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盟法院:维护司法公平正义 共护民族团结之花

政务   2024-11-01 18:18   云南  

近年来,西盟佤族自治县人民法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总结形成了“一面旗帜凝聚民族团结合力、‘两支队伍’共护民族团结之花、三个载体共绘民族团结‘同心圆’”的“123”工作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双语”调解让司法服务更亲民


“大家不要着急,我们今天坐在这里,就是为了找到一个公平合理的解决办法……”


在西盟佤族自治县人民法院勐卡镇中心法庭,佤族法官艾共正用佤语耐心地调解着一起经济纠纷,她向当事人双方解释法律规定和条款。


“我是土生土长的佤族,当遇到佤族群众来法庭咨询或者调解时,我都会用佤语和当事人沟通交流,提升亲切感和信任度,也有利于更好地化解矛盾和纠纷。”艾共说。


勐卡中心法庭是西盟县人民法院仅有的一个派出法庭,管辖勐卡镇、新厂镇、力所乡17个村民委员会和2个社区,辖区内居住着佤族、拉祜族、汉族等多个民族。针对多民族聚居情况,勐卡中心法庭以强化诉源治理为着力点,化身佤族吉祥鸟“白鹇鸟”,把庭审现场搬到村村寨寨、田间地头,用群众听得懂的“乡音”进行政策宣传、法治宣讲、法律服务,切实减轻当事人诉累,赢得了群众的广泛好评。


“我们遇到法律问题时,法官用熟悉的民族语言去沟通和解决,这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法律的公正与温暖,也让我们深深体会到了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和友爱,感受到了党和国家对我们少数民族的重视和关爱。”勐卡镇社区商业片区二组的吴海军说。


自2021年勐卡中心法庭恢复派驻以来,持续加强与政府、各职能部门、司法局及各调解委员会的信息通报和协调联动,审结民事案件214件,其中调解撤诉案件194件,调撤率90.65%,巡回率100%。





“双语”审判让司法服务更贴心


走进西盟县人民法院,从醒目的民族团结标语、特色鲜明的宣传栏,再到极具代表性的“江三木洛”调解室,处处都能感受到浓郁的民族团结氛围。


推进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维护民族团结和边境稳定是社会和谐的基石。西盟县人民法院通过定向委培、招录“双语”人才、强化“双语”能力等方式,加强培养和选拔民族法官队伍。在各行各业,各乡(镇)、村民委员会、村民小组增补人民陪审员和特邀调解员,进一步充实审判力量,将大量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阶段,推动形成化解社会矛盾的整体合力。


截至目前,西盟县人民法院共有人民陪审员55名,其中少数民族49名。2020年以来,人民陪审员参审案件212件,占全院一审普通程序案件数的45.20%。其中,56名特邀调解员入驻在线调解平台,在线调解案件467件,成功428件,调解成功率为91.65%。“两支队伍”在依法惩治犯罪、公正裁判案件、推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加强普法宣传、推进“四高四区”高质量发展等领域提供了强有力的司法力量。

审核:   叶   蓉、马胤潇

   刘菡清

编辑:   肖剑峰、马雨果
来源:   西盟县融媒体中心、普洱中级人民法院微信公众号
作者:   奚川江
转载请注明出自公众号

中共普洱市委政法委
中共普洱市委政法委是市委领导、管理全市政法部门的职能部门,职责是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有关政法工作、政法干部队伍建设的方针、政策、指示,根据中央、省委政法委员会以及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统一政法各部门和综治、维稳各成员单位的思想和行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