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讲堂丨白朴《沉醉东风·渔夫》诵读:雅坤

文摘   2024-11-01 17:33   北京  

元曲是元代文学的代表形式之一,是继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之后,我国文苑里的又一颗熠熠生辉的明珠。元曲语言通俗优美、题材广泛、风格独特,反映了当时社会风貌和人民生活。


《诗意图》(局部)唐寅


沉醉东风·渔夫

【元】白朴


黄芦岸白蘋渡口,

绿杨堤红蓼滩头。

虽无刎颈交,

却有忘机友。

点秋江白鹭沙鸥,

傲杀人间万户侯,

不识字烟波钓叟。



撰稿:崔振鹏   诵读赏析:雅坤

·点击收看·



【赏析】


此曲描摹了一位渔夫,他仰观天地风云变化,引渡形形色色的行人,潇洒、灵动、深邃。


⬅《诗意图》(局部)唐寅


白朴(公元1226年—1306年以后),字仁甫,又字太素,号兰谷先生。他生于金末,自幼饱受兵燹离乱,在父执元好问的爱护下,才得以保全性命,并逐渐展露出文学才情。与诸多古代文人不同,白朴一生都未曾出仕做官,时代的动荡塑造了他放浪形骸的个人性格,也影响了他放旷沉郁的文学风格。他工于杂剧,与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合称“元曲四大家”,同时又长于词曲,在当时与后世都享有盛誉。

这首曲的主角是“渔夫”,他漂泊在烟波之上、江湖之中,与作者的生平行止有着诸多的相通之处。在中国文学传统中,渔夫的形象源远流长,对其描绘上可以追溯至《楚辞》《庄子》,下可以沿及唐宋之后的诗词歌赋。在这些作品中,渔夫不仅是劳动者,更是智者。《论语》中说“智者乐水”,《孟子》中说“观水有术”,这都意味着在先民那里,水中蕴含着无限的可能,也充满未知和神秘。渔夫一生游息于水上,仰观天地风云的变化,引渡形形色色的行人,相比于扎根土地的人们来说,渔夫显得更潇洒、灵动、深邃。

白朴的这首曲就描摹了这样一位渔夫。曲的前两句以植物与地理营造了色彩斑斓的环境。其植物是“黄芦”“白蘋”“绿杨”“红蓼”,四种缤纷的花草树木让画面明亮起来,充满生机;其地理则是堤岸、渡口、滩头,皆是水与陆的分野,也暗示着稳固的大陆至此不复存在。就是在此处,有一位脱离了世俗的渔夫。他不仅远离了庙堂,甚至还远离了市井,这从他的“朋友圈”便可窥一斑。古人将可以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称作“刎颈之交”,这对于江湖中人尤其重要。但这位渔夫却没有那样死生相托的朋友,曲中说“虽无刎颈交,却有忘机友”,他的朋友是忘记机巧之心的,更准确地说,不是“忘记”了机巧,而是从来就没有过这种心机——他们是回翔于秋江之上的沙鸥白鹭,与渔夫一样以捕鱼为生,却互不依赖,随意来去,共生于这片苍茫寥廓的山水之间。

由此看来,渔夫是自适且自足的,他不求于人,也不滞于物,享有最大限度的自由。作者不吝于对这种生活状态的赞美,在这首曲的最后,他说“傲杀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几乎一无所有的渔夫,却能够傲视享有人间一切富贵荣华的万户侯,这看似违背常理,但作者坚信这一点,其寄托的是作者自己的人生态度。白朴长年寄情山水、蔑视功名,尽管他并非“不识字”的“烟波钓叟”,却同样希冀保存自我的精神自由。由此,“识字”的白朴与他笔下那“不识字”的渔夫没有什么根本的区别,他们都在历史的烟波中独行,并珍视这段傲然独立的旅程,为后人留下无尽的启迪与遐想。





撰稿:崔振鹏,北京师范大学文学博士,哲学学院博士后。曾在《中国文学研究》《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多篇,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古典文学与文化。

诵读赏析:雅坤,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播音员、主持人,播音指导,中国广播电视学会主持人节目研究委员会副会长,享受政府特殊津贴。70年·70人杰出演播艺术家。





主创名单


总策划

沈蓓莉、范卫平

策划

陈爱民、黄炜、黎刚、孙巍

王秋、李秀磊、林云

统筹

胡银芳、毛蓉蓉、常烨、程前昆

撰稿

王贺、冯倾城、江合友、李让眉

李彤、张石、周葵、郑涵颖

胡晨曦、黄文静、崔振鹏、樊令

(按姓氏笔画排序)

监制

钱宇、刘莹、王洋、杨隽、张宝玉

多媒体公众号主编

洪博

融媒体

白钢、天时、澹台瑞芳、马鹏、雷杨

宋扬、朱伟雄、高磊、高海英

权敬、王佳丽、常炯辉、黄俊

文字编辑

张冉、高玮齐、王雅卿、罗敏

美术编辑

孙文君

美术顾问

任术

音视频制作

北京京广传媒有限责任公司


主办

中国宋庆龄基金会

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

新华网

承办

中广联合会有声阅读委员会

中国和平出版社

支持媒体

学习强国、人民网、中国视听、央视频、云听、听听FM、阿基米德等
北京广播电视台、新疆广播电视台、云南广播电视台、河北广播电视台、上海广播电视台、黑龙江广播电视台、贵州广播电视台、河南广播电视台、辽宁广播电视台、武汉广播电视台、湖北广播电视台、陕西广播电视台等




转自:中国宋庆龄基金会

中国宋庆龄青少年

中心(订阅号)

中国宋庆龄青少

中心(服务号)


中国宋庆龄青少年中心
开展青少年科技文化交流活动,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青少年科技文化国际、国内交流。少年儿童校外教育、学前教育教学和研究。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