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法校长简史(1952-2024)

时事   文学   2024-10-26 09:30   安徽  


余是以按曰:中国政法大学者,帝都著名法律职校也,于开国三年应运而生。当其时也,举国皆贯彻“院系调整”方针,当局整合若干旧朝名校之政治、法律学系资源,而成立一新鲜政法人才培养机构,即前身“北京政法学院”也。国运几度沧桑,时代风起云涌,本校亦命途坎坷,一言难以尽述。

法大办学迄今共六十八载,历校长十任,其中有著名学者,亦有职业官僚,各人任绩,后世评价不一。盖棺论定亦非本文之目的,仅从一局外人视角,择其大方之士,做一尽量公允之批语判词,是为记。

01


钱公端升先生,作为政治学家闻名海内,望重学林。


作为首任校长(院长),其任事之初,曾希冀将学校打造成“东方的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只是,后来的情势发展证明这不过是一介书生的一厢情愿罢了。


他留给法大校史的,是一个已经在岁月中蒙尘的办学初衷;


他留给法大校园的,是一个作为传说存在的有些突兀的半身塑像;


他留给法大学子的,是一个关于首任校长的美丽传说;


一个模糊不清的背影,哥曾经来过,如此而已。


02

这几位老领导,在现今法大校园和学子心目中的存在感“几可忽略不计”。


或许当年那几届学生,对这些时任的学校领导还有些印象罢,但作为后来者的我们,确乎只知道他们曾担任过法大的“老领导”而已。

就连他们自己,可能对“法大校长”这个职务,也没有特别看重,尤其是刘、邹两位,他们首先是司法部的领导,这个“校长”只是兼差而已。


03

江平先生,被尊为法大“永远的校长”,校友们则更愿称其为“老校长”。

虽然先生担任校长的时间不长,甚至是“史上最短任期”,但他的人格力量、自由精神却一直惠泽法大,奠定了这所大学的自由底色和人文传统。

因为有了江平先生,法大终于不再只是一所冷冰冰的DaoBaZi培训学校。

有江平先生在,这所学校的现任领导们即使再平庸再官僚,法大也不至于堕落到一无是处的田地。

是江平先生赋予法大以灵魂,这句话,没有一丝一毫的夸张。



04

陈先生的校长生涯也不长,他和江平先生一样,首先是学者,其次才是官员。作为校长,陈先生在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段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不要小看了“学者”与“官员”的认知差异。在某些时候,它可能意味着良知的存否和底线的有无。陈先生首先是一位学者,他也一直自认为学者,至于“校长”,兼差而已。

陈先生或许不是那种一呼百应的英雄,但他尽力了。作为任期第二短的校长,他赢得了亲历者和后来人的尊重。


05

杨校长,怎么说呢,一言难尽。

对这位老同志,我并无丝毫印象,因为入校之时,杨校长已然卸任。但他留下了一个色彩斑驳的“法大”,却是确凿的。

21世纪最初几年入学的法大学子,几乎都领教过法大昌平校区周边那些“以法大之名”存在的自考点。

当时流行一个说法:“不是法大在昌平,而是昌平在法大”,自考点的遍地开花和“法大”招牌的烂大街,由此可见一斑。

这一切,只是杨校长治校留下的遗产之一。其他的,不清楚,就不说了。


06

徐校长的到任,使法大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他的作为校长的魄和作为学者的雅,都让人印象深刻

在徐校长时代,法大的校风是自由开放、兼容并蓄的,这一点,在当年的京城大学校园中,独树一帜。

徐校长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有两点:

其一是他引进人才的魄力。一些后来引人注目的学者,如经济学的杨帆、以学术批评起家的杨玉圣、知名学者萧瀚、从浙大北上的历史学教授郭世佑等等,都是在他任内引进。

左派与右派兼收并蓄,均可在一所大学里宣扬其理念,张扬其个性,成为京城学界一道独特的风景。

其二是他的演说水平,真的是出口成章,而且极具条理。当然,他一些思考的格局常常跳出一校一地的局限,有时候也会引起一些争议。

譬如某年的两会期间,徐校长曾放言:“中国政法大学是全中国人民的政法大学,不是北京的政法大学!”这句话是事实述,但也因涉及高考招生的在地指标,而北京的很多人感到了不快。

从徐校长时代开始,法大进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校园内自由与多元的空气日益浓厚,学校的整体发展也进入了快车道:一所新世纪、现代化的“中国法学教育最高学府”的人设终于在世界面前“立”了起来。


07

徐校长走后,因校内两位潜在校长候选人相争不下,这才有了黄校长的空降京城,这大约就是“鹬蚌相争,渔翁利”吧。当然,这只是上不得台面的江湖闻。

黄校长时代的法大,给人的印象是:守成有余,开拓不足。

如果说徐校长时代的关键词是“开拓创新”的话,黄校长时代的关键词,就如他本人的演讲比较缺乏个人魅力一样,总体来说,比较“平庸”。

当然,还有一点引人瞩目,那就是黄校长与部分法大教授的“嫌隙”。最典型的莫过于方流芳先生,因为“中欧法学院”,方教授对黄进校长经常有直言不讳、不留情面的批评。

个中是非曲直,非当事人和知情者,很难衡断。但这一“教授挑战校长”的公案,也为法大的自由空气提供了一则新的例证。

 

08

作为法大最资深的副校长之一,马校长多年副职转正,从当年的“小马哥”变为如今的“马大帅”,不过一年多时间。因此准确而言,他的时代才刚刚开始,正在渐次展露眉脚,不宜仓促评论。

这几年来,马校长留给外界的基本印象是“中规中矩”,细节处的细腻和常规之外的精致也常常得到印证。

当然,我们期待马校长可以做得更多做得更好,相信他自己也是如此期许。

既如此,唯有祝福。


点亮在看,天天好看!


律新文化
法律与文化,学术与社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