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10月31日,省教育厅在泰州举行“教育强国建设江苏在行动”主题新闻发布会(泰州专场)。泰州市委教育工委书记、教育局局长万永良作综合发布,介绍泰州近年来如何积极构建科学教育新样态,以及下一阶段工作部署。
科学教育是提升国家科技竞争力、培养创新人才、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重要基础。作为“教育之乡”,近年来,泰州市坚持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以“五重五强”务实举措深入推进中小学科学教育,积极构建科学教育新样态,在更多孩子心中种下科学的种子。
重规划谋划,强体系构建
在全省率先实施青少年科学教育“点亮工程”,针对各学段特点,系统谋划科学教育的目标、内容和实施路径策略,构建校内外联动、各有侧重的科学教育体系。学前阶段,聚焦科学启蒙引导,在日常保教工作中融入科学启蒙内容,激发科学好奇心。小学阶段,聚焦科学兴趣养成,不仅开齐开足国家课程,更开发实施具有学校、地方特色的STEM等跨学科综合性学习课程,培育学生科学思维习惯。中学阶段,聚焦科学方法掌握,创设高层次科学实践活动、学科竞赛等,在优质高中实施拔尖创新后备人才培养工程;推动学校更新教育理念,提升科学教育实施效能。在海陵区实施“双减”背景下育人方式转型改革实验区建设,在姜堰区实施中小学创新人才贯通培养改革实验区建设,多维度探索实施科学教育新模式。江苏省泰兴中学、泰州市凤凰小学、江苏省泰州中学附属初级中学3所学校入选首批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校。
重提质提效,强课程建设
全面落实科学课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推动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特色化。统筹信息科技、科学实践、前沿技术和工程技术教育,指导帮助学校完善培养目标、教学资源、项目设置和评价体系,推进基于学科的课程综合化教学。组建STEM教研团队30个,设计研讨跨学科综合案例,将VR技术引入教学实践,丰富科学教育教学形式。项目化研究推进科学教育提质,13项科学教育类课题立项为江苏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8个科学教育类项目立项为江苏省“十四五”基础教育内涵建设项目。强化实验教学在科学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全面完成学校标准化实验室建设,建设校内科技教育实验场馆40个,出台《泰州市加强和改进中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实施意见》,组织遴选实验教学精品课程542个。强化科学类课程基地建设,建成省级自然科学类课程基地14个、省级科普阅读推广基地10个。
重整合融合,强课后服务
重培养培训,强师资力量
重引领引导,强社会协同
发布会上,泰州市有关部门和市(区)教育局负责人回答了记者提问——
问(《中国青年报》记者):刚刚提到“泰州市在全省率先实施青少年科学教育‘点亮工程’”,能否具体介绍一下这个“点亮工程”?
答(泰州市科协副主席 陈波):2022年11月,我市在全省率先出台《泰州市青少年科学教育“点亮工程”实施意见》(简称“点亮工程”),针对学龄前儿童、小学生、中学生不同特点,系统谋划科学教育的内容、目标和实现路径,形成校内外联动、各有侧重的科学教育新体系。“点亮工程”启动以来,全市累计开展各类科教活动2200多场,300多所中小学近40万师生走进科技场馆、科普教育基地,有力推动了全市教育工作高质量发展。
一是打造新引擎,切实促进科学教育水平持续提升。在全省率先出台《关于开展“双进”助力“双减”专项科普行动的通知》,重点实施“六百”工程,推动科技教育资源走进学校,丰富和提升青少年科学教育内容和水平,被教育部、中国科协作为典型案例推广。泰州成功入选全国“‘科创筑梦’助力‘双减’科普行动”试点城市。注重架起高校院所与中小学科技创新共建的“立交桥”,牵线南京大学、东南大学、中科院南京分院等分别与兴化中学、姜堰中学、凤凰小学等10多所学校围绕课题研究、青少年科学素质提升、创新人才培养等开展战略合作,共同培育后备人才。
二是拓展新空间,不断加大科学教育资源有效供给。积极争取中国流动科技馆项目落户泰州,实现市(区)科技场馆全覆盖。成立市科技文化场馆联合体,对全市51个科普场馆提档升级。在全省开发首个“云科学”综合素养教育服务平台,开发119个主题、1282个学时的校外科学素养系列课程。线上,开展科学家精神宣讲活动,积极打造“大咖来了”“蒲公英科普发布厅”“科学故事荟”等活动品牌,邀请周忠和、戴伟等100多位院士专家走上云端,与学生分享最新前沿科技。线下,组织科普大篷车、流动科技馆等科普载体高频进驻校园,推动科技科普资源向学校开放。
三是激发新活力,精心搭建科学教育活动展示平台。精心举办泰州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机器人竞赛、“金钥匙”科技竞赛等多项科技竞赛活动,获奖数量和质量实现“双提升”。“点亮工程”实施以来,累计27名同学获得国家级奖项,255名同学获得省级科技竞赛一等奖,413名同学获得省级二等奖。积极策应“英才计划”和“强基计划”,33名学生进入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114名高中生参加“高校科学营”活动,形成上下有机衔接、横向有序连接的发展格局,促进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全面发展。
问(《江苏教育报》记者):请问靖江市在开展科学教育方面有哪些地方化、特色化的探索?
问(《新华日报》记者):江苏省泰兴中学也是泰州首批入选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校的学校之一,请问泰兴市在中学阶段开展科学教育方面有哪些特色举措?
答(泰兴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育局局长王新军):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重要指示精神,抓紧抓牢中学阶段科学教育的黄金期、窗口期,集聚资源、集中要素,着力打造科学教育新高地。主要聚焦“三个方面”,做好“三个加法”:
一是聚焦顶层设计,在基础保障上做加法。我市坚持“政府推动、全民参与”方针,制定了《泰兴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实施方案(2022-2035年)》,积极推动青少年科学素质提升工程。教育局与科技局、科协等部门联合实施青少年科学教育“点亮”工程,设立“点亮”工程专项经费,仅2023年就投入650万元用于科学教育软、硬件设施设备的更新建设。比如,我们在实验初中建设了校内科技馆,在泰兴中学进一步完善创客人工智能实验室、数理实验中心、物理创新实验室等,推动科学教育课程化、系统化、实景化。
二是聚焦内外联动,在用活资源上做加法。泰兴是“教育之乡”,也是科学家的摇篮,从这片土地上走出了10名两院院士和一批国内外有影响力的科学家。我们充分用好这一高端资源,编印《泰兴院士》丛书,邀请院士寄语泰兴教育,广泛开展“科学家精神进校园”等活动,用地质学“开山大师”丁文江、“人民科学家”叶培建等人的精神,影响泰兴学子,引领泰兴学子。我们还邀请中科大校长常进,“科学探索奖”获得者翁红明、朱嘉等知名科学家回泰开展科普讲学,让学生近距离接触科学家,沉浸式体验科学探究的妙趣。
三是聚焦核心素养,在育人成效上做加法。我们树立“大科学”教育观,定期召开学校科学教育推进会,引导鼓励学校将科学教育作为品质发展、特色建设的有效路径,畅通渠道、丰富资源,以科学教育提升学校办学成色。比如,泰兴中学着重开发“科学+人文”实践课程,创成全国科学教育实验校,首批加入全国“地球与行星科学拔尖人才培养联盟”。我们还在开好上足科学类课程的基础上,着重推进竞赛赋能、比赛增智,安排专项编制引进学科竞赛教练,发掘特长教师,培养种子学生,不断完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近两年,我市有多人在省青少年科技模型大赛、电子创意比赛、“领航杯”素养比赛中获一等奖。
来源 | “江苏教育发布”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