湿”“气血”“减肥”“便秘”“腹泻”“肾虚”“祛痘”“咳嗽”“鼻炎”“颈椎”“抑郁”获取相应调理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