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梭镖”映初心 法徽担使命

政务   2024-11-21 18:14   云南  


2024年9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给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盟誓代表后代回信,纸短情长、温暖人心,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回信,字里行间饱含着人民领袖爱人民的深厚情怀,饱含着对发扬先辈光荣传统、续写誓词碑故事的殷切希望,饱含着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谆谆嘱托。一封回信,瞬间让我们穿越到了70多年前边疆各族人民一心向党,坚决维护民族团结的一幅幅感人画面......




“梭镖”映初心




新中国成立前,佤族部落里德高望重的“头人”,会在重大仪式上拿着“梭镖”举行剽牛仪式。“梭镖”象征着佤族部落至高无上的权力和地位,是佤族人民世代相传的传家宝。


1950年10月1日,佤族“头人”代表拉勐赴京观礼,佤族第一次以新中国主人的身份与国家领导人一同参加国家大典。10月3日,毛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各民族代表团,拉勐以无比激动的心情,将三代祖传的“梭镖”作为生日贺礼献给新中国。这支“梭镖”,不仅仅是一件物品,它犹如熠熠生辉的火种,点燃了佤山群众心中的信仰和希望;它是一份沉甸甸的承诺,作为情感纽带将佤山各族群众与党紧密相连。



1951年1月1日,3000多名各族群众参加了在宁洱红场上举行的民族团结盟誓大会。普洱地委、行署、驻军的领导和代表们一起喝了鸡血酒,按照佤族重大祭典习俗推举拉勐进行了隆重的“剽牛”仪式,并共同立下誓词。随后,48位代表人士分别用汉文、傣文、拉祜文在这份民族团结誓词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以“会盟立誓,刻石铭碑”来表达普洱各族人民团结到底跟党走的决心。从此以后,共产党就如同一位智慧而又坚毅的领航员,带领佤山各族群众踏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佤山自此开启了一心一德跟党走的历史新篇章。





法徽担使命




2017年,西盟佤族自治县人民法院以“党建引领审判工作,奋勇争当佤山江三木洛”为工作思路,筹备建设“江三木洛”调解室。拉勐的外孙——时任西盟县县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岩克姆得知此事后,向法院赠送了一支“梭镖”。希望法院将“忠诚、团结、进步、和谐”的“拉勐精神”融入审判执行工作,持续深化民族团结边疆和谐稳定。


当“梭镖”被放到调解室的那一刻,仿佛完成了一次历史使命的交接。“梭镖”是党与边疆少数民族紧密团结、携手共进的历史见证物,蕴含着西盟各族群众对党的深厚情谊,更时刻提醒西盟法院干警要继承先辈的担当与责任,以“守护国家法治,维护边境安全,促进民族团结,实现公平正义”为己任,在新时代为实现各民族的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贡献坚实的司法力量。



在党的领导下,西盟法院用一次次公正的审判,照亮公平正义和民族团结进步的征程,为各族群众撑起一片公平正义的蓝天,用声声沉稳的法槌传递着法治建设的铿锵步伐。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西盟县人民法院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盟誓代表后代的重要回信精神,充分发挥人民法院职能作用,不折不扣执行国家法律和民族政策,依法公正审理涉及民族因素的各类案件,密切关注维护民族团结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以实际行动把总书记的谆谆嘱托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切实当好“收信人”, 做好“答卷人”。在西盟这片红色热土上,不断播撒公正与希望的种子,为各族群众创造更加公正高效的法治环境,奋力续写新时代民族团结誓词碑精彩故事。



审核:   叶   蓉、杨卫民

责编:   刘菡清

编辑:   肖剑峰、李一示

来源:   普洱市中级人民法院微信公众号

作者:   李娟玉

转载请注明出自公众号


中共普洱市委政法委
中共普洱市委政法委是市委领导、管理全市政法部门的职能部门,职责是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有关政法工作、政法干部队伍建设的方针、政策、指示,根据中央、省委政法委员会以及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统一政法各部门和综治、维稳各成员单位的思想和行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