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综艺行业的资深从业人士,晨晨和石二很早就感受到了“寒冬”。
回想2015年入行时的综艺行业,石二透露,那时候如果一个S+的项目投资额没有1亿的话,大家会觉得它是一个很一般的项目。因为很多头部项目的投资额都在两三亿,甚至更多,演员的劳务费也很夸张,“一些知名艺人的酬劳都在6000万+,甚至有些人放话低于8000万不来,还有些人可以拿到近1个亿的收入”。
石二感慨,那真是疯狂的一段时间,整个综艺行业,好像大家都拿钱不当钱。
“寒冬”比很多人预想的时间来得更早一些。大概2018年左右,石二就已经有了招商难的体感。
石二透露,在2018年之前,有很多微商在内的客户,他们非常渴望去投一档综艺,但之后,随着短视频平台的兴起,客户投放综艺的需求逐渐减少,之后受大环境的影响,客户投放综艺的成本又进一步降低,综艺行业越来越难。
曾经6000万+才能拿下的S级项目冠名权,变成三四千万就可以搞定,而这两年,有一两千万的预算,就可以在头部综艺项目中拥有话语权,“如果一个客户有3000万左右的预算,大多数平台都会倾尽整个平台之力,希望把这个客户留住”。
晨晨比石二早入行一两年,她对于行业由盛及衰,有更深刻地体会。
她一开始是跟电视台合作一些综艺节目,之后视频平台崛起,它们占了互联网的优势,又没有复杂的审批流程,在野蛮生长的阶段呈现一种蓬勃向上的趋势。
“综艺的优势在于,可以短时间内聚焦大量的用户目光,让品牌达到它营销的目的。”晨晨说,“那时还没有短视频、直播、短剧之类,客户没有太多选择,所以综艺非常容易做。”
2019年左右,随着新兴媒体的冲击,综艺行业受到了很大的冲击。
“综艺的收入源于两方面,上游是商业,下游是用户,它目前的困境不只是招商难,用户的时间也被抢占了。”
晨晨无奈地说道,“综艺的竞品不只是短视频,而是一切可以跟它抢占时间的东西。”
综艺招商的难,体现在很多方面。
每年各平台的招商大会,总有几个说了又说的项目,但最终因为招商问题,迟迟无法启动;业内有一个节目前两季都播爆了,但同样因为招商问题,第三季到现在都没有启动。
因为在大环境影响下,客户已经不满足于曝光率,而是更追求转化率。就转化率而言,短视频才是更优选。同样,电视剧因为其超长曝光、连续性、集中性,以及投放广告的灵活性等特点,又瓜分走了一部分品牌客户,综艺节目逐渐被抛弃。
晨晨直言,别看综艺表面非常繁荣,实则它的利润率并不高。以前对于平台来说,虽然利润率不高,但有影响力这个效果,它还可以被接受,如今连影响力都没有了,它不再是一个受平台和客户重视的产品。
僧多粥少的情况下,综艺人与品牌客户的地位发生反转。
石二回忆,在行业比较景气的时候,平台一些头部综艺,客户排着队都想投放,甚至有些品牌会直接越过平台,几经周转找到制作公司,希望达成合作。
而如今,排着队被挑选的,是平台的节目。
“品牌方的负责人会找一个时间,把几个节目的导演约在一个时间去开会,你说你跟某个大咖艺人达成了合作意向已经不管用了,因为别家也这么说,现在客户只有看到你跟艺人的合作板上钉钉了才会认。”晨晨说道。
石二还发现一个比较普遍的新变化。
“很多客户上来就会问,你们主冠名商定了吗?冠名定了再聊。”石二透露。
对于背后的原因,石二猜测,可能是之前客户与节目组达成了初步的合作意向,也把广告投放预算提前预留了出来,结果有的节目因为招不到总冠名商而不做了。这会让品牌方的负责人十分尴尬,因为他们为这个项目进行了复杂的内部审批流程,也等待了很长时间,最后却被鸽。经历过太多次这样的事情,客户再谈合作,自然就变得谨慎起来。
为了留住为数不多的品牌客户,综艺人使出浑身解数。
石二透露,相比从前,客户确实更关注综艺的内容、品类和赛道,但对于大多数客户来说,艺人依然是他们评估一档节目好不好最直接的方式。
“因为内容这些东西他不一定那么了解,但你跟他说是多大的艺人,大家的兴趣自然就起来了。”石二说道。
不过,石二也直言,如今综艺节目有大艺人加入,只能说招商更好招一些,并不像以前一样,大艺人在手,就可以随便躺平。一方面是有太多例子证明,就算节目有大艺人的加入,最后节目也不一定会出圈。另一方面在于,如今客户不仅看参加的艺人的咖位,还看平台内部,以及节目团队对综艺的关注程度等因素。
“现在客户基本上抱着白菜价买黄金的心思在投放综艺。”
石二调侃道,“他投一两千万给你,恨不得让你把刘德华、张学友这些人都给他请过来。”
“用大艺人招管用,但没有以前那么管用”,这样的感受,晨晨也有。
晨晨透露,综艺节目想邀请大艺人,一直都挺难的,因为对于大艺人而言,综艺节目不是作品,而是一种人气消耗,有的艺人还担心参加综艺曝光太多,影响观众看剧的代入感。
“我们之前基本上都是求着大艺人来,再拿他们去谈客户。”晨晨说,“现在想邀请大艺人就更难了,因为好综艺太少了。”
少了艺人这张王牌,各个综艺节目只能拼能力、拼资源。
有的综艺节目会提前拍摄样片,试图说服客户,有的在酒店复刻综艺现场,邀客户试玩。还有一些则通过叠加公司侧或者平台侧的资源来满足客户的需求,比如让艺人直播,或者满足客户想开演唱会的需求等。
尽管综艺人都在努力做出改变,但行业颓势一时之间难以改变,首当其冲受影响的是其中的工作人员。
晨晨透露,在综艺节目火热的那些年,平台愿意花几千万投资新节目,为试错买单,行业人员也急速扩招。而当产品的影响力下降时,平台开始考虑它的投入产出比,制定严格的KPI。
在这种情况下,大多数人更愿意选择做综N代项目,因为这些项目自带影响力,无论是招商还是观看流的KPI,更容易完成。而新节目数量自然就锐减。
“就算你愿意研发新项目,但客户不认,那你的项目就一直处于研发状态,到底什么时候是个头?这对从业者来说也是一种心理消耗。”石二无奈地说道。
但综N代的项目就那么多,大多数人无事可做,加之综艺市场不景气,从业者收入锐减,不少人选择离开这个行业。
“有的人尝试做自媒体,有的人去MCN公司就职,也有人去短视频平台发展,大家或多或少都在进行一些转型。”晨晨透露。
综艺行业不景气,也影响着腰部以下的艺人。
“节目减少,需要的艺人数自然减少,我们肯定会精挑细选,要能够带流量、有影响力、有讨论度的人,后面的那些新人,就没什么机会了。”晨晨说道。
当然,平台也不可能独善其身。
晨晨直言,现在平台太过于追求KPI会形成一种恶性循环,为了完成KPI,大家都选择综N代的项目吃老本,无人做新节目,当老IP生命力没那么强,或者受客观原因消失,那么平台则没有新内容来延续自己的影响力。
在这波综艺寒潮中,晨晨认为,受影响最深的是新节目和大而广的节目。这点从今年启动的项目中就可见一斑,新节目锐减,有些热度很高的泛综艺节目因为招商未能启动,相反,一些垂直且小而美的综艺却凭借口碑存活了下来。
“未来可能还会有偏头部的综艺节目出现,但不会有大头部,也不会像之前那样遍地开花。”
晨晨判断道。“平台可能会集中力量办大事,把之前中体量的节目直接拿掉不做,更多资源投入到1到2个S+级的项目中,剩下的就在垂直细分领域深耕。”
石二也有相同的感觉,她也认为,未来综艺不再是一个高投资的产品,内容会走向两极分化,要么是只有大平台才能看到的S+项目,要么就是个人博主、艺人IP的vlog式小综艺。
如今综艺行业处于转型的过渡期,而像晨晨和石二这样的老综艺人,如今也开始尝试走出自己的新路,甚至,她们还有点后悔转型开始得太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