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宣威】别让产后抑郁“偷走”她的光

民生   2025-01-23 19:19   云南  


当新生命带着希望降临,家庭沉浸在喜悦之中时,产后抑郁却如无声的“阴霾”,悄然笼罩着不少新手妈妈。据相关统计,产后抑郁发病率在7.4%-37.3%之间,不仅严重影响产妇健康,还对新生儿成长不利,这一问题亟待全社会关注。本期节目,我们就来深入了解产后抑郁。



李佳初为人母,对她而言,生活如同被按下“突变键”,发生了天翻地覆的转变。曾经性格开朗、乐观向上的她,在产后却陷入了沉默寡言的状态,仿佛被一层阴霾笼罩……


丈夫:孩子出生后,她就不太爱说话了,经常一个人发呆,有时候还偷偷掉眼泪。照顾宝宝也变得手忙脚乱,以前她是个很有条理的人。


李佳:我看着宝宝,就觉得特别无助,觉得自己什么都做不好。



起初,家人以为李佳只是产后身体虚弱、劳累,并未太在意。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她的情况愈发糟糕,不仅拒绝给宝宝喂奶,还陷入深深的自责,常常彻夜难眠,情绪也愈发低落……家人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赶忙带她前往医院检查,最终确诊为产后抑郁。


宣威市妇幼保健院产科主任马丽:很多产妇产后会莫名情绪低落,对原本感兴趣的事情提不起劲,还总觉得自己孤立无援。这些症状如果持续存在,就需要警惕产后抑郁。



医生指出,产后抑郁绝非普通的情绪波动,而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情绪障碍,是生育过程中极易出现的并发症。它不仅扰乱新妈妈日常生活,还可能破坏家庭关系,阻碍婴儿健康成长。典型症状包括情绪低落、兴趣减退、孤独感加剧。症状持续时间不一,短则3-6个月,长则1-2年。


宣威市妇幼保健院产科主任马丽:产后抑郁诱因复杂,生理上分娩后激素水平急剧变化影响情绪,心理上产妇面临睡眠不足、育儿压力和角色转变等问题。此外,家庭关系不和谐、社会支持不足及既往心理健康问题也可能诱发,其中激素水平大幅波动,加上照顾宝宝导致睡眠不足与角色转变带来的压力,若家人不理解协助,更易引发产后抑郁。


面对产后抑郁这一严峻的挑战,目前主要有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两种科学有效的应对方式。



宣威市妇幼保健院产科主任马丽:通过与专业心理咨询师或心理医生对话,帮助妈妈理解和处理情绪问题。宝妈可在签订保密协议后,向咨询师敞开心扉,讨论心情和状况,寻找缓解抑郁或焦虑的方法,在咨询师帮助下找到问题关键,缓解开导压抑情绪。而药物治疗适用于中重度抑郁症及心理治疗无效患者。通常使用抗抑郁药物,帮助调整大脑化学物质,改善情绪。但一定要在专业心理医生或精神科医生指导下使用,不可盲目自行用药。

在预防产后抑郁方面,医生给出了实用建议。


宣威市妇幼保健院产科主任马丽:首先,保证休息睡眠。新妈妈应尽量创造条件保证充足休息,这对恢复体力和稳定情绪至关重要。其次,寻求多方支持。产妇可通过微信咨询医生、线上学习等方式获取知识,同时要勇敢向家人和朋友求助,多与能给予安慰陪伴的人相处。再者,给自己留时间。可让伴侣、家人或保姆定期照看婴儿,自己去拜访朋友或参加妈妈团体活动,如插画、瑜伽等。最后,做喜欢的事。每天花些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不过分苛求自己。此外,家庭成员营造温馨、支持的环境,对预防和治疗产后抑郁也十分关键。


经过半年坚持不懈的治疗,以及家人无微不至的陪伴与支持,李佳的情况终于迎来了明显好转。

李佳:现在我能比较轻松地照顾宝宝了,也愿意和家人交流,感觉生活又回到了正轨。

丈夫:看到她好起来,我们全家都开心,以后会更关注她的情绪。


每一位妈妈在孕育生命时都承受着巨大压力,产后抑郁不应成为她们的 “枷锁”。家庭与社会需携手,给予妈妈们更多关爱与支持,让她们在产后也能绽放光彩。


编导:范景超
摄制:陈磊 
包装:刘七松
通讯员:母雪舞 宁芳

责任编辑  符开红 浦亚青




公益广告▲

宣威发布
作为宣威市官方微信发布平台,提供政策宣传、重大活动报道、便民信息等服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