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楼+1!法大校园将迎来“重大变化”

时事   2024-09-08 20:14   安徽  


在法学院,我们“看见”每一个人

一一在法学院2024级本科生新生见面会上的致辞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院长

雷 磊



各位亲爱的同学、亲爱的老师们:


大家上午好!首先,谨让我代表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热烈欢迎2024级法学实验班150位新生,4+1、4+2法学双学位班近600位新生的到来!


近几年来,法大法学学科的高考录取分持续攀升。尤其是法学院六年制法学实验班的录取分,通常要比四年制法学专业的录取分高十分左右。而今天是实验班缩招的第一年,竞争非常激烈。诸位今天能够坐在这里,已充分证明大家足够优秀。


大家刚来到这里,可能会对法大有点失望,因为法大校园之“小”和大家的大学梦想之“大”似乎不太匹配。就像昨天马怀德校长在研究生开学典礼上所说的,法大已经荣膺全国mini校园top1的称号了。聊以自慰的是,大学者非大楼之谓也,乃大师之谓也。虽然我们并非没有大楼:比如在这个校园里,我们正在建地上12层、地下3层的新学生宿舍楼,可惜大家住不上;在海淀区校园里,我们有几年前刚投入使用的具有国际一流水准的图书馆教学综合楼,可惜五年内大家也用不上。人生最悲哀的事,莫过于可望不可得,触手不可及。当然,这不重要。重要的是,作为法学A+高校,我们有全国最完整的法学二级学科体系,如果有一个法学专业你在法大找不到,那么基本上在全国也不会找到;我们有毕业于国内外名校、教学经验丰富、学术水平高超的教师,既有国家级荣誉称号的提名者、即将在这个教师节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的终身教授张晋藩老师,也有网红达人、“法外狂徒张三”他爸罗翔教授。



大学不仅要有优秀的师资,也要有优秀的教育理念。所谓“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这些年我自己一直在思考,什么才是理想的大学教育,怎样才能“成天下之才”。在高考刚结束的那几天,我在网上读到了来自德国的一封信和一个故事,我想分享给大家。信是一家德国知名高校的校长写给参加德国高考(Abitur)的考生家长的:


亲爱的父母们,我知道你们都希望孩子成为出色的人。但请记住,在这些参加考试的孩子中,将来会有一位不需要懂数学的艺术家,一位不用关心英国文学史的企业家,一位不用纠结化学成绩的音乐家。如果你家孩子考了个好分数,那太好了!如果没有,请不要剥夺他的自信和尊严,告诉孩子:其实还好了,这只是一个考试而已。你的孩子将来是要干更大事的人。告诉他们,无论考成什么样,你都会爱他们,不会批评他们。考试没考好,并不会剥夺他的才华,并且请不要以为,只有医生和工程师,才是这个世界上幸福的人。


医学和工程学,是德国考分最高的两个专业。这最后一句话替换成中国的语境就是:不要以为只有考上985, 211,才是这个世界上幸福的人。


故事是这样的:有一年,有一位德国男生在高考后取得了0.68分的高分,他信心满满地投报了海德堡大学医学院,最终却被拒绝。他就跑去问为什么。大学告诉他,因为投报医学专业1分就够了,而今年上了1分的投报医学院的考生比较多,所以为了公平起见,只能采取抽签的方式决定谁是那个幸运儿。男生不服,所以跑去打官司,一直打到了联邦宪法法院。法院维持了学校的决定,理由是:教育权对于每个人都是平等的,在满足必要的资格条件的前提下,它应当向所有人以平等机会来开放。0.68分的确要比1分高0.32,但这0.32无法保证你将来就能比得1分者能成为一名更优秀的医生。男生没有办法,但又不甘心放弃自己热爱的专业,所以他第二年重新参加高考,依然取得高分,这次他幸运得被医学院录取了。


我不知道你们听了这封信和这则故事的感受是什么?对我来说,它们让我反思,大学里所谓的“优秀”究竟意味着什么?成绩很重要,但成绩不是全部,一个个位数的GPA无法代表你的整个大学生涯,更不能决定你未来的人生。就业很重要,但就业也不是你人生的全部,高工资、高地位不代表你对这个社会的贡献大,更不代表你活得幸福。当然,我不是在劝大家躺平,放弃努力学习,放弃好的工作机会。我毫不担心这两个方面,毕竟法大是全国最“卷”的高校之一。我的担心,也是前几天清华大学法学院开学典礼上一位教师代表的担心:“我担心你们把本科读得像高四、高五、高六、高七,在GPA的压迫下丢失了有趣的灵魂;我担心你们把硕士求学当作职业中介,任由学习沦为实习的背景”。



那么,什么才是大学里的“优秀”?在我看来——


你应当多一点对知识的反思。不知要只是做知识的继受者,也要做知识的批判者和创造者。人类所谓很多的“知识”,只是前人传承下来的“定见”。但定见未必见得就一定正确。比如,达尔文的进化论就一定正确吗?我们知道,他的进化链条中的一些环节是没有得到证据支持的空白,进化论在某种程度上同时依赖于猜想。再如,美国革命史就是一部全体殖民地人民自觉起来反抗英国殖民者的历史吗?今天的研究表明,美国的十三个州并没有所谓统一的革命模式,美国革命具有极其复杂的多样性和地方性,还有偶然性。同样,我们的法律知识,也只是前人的共识,甚至某些问题一直以来没有共识,只有代表主流意见的“通说”。当然,我不是让大家去怀疑一切,打倒一切,去闹文革。恰恰相反,反思和批评是建立在对既有知识的彻底了解和系统掌握的基础上的。没有丰厚的知识积淀,就不可能产生合理的反思和知识的创新。只是,永远不要迷信你所学到的那些东西,它们并不具备“真理”的品格,请永远保持一丝怀疑的可能性。


你应当多一点对自己的了解。读大学是一个很好地审视自己的机会。高中时,你们的学习和生活是被安排好了的,你们被安置单一的赛道里前行。但在大学里,你的很多方面都需要自己去选择和形塑。请在内心多问一问:你是一个怎样的人?你的兴趣、专长是什么?你适合做什么,不适合做什么?去努力实现古希腊德尔菲神庙上的那句铭文:“认识你自己”,而不要做一个马尔库塞所说的“单向度的人”。或许你适合静坐桌前徜徉在人类智慧的海洋,或许你更适合在鲜活的案件中去跟真实的人和事打交道。甚至,你或许不只对法律感兴趣,那么何妨做个“法学院的逃逸者”,跑去哲学、经济学、社会学、人类学的课堂上听听课。毕竟,革命导师和哲学家马克思,诗人海涅和泰戈尔,小说家卡夫卡,都是法学院逃逸的学生。



最后,你也应当多一点面对挫折的韧劲。人生不总是顺境,无论是在求学还是在职业或家庭生活中。起起伏伏,甚至伏伏伏伏,才是人生。你们曾经历过无数次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并且幸运地过了桥;今后还将经历无数次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但并不总是每次都能过桥。也许某次你会掉桥底下了,怎么办?游过去呗。当然,前提是学会游泳。


在法学院,我们赞赏过桥者,也支持游泳的人。我和法学院的老师们不会因为一两次的成绩而轻易否定一个学生,你们也不要因为某方面的弱项而全盘贬低自己。你们每一个都很优秀,哪怕你的优秀与众不同。你们每个人都值得平等的关怀和尊重。在法学院,我们“看见”每一个人。预祝大学生活幸福,谢谢!



2024年9月5日



律新文化
法律与文化,学术与社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