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聚焦基层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着力发挥人民调解第一道防线作用,积极呼应群众多层次、差异化、个性化的调解新需求,以人民调解为底座基础,持续打好多元调解“组合拳”,从“点、线、面、体、实”五个方面打造“枫桥”式调解新模式,推动人民调解工作向纠纷源头延伸,为基层社会治理赋能添力。
深耕基层抓住“点”
整合村(社区)人民调解员、网格员等多方力量,聚焦矛盾纠纷“预防在先、发现在早、解决在小”的工作目标,按照“以防为主、调防结合、多种手段、协同作战”的工作方针,着力做到“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提升各级调解组织有效化解矛盾纠纷的执行力和公信力,真正让群众“话有地方说、事有地方办、困难有人帮、问题有人管”。
畅通智慧用好“线”
镇沅县司法局依托云智调 “互联网+大数据”创新信息化调解平台,建立健全社会矛盾纠纷广泛搜集、精准研判、及时预警、快速反应、高效处置机制。把人民调解融入“大调解”工作机制中去,拓展多元化的矛盾纠纷化解服务功能。人民调解员通过入户走访,对各类矛盾纠纷和隐患进行了全面、深入、细致地排查。对于因土地权属、婚姻家庭、损害补偿等容易引起群体性事件的纠纷,进行重点排查和防范,最大限度防止因矛盾纠纷引发群体事件。
拓展调解工作“面”
纵向上细化明晰9个乡(镇)调委会、6 个专业性、行业性调委会和113 个村(社区)调委会的职能,横向上明确多个参与协作职能部门的工作职责,积极动员第三方参与,化“堵”为“疏”,多元化解。坚持行政复议“线上+线下”受理,做到“应调尽调”,推动案件实质性化解。强化事前分析研判、事中有效调解、事后整理归档,推动调解工作规范化。
打造多元联合“体”
创新融合联动机制,强化非诉解纷服务“一张网”建设。加强“警调联动”,与9乡(镇)派出所协同调解,通过随警调解、现场调解、坐班调解,对各类易见频发矛盾纠纷进行就地化解。深化“诉调联动”,与县人民法院和基层法庭密切配合、无缝衔接,切实做好重大纠纷的诉前调解和诉中调解。对于急、难、重大矛盾,相关部门(单位)及时、定期进行会商,高效、无障碍会办。通过群策群力、综合研判、多方联动确保纠纷圆满化解,达到“案结事了”的目的。
下沉调解工作“实”
全面推行“进门式”人民调解工作法,实现“矛盾不上交、就地化解”,扎实推进县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变群众上访为人民调解员下沉走访,深入基层排查化解纠纷、处理问题,将矛盾问题“打包”,工作准备“拎包即走”,事不解决“背包不放”,疑难问题“打包会诊”,调处结果“放包见效”,切实提升农村群体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审核: 叶 蓉
责编: 刘菡清
编辑: 肖剑峰、李一示
来源: 镇沅发布微信公众号
作者: 肖鸿斌、李佳欣
转载请注明出自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