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曲是元代文学的代表形式之一,是继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之后,我国文苑里的又一颗熠熠生辉的明珠。元曲语言通俗优美、题材广泛、风格独特,反映了当时社会风貌和人民生活。
《四景山水图卷(北京故宫博物院)》(局部)【南宋】刘松年 绘
清江引·秋居
【元】吴西逸
白雁乱飞秋似雪,
清露生凉夜。
扫却石边云,
醉踏松根月。
星斗满天人睡也。
撰稿:樊令 诵读赏析:艾宝良
·点击收看·
【赏析】
此曲描绘了作者醉后露宿山间的情景,表达对自由逍遥、无为而治生活的追求。
⬅《秉烛夜游图(台北故宫博物院)》(局部)【南宋】马麟 绘
吴西逸,生平事迹及生卒年不详,《全元散曲》收录其小令四十七首。其散曲多以描写自然景物、抒写离愁悲恨和个人闲适生活为主,善于从诗中取材,风格凝练清丽。
散曲本是起源于“俗谣俚曲”的新兴文学形式,但是到了文人手中,在前代诗词的影响之下,便诞生了不少歌咏风物、抒写怀抱的“文采派”佳作。吴西逸的这篇《清江引·秋居》便是其中之佼佼者,营造了清旷高远的意境。
这首曲子,开头就以不常见的白雁起笔,其翻飞之态仿佛是在秋天下起雪一样,将读者带入悠远的想象之中。元人在创作散曲时非常擅长用色彩的抓取和意象的精准把握,来造成直观的视觉冲击和联想。如“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一声新雁,黄云红叶青山”等句子,不过是普普通通的意象罗列,但是通过“青”“绿”“白”“红”“黄”等色彩的勾勒,就将“山”“水”“草” “叶”“花”“云”变得鲜明可感,构成了富有特征的画面。同样,“白雁乱飞秋似雪”一句中通过一个“白”字、一个“乱”字,雁过长空的场景便跃然纸上了。接着再来一句“清露生凉夜”,从翻飞白雁的远景自然过渡到清露凉夜的近景。早秋的天气,夏溽销尽,凉露初生,天清气爽,正是流杯曲沼、纳凉夜饮的好时机。
随着场景的转换,顺势引出了即将出场的作者本身。古人说石为云根,以为云是自石头中生出来的,唐人贾岛诗就有“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的说法。作者在这里巧妙地运用“石为云根”的典故,又用“醉踏松根月”来对仗,终于,将一个醉酒独归的隐士形象呈现在我们面前。一片清寂的秋夜中,他醉态蹒跚,飘飘然然,衣襟拂扫过石头边的云雾,步履蹴踏过松根的月影。这里的“扫”和“踏”,将其潇洒不羁、闲庭信步般的醉态展现得淋漓尽致。整个场景如辛弃疾醉酒后的“不知谁是我,非月非云非鹤”境界一般,没有一丝烟火蔬笋之气,意境清雅、幽洁。苏东坡说“清夜无尘,月色如银。酒斟时、须满十分”,如此好天良夜,想必这位隐士方才的酒杯,斟酒也是满了十分的吧?曲子的最后,他就像一只高洁傲世的飞鸿,独来独去,无拘无束,在满天星斗之下悠悠睡去了。这个结尾和唐温如“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的境界相类,梦幻般的笔触,读来真是俗念全消。
我们回头再来看这首曲子的题目,叫“秋居”,但读完全篇,似乎只看到作者醉后露宿山间的情景,却不知其所居何处。这就需要我们细细揣摩作者的匠心了。原来,他是效仿竹林七贤中的醉侯刘伶“以天地为栋宇”的旷达,表达对自由逍遥、无为而治生活的追求。如此,这首曲子的立意自然又高了一层。
撰稿:樊令,江西教育出版社学术(古籍)出版中心编辑。曾参加《中华诗词》杂志社第十八届青春诗会,获中华诗词“雏凤奖”。
诵读赏析:艾宝良,70年70人•杰出演播艺术家,中广联合会有声阅读委员会专家组成员。曾演播《鬼吹灯》《盗墓笔记》、蔡骏作品、周德东作品、古龙作品、倪匡作品、丹·布朗作品等。
主创名单
总策划
沈蓓莉、范卫平
策划
陈爱民、黄炜、黎刚、孙巍
王秋、李秀磊、林云
统筹
胡银芳、毛蓉蓉、常烨、程前昆
撰稿
王贺、冯倾城、江合友、李让眉
李彤、张石、周葵、郑涵颖
胡晨曦、黄文静、崔振鹏、樊令
(按姓氏笔画排序)
监制
钱宇、刘莹、王洋、杨隽、张宝玉
多媒体公众号主编
洪博
融媒体
白钢、天时、澹台瑞芳、马鹏、雷杨
宋扬、朱伟雄、高磊、高海英
权敬、王佳丽、常炯辉、黄俊
文字编辑
张冉、高玮齐、王雅卿、罗敏
美术编辑
孙文君
美术顾问
任术
音视频制作
北京京广传媒有限责任公司
主办
中国宋庆龄基金会
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
新华网
承办
中广联合会有声阅读委员会
中国和平出版社
支持媒体
转自:中国宋庆龄基金会
中国宋庆龄青少年
中心(订阅号)
中国宋庆龄青少
中心(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