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将至,谈及节后行情,又将会如何演绎?
丨过去10年节后A股普遍上涨
首先,从最近10年春节后首个交易日来看,ifind数据显示,上证指数有7次上涨,概率达70%,深成指则涨跌各占一半。而从涨跌幅度上看,除了2020年受疫情影响,春节长假后首个交易日跌幅较大外,其余年份基本都是上涨幅度大,下跌幅度较小。可见总体上,以历史数据为依,除特殊情况外,春节后首个交易日市场表现都不差。
从历史概率来看,春节后的市场表现更加显著。先前有报告表示,大多数年份里,上证指数当年1月的涨跌幅与上一年12月的涨幅呈一定的“此消彼长”特征,而2024年12月上证指数小幅收涨。
整体而言,A股市场在春节前通常表现相对一般,而在春节后的20个交易日里通常表现较好。2010年至2024年,万得全A指数春节后20个交易日里上涨的概率为73.3%,而在春节前20个交易日上涨概率仅为46.7%。
丨经济逐渐向好
其次,我国宏观经济数据也逐渐向好,今日,国家统计局将公布1月PMI数据。回顾2024年12月制造业PMI为50.1%,比上月下降0.2个百分点,制造业继续保持扩张,连续三个月位于临界点以上。2024年12月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和综合PMI产出指数均为52.2%。
过往经验表明,PMI对GDP有一定的指示作用,对于资本市场的表现自然也有较大影响。而对于投资者而言,既可以观测PMI分项中出口订单指标以预测出口数据,也可以从价格等指标预测CPI、PPI等数据。
业内人士认为,2024年12月制造业和服务业需求均回暖,各项稳增长政策效果持续显现,其中消费品行业PMI良好表现得以延续。展望后续,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后,各类稳增长政策工具的影响范围不断扩大,再加上各项有助于提高经济效率的改革措施共同作用,内需复苏有望更为全面。
此外,在这业绩预告披露的窗口期,可以发现2024年企业盈利明显改善,截止到2025年1月26日,近3000家上市公司全年归母净利润以及快报、预报报喜。
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A股分红规模更是再创新高。沪深上市公司共有3755家上市公司在2024年实施现金分红,分红总金额约2.4万亿元,家数、金额较2023年全年分别增加11.7%、14.7%。
经济数据的向好和企业盈利状况的改善都为 A 股市场的走强提供了有力支撑。
丨政策频出 消费火热
此外,近期政策利好频出,昨日,证监会印发《促进资本市场指数化投资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其中提到,稳步推进指数化投资双向开放。统筹开放与安全,稳步扩大指数产品制度型开放,完善ETF互联互通机制。稳步拓展ETF纳入沪深港通标的范围。稳慎推进ETF互挂合作和境内指数境外授权用于开发指数产品和指数衍生品,吸引外资通过指数化投资参与A股市场。
1月22日,据证监会网站消息,为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稳住股市、打通中长期资金入市卡点堵点”“推动专业机构投资者建立三年以上长周期考核机制,提高权益投资比重”的重要决策部署,近日,经中央金融委员会审议同意,中央金融办、中国证监会、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联合印发《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
而对于春节人们最为看重的“买买买”,日前也迎来重磅利好。1月15日,商务部发布了《关于做好2025年家电以旧换新工作的通知》和《手机、平板、智能手表(手环)购新补贴实施方案》两份文件。与2024年度实施的家电国补政策相比,2025年新政在原有空调、冰箱、洗衣机、电视机、电脑、热水器、家用灶具、吸油烟机等8类基础上,增加了微波炉、净水器、洗碗机、电饭煲等4个新品类。值得留意的是,今年也是手机首次进入国补时代。
通常来说,长假期间的数据历来是观测居民消费和出行意愿的重要参考,假日期间的消费和出行数据,能很大程度反映居民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业内人士表示,去年年底以来,促消费、扩内需的宏观经济政策不断发力,故而春节小长假的消费数据表现大概率会超乎预期。
单从春节影院票房来看,据灯塔专业版数据,截至1月26日11时33分,2025年春节档(1月28日-2月4日)档期总预售票房突破6亿元,刷新中国影史春节档预售最快破6亿纪录。
丨机构纷纷看多
最后,再将视角转向各机构对节后行情的看法。
前不久,知名私募大佬林园也在一场直播对话,围绕未来A股市场的投资热点、投资理念发表了最新看法。林园表示:现在就是市场底部,A股正从量变向质变发展,A股市场就差一把火了。他表示,自己早已满仓,专注在自己睡得着觉的品种上,还建议投资者不要远离股市,好好过年。
1月23日,千亿级私募景林资产基于对中国经济基本面和资本市场长期健康、稳定发展的坚定信心,景林资产决定自公告发布之日起30个交易日内,申购景林价值基金1亿元。
其实,不仅是景林,对于后市走势,私募整体态度愈发积极。
据第三方机构私募排排网调查结果显示,62.07%的私募选择重仓或满仓过节,55.56%的私募整体看涨,认为A股市场经过节前的蓄势之后,有望逐步回升。
另外,外资机构也对今后A股市场的走势表示乐观,渣打中国财富管理部首席投资策略师王昕杰表示,宏观经济数据显示,2024年第四季度经济增长加速,“9·24”以来的一系列政策组合拳逐渐开始见效,对于经济的支持会越来越显著。王昕杰表示,认为持股过年,强化对于A股市场的长期信心,是合理的策略。
高盛日前发表研究报告称,“尽管市场开年表现不佳,但鉴于回报相对于风险仍具吸引力,我们维持高配A股和离岸中国股票的投资建议。”高盛还预计,MSCI中国指数和沪深300指数到2025年底将分别上涨约20%。
此外,瑞银证券中国股票策略分析师孟磊在第25届瑞银大中华研讨会上表示,2025年A股整体企业盈利将明显改善,沪深300指数的盈利增速预计在6%左右。
富达国际表示,展望2025年,对于偏好亚洲区域的投资者,可留意必需消费品板块。中国市场的许多消费细分领域或将迎来盈利复苏机会,从而带动股票估值回升,同时提供具有吸引力的股息率。
风险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