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起来聊聊高血压患者常有的几大认识误区。
八大误区
误区
01.我年龄大,血压正常值标准也应该高一些
老年人的血压和成年人的血压正常范围是一样的,如果超出正常值,无论是老年人还是年轻人,都要引起高度重视,及时就诊咨询。
误区
02.血压高,没感觉就不需要吃药
无论是否有明显临床症状,如果长期未对血压升高的状况加以有效控制,可增加心脏、肾脏、大脑、血管、眼底等靶器官受损的风险,严重者将出现脑卒中、心肌梗死、心衰、肾衰、主动脉夹层等严重并发症。
误区
03.血压高,只需要生活方式干预,不需要吃药
研究表明,采取减轻体重、运动、低盐低脂饮食等生活方式干预措施能够降低血压。但是如果改善生活方式4-12周后血压仍不能完全达标,还是需要咨询医生,在生活方式改善的基础上合理用药,确保血压尽快平稳达标,减轻靶器官的损伤。
误区
04.降压药不能随便吃,吃了就断不了
降压药不是成瘾药,没有依赖性,但患者需定期就诊咨询。医生会根据个体血压水平,结合季节、生活方式改善等情况为患者提出调整用药的合理建议。
误区
05.血压高吃药,血压不高不吃药
用药后血压达到正常是药物作用的结果,而不是“痊愈”,不能擅自停药,一定要遵医嘱规范用药。
误区
06.长效药来的慢,吃短效药更管用
血压“忽高忽低”危害大,降压治疗强调24小时平稳降压,长期用药推荐一天一服的长效降压药物,短效降压药物起效快,可用于紧急降压治疗。
误区
07.血压降得越快越好
降压需要缓慢、平稳、长效。
血压过快、过低的下降,可导致脑供血不足,患者出现头晕、乏力等症状,甚至诱发脑梗死。
误区
08.老王吃的降压药很好,我也要吃
不同个体的身体状况不同,高血压诱因有差异,其伴随疾病也不同。患者需要在医师指导下选择合适自己的药物治疗方案,并在随访中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合理调整,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声明:资料来源网络,且仅用于科普公益宣传,如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