损伤后不可逆!哪些用耳习惯会让你“英年早聋”?
幽默
2024-11-24 06:01
广西
每天通勤往返一两个小时,不少年轻人喜欢一进地铁就戴上耳机听音乐、刷短视频,给自己营造一段“精神独处”时间。也常常因车厢环境噪音大,为了听清楚耳机的声音,被动将音量调大。然而,这个习惯的确会对听力造成影响。以地铁这一城市轨道交通为例,其运行过程中噪声平均维持在60分贝左右,进出站台时噪声会超过65分贝,最严重的噪声出现在车厢内,平均能达到70-80分贝。一般的播放器总音量是120分贝,70%的总音量就达到了84分贝。当人耳持续暴露在85分贝左右的环境中就会带来听力损失。
人们能够听得到并听得清楚各种声音,与耳蜗里的内耳毛细胞密不可分。内耳毛细胞主要负责把声音信息识别后,传递给神经细胞,传到大脑。人体的内耳约有15500个听觉毛细胞,这种感受听觉的纤毛细胞容易受噪声影响,受损后不能再生,损失一个就少一个。如果再把播放器声音开大点,达到100分贝左右,不足15分钟你的内耳毛细胞就可能有几个要“罢工”。随着内耳毛细胞数量减少、受损,它在传播声音时会变得反应迟钝,甚至不起作用,最终导致不可逆的听力损失。 此外,在强噪声的作用下,大脑皮层的兴奋与抑制平衡失调,损害脑血管张力和脑电位图的改变。严重的可以引起渗出性出血灶,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恢复就会产生头疼、脑胀、降低神经行为能力等临床症状。
世界卫生组织(WHO)报告指出,全球近5%的12-35岁人群(约11亿年轻人)由于长时间和过度暴露于巨大声音(这些声音的来源包括通过个人音频设备收听音乐),面临听力损失的风险,听力一旦损失,就不会再恢复。1.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与耳蜗、听神经、中枢听觉通路、听皮层相关。2.传导性听力损失,涉及以某种方式限制外界声音传入量(从声音获取到传入内耳)的任何病因。例如耵聍栓塞、中耳积液或听骨链固定(听小骨不能活动)。3.混合性听力损失,是指传导性听力损失和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同时存在。开始评估时应先区分听力损失为感音神经性还是传导性,传导性听力损失通常与外耳或中耳的异常有关,而感音神经性聋与内耳病变有关。
1.耳鸣。当取下耳机,听到的不是周围环境的声音,而是“嘤嘤嘤”的声音时,这种耳鸣可能是听力受损的征兆。2.戴耳机突然把音量开得很大后,摘下耳机后出现耳闷,听力下降,有可能出现了噪音导致的爆震性聋或者暂时性的阈移(即暂时性的听力下降)。3.取下耳机后,耳朵出现黄色分泌物、耳朵痒,要谨防是出现了感染。听力损失和由其引起的交流障碍,不仅对个人社交、心理、认知发展等产生影响,还可能带来一些严重危害,例如会降低个人的避险能力,增加发生人身意外的可能。“60-60”原则,可以实现一边戴耳机,一边保护听力。正确使用耳机,对于保护听力健康很重要。首先,最好尽量用最小的音量使用耳机,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任何耳机的音量都不要超过设定音量的60%;其次,连续使用耳机不要超过60分钟;最后,不要在睡觉时戴耳机。划重点!成年人出现听力下降要及时到医院做耳部和听力的检查,根据疾病的种类,听力下降情况,给予针对性地及时治疗。有些听力下降,如耵聍栓塞,去医院清理后即刻恢复;突发性耳聋,通过尽早积极治疗,可以全部或部分恢复;耳硬化症和中耳胆脂瘤需要通过手术才能恢复听力;有些则不能恢复如老年性聋,就需要使用助听器具,以保证学习、人际交流的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