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鹊见蔡桓公,今者犹存
文摘
情感
2025-01-20 20:00
广东
昨晚,一个高中时候的同学找我给她的亲人治个病。患者主诉的病情是:我根据具体的问诊情况,开出了小青龙汤合小柴胡汤。昨晚患者得到药方后就马上去抓药来煮服了。患者昨晚服药后,感觉头痛有所加剧,但今早起来就没有痛了,昨晚按着痛得不得了的地方,现在按下去也不痛了。这个药方总的来说效果不错,患处按着也不痛了,说明病气基本已经退去。今天中午的时候,这个高中同学发了一段她跟患者的对话给我看:此前,我没有听过相关的说法,只知道身体表皮的症状不解除则会不断深入身体里面,病情加重。用《伤寒杂病论》的专业术语来说就是由“太阳病”直接传“阳明病”或者传“太阴病”。道理是相通,经这个高中同学一说,我马上意识到她说得很有道理。人体表面生疮,说明病情还停留在表皮部分,又或者可以理解为身体想通过表皮来发出病邪。作为医生的,只需要顺势而为即可,也就是给患者用发表药,助其病邪通过表皮宣发出来,疗效就会很好。现代医学缺少《伤寒杂病论》中的“表里观”,面对这些明显的表皮症状,不是采用让病邪从表皮宣发出去的做法,而是只针对表皮进行杀菌、消毒、消炎,不断在“治标”方面干狠活,耽误病情的治理。时间一长,患者一旦体弱,病邪就会从表皮进入内脏,专业叫法称之为“由表入里”。“入里”之后,表皮的症状反而消失了。现代医学就会认为是自己的药物厉害,终于把症状消除了,殊不知患者的病情反而是加重了。患者一时之间不会感觉到自己病情加重,又要过一段时间,“入里”的病邪结束潜伏期,进入发作阶段,这时候新一轮更重的病情才会出现。一旦病情袭来,患者就兵败如山倒了,也就是我这个高中同学说的,硬生生从表皮的生疮发展成为里面的肿瘤。我曾经有一个姑爷每次感冒都用打针消炎处理,经过长时间反复操作后,最后病邪由表入里,发展到最后,成了大腿骨坏死。我想起了当年学生时期学的一篇古文《扁鹊见蔡桓公》。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当时作为一个学生,只听懂语文老师分析文章重点在于说明做人不要讳疾忌医,完全不懂故事中的医理。扁鹊一句“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君有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已经非常明显地指出了蔡桓公的病情在表皮、肌肉。这时候正是病邪刚起的阶段,只要稍加用药,便可将病邪扼杀在摇篮里,病邪根本没有发展的机会。我在过去的文章中也不断强调,很多病皆是起于寒湿入侵表皮,如果能在起病之初就迅速解表,根本没有病情进一步发展的可能。解表的药方不少,而我独钟情于运用葛根汤加味,这个药方最大的特点就是能有效地解表。当寒湿风邪进入体内,停留在表面的时候,一杯温热的葛根汤喝下去,马上能让人发汗,通过汗液把寒湿风邪宣发出来,完全没有进一步恶化的可能。从外面回家,感觉有一点想感冒的征兆,怕风怕冷,肩颈不适,马上冲服一包,睡上一觉,起来就精神了。外出办公或者游玩,晚上回到酒店,感觉到疲劳不适,或者感冒的征兆,这时候冲服一包,睡上一觉,起来就充满电了。为方便大家居家和外出可以防病于未然,以下为葛根汤加味。2.点击【添加患者】填写信息,可以添加一个或多个患者。填写好之后,点击其中需要寄药的那个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