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行业瓶颈,不妨考虑这样做!

文摘   情感   2024-12-23 21:30   广东  



近日跟一个弟子聊天,他是做跨境电商的。之前发展的方向曾经试过美国,后来考虑过英国,还考虑过东南亚地区,不过都不理想。

去年的时候,他来找我,当时谈到这个问题,我给他的建议是考虑往中东方向扩展业务,这个符合他命里事业兴旺的方向。

后来他往这个方向发展,发现确实有利可图,现在的问题是遇到了瓶颈,不知道接下来应该怎么办。

我给他的答案是:找大佬指点迷津!

任何一个领域都有一些前辈做得很好,我喜欢把这些成功的前辈称为大佬。

他们低调踏实,不显山露水,他们的资源很广,业务能力很强,经验丰富,一眼就能看透行业的问题,知道怎么处理。

当我们在一个行业中发展遇到瓶颈的时候,能够自己摸爬滚打走出来,当然不错,如果不行,那么就一定要考虑找行业的大佬指点了。



怎么找行业的大佬呢?我的经验是找本尊帮忙。

举个例子,我当初学中医的时候,学了五年,下了不少功夫,不得其门而入,看个病想一整天,最后连开个药方都没有把握。

在迷茫的时候,我向自己的本尊祈祷:让我在中医上遇到一个明师指点,使我能够突破现在的瓶颈,使我医术大增。

这样祈祷了两三次,这事就放下了。

大概在三个月后的某一天,我无意中遇到一个远房亲戚,跟他聊天中,我也没有提自己学中医的困惑。他无意中告诉我,他听说哪里有一个医术很不错的老中医,建议我可以去亲近一下。

当时的我瞬间意识到这是本尊的安排,马上就请这个亲戚找个时间,带我去一趟那个老中医那里。

就是在这个亲戚的带路之下,我认识了后来的中医老师。经他一指点,我豁然开朗,明白了把中医学好的窍门,清楚了后面的路应该怎么走。



这个弟子也是信佛之人,他对我说的这些深以为然。

不过随之而来,他又产生了一个疑惑,即使能遇到大佬,但是凭什么他愿意指点自己呢?

我的经验是两点:年轻和恭敬。

先说年轻。

真正的大佬其实是很愿意培养和提携年轻人的,因为他们的眼光长远,更看重的是自己的道是否可以传承下去,遇到他们器重的年轻人,他们往往关爱有加。

年轻人最大的特点就是还没有成型,有着很大的可塑性,这是大佬愿意去培养的原因。大佬不会喜欢不年轻的人,因为年长之人观点和行为已经成型,失去了可塑性。

当年遇到中医师父的时候,我才二十几岁。初次见面,跟他谈了一个晚上。他的眼神告诉我,他很高兴。我想他是很不容易才遇到这么一个愿意听他说话,对他所言点头称是的年轻人。

那时候师父对我倾囊相授,不需要我过多的供养。



再说恭敬。

对大佬也好,对师父也好,一定要恭敬、恭敬、非常恭敬。

我无论是在中医师父面前,还是在佛法师父面前,从来都是毕恭毕敬的。

言上,必须使用敬词、称呼到位、做事说话交待清楚、遇事不决就恭敬请示、做错事就赶紧认错......

行动上,我会留心师父的行为习惯,遇到师父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就知道师父内心接下来需要什么,自己就马上去准备好。例如上门带上礼品、当面懂得搬椅子给师父坐下、懂得倒茶递水、给师父拿东西动作快速利索......

我在对待师父方面,确实很用心,所以很多东西,师父愿意私下教给我,而其他的师兄就没有这样的待遇了。



多年之后,我年长了,遇到一些人来跟我请法的时候,我感觉到很多人不会做人做事。

举个例子,本号后台有时候会收到这样的信息,直接一句话:“施食应该怎么做?”

我看到之后笑了,连个称呼都没有,也不懂使用敬词,语气还不诚恳。就这样的态度,凭什么要教给他呢?

遇到这种信息,我一般是不会回复的。不是我虚荣心强,很需要别人的尊重,而是当这份尊重不到位的时候,其实就说明他对这个法不重视。他得到这个法之后也是可有可无的态度,不会认真去修。那么我何必浪费时间对待这样的人呢?

因为当年我在中医和佛法方面亲近过不少师父,我太清楚大佬们的想法了。

很多时候大佬们根本不是高傲,而是来学的人没有足够恭敬的态度,说明来学的人对法不重视,大佬没有必要贱卖法宝。



年轻是这个弟子目前的年龄优势,而态度恭敬方面,我对他很了解,他是能很好地做到的。

不过在商业领域,毕竟是一个讲利益的地方,我告诉这个弟子,除了年轻和恭敬,必须学会让利或者共利。

遇到大佬,他愿意给你指点迷津,教你怎么操作突破瓶颈,那么在利益上,他也理应获得一份回报。

只有学会让利或者共利的人,才能跟大佬形成良好的互动,才能持续获得大佬的指点,甚至是资源的加持。

不要试图在大佬的面前耍小聪明,以为跟别人学到东西之后就离开,做个白眼狼。

大佬之所以能做大佬,他的人生阅历足够丰富,他从底层爬上来,什么人都见过,一眼就能看穿虚伪者。只是他不会去揭露,他会跟虚伪者演下去,但不会传授自己的真东西。

因此,不要试图在大佬的面前耍聪明,你只会成为他眼中的一个猴子,让他内心暗笑。















水解诸相
本咸鱼好读经典,确信“大道至简、上善若水”,静躺在儒、道、释、医的大海里,从水中看纷繁复杂的大千世界,用大道去解读诸相,以求化繁为简,举重若轻,无为而得。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