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内心强大的孩子,得让他经历这3件事

教育   2024-11-16 06:55   北京  


直播预告

点击下方预约按钮,观看直播↓

来源|钱志亮工作室(ID:qzlgzs)


作为父母,从孩子出生的那一刻起,为他担忧的心就停不下来:

小时候,担心他的身体健康,有没有吃饱穿暖;

上学了,担心他能否适应新环境、交到好朋友、取得好成绩;

快毕业了,又担心孩子的就业,工作压力大不大……

于是,有些家长采取保护型教育,尽量让孩子在自己的呵护下享受最好的条件,替孩子扫清成长道路上的难题。

结果却发现:孩子越来越脆弱、能力低下,难以独立。

家长应该认识到,孩子总要一天要离开父母的“羽翼”,独自面对这个世界。

唯有塑造孩子强大的内心,他才能自信、勇敢地应对人生的各种境遇,收获充实、幸福的人生。

毕淑敏曾说过:“有一颗大心,才盛得下喜怒,输得出力量。”

内心强大的人,往往具备这几种品质,受益一生:

自信,能够肯定自己的价值,不会因别人的优秀而否定自己;

拥有积极乐观的思维方式,既能享受最好的,也能忍受最差的;

情绪调节能力强,不会让自己一直陷入负面情绪中,精力放在解决问题上;

抗挫折能力强,总是怀揣希望,在逆境中也能坚持不懈地努力,改变现状。


孩子未来内心强大还是脆弱,与父母后天的教育息息相关,做好下面这3件事很关键:

充分的接纳和支持

有心的家长可以发现,培养孩子任何一项优秀品质,基本都绕不开爱和安全感这一话题。

塑造孩子强大的内心也是一样,爱和安全感是基础。

在充满爱和温暖的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孩子,自我价值感高,安全感充足,面对和挫折时,有足够的自信和勇气扛过去。

而最能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建立起安全感的,就是来自父母的接纳和支持。

接纳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接纳孩子真实的样子。

现实中很多家长,对孩子期望很高,要求严格,希望把孩子打造成自己想象中那个“完美孩子”的样子。

平日里,总是带着一副挑剔的眼镜去看孩子,只有他懂事听话、成绩优异的时候,才肯表现出自己和善的一面,给孩子认可。

传递给孩子的信息是:你只有优秀,满足父母的期待,才会被爱。

于是,孩子只能不停努力,满足家长的期望,而他们内心的真实想法,真实的自我却被压抑,久而久之,就会缺乏安全感、价值感。

这种教育方式的弊端也在不断显现:越来越多青少年不堪压力,患上抑郁症;许多考上名校的孩子,却得了“空心病”,找不到人生方向和自我价值,开始自暴自弃。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心被接纳才会变得成熟,如果幼年期被过度的教育和理想压迫,自我本来的样子没有被接受的话,心理年龄就会停止发展。

不管孩子优秀与否,家长接纳孩子真实的样子,在这个基础上,用爱和鼓励,陪伴孩子慢慢成长、进步。

被充分接纳的孩子,才会真正地爱自己、相信自己,内心充满力量。

接纳,还包括接纳孩子的情绪。

当孩子难过、生气、感到挫败时,家长能够站在孩子的角度,去体会他的感受,表示理解。

家长对孩子情绪的关注和疏导,会让孩子有一种被看见、被理解的感觉,从而敢于展现真实的自己,也从中习得情绪调节能力。

而家长给孩子支持,主要是指情感上的支持,尤其是在孩子犯错、表现不好、遭遇失败的时候。

家长能够陪孩子一起面对,给他安慰和鼓励,不因他的表现而去否定他整个人。

这样,孩子才不害怕犯错和失败,在一次次的经历中,磨炼意志,学会解决问题,练就积极思维。

无论什么时候,自己都被无条件地爱着、信任着,孩子会更坚定、自信、有勇气,去面对人生中的困难和挑战。


充分的尝试与探索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把人的心理发展分为八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相应需要完成的任务,3-6岁的孩子正处于主动和内疚的冲突中。

在这一时期,如果孩子表现出的探究行为受到鼓励,他就会形成主动性,乐于创造和探索;

如果他的独创行为总是被嘲笑、打击,内疚感就会超过主动性,导致孩子逐渐失去信心。

爱迪生上小学时,对学校的新教具很好奇。他把教具全拆了,又装不回去,气得老师请来了他的妈妈。

老师对爱迪生的妈妈说:

“你的儿子太爱拆东西了,你要让他改改这个毛病!”

爱迪生的妈妈坚信这是儿子最大的优点:

“老师,我看你不对哦。我观察儿子很久了,他跟别人最大的不同就是喜欢拆东西,你叫他改掉这一点,那我儿子不就跟别人一样了吗?”

“人会孵出小鸡吗?”带着这个问题,爱迪生当起了“母鸡”,去寻找答案。

妈妈的智慧,对爱迪生探索行为的欣赏和鼓励,让他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不断地求知、探索,最终成为著名的发明家。

孩子年龄小的时候,很多看上去“调皮捣蛋”的行为,比如拆解玩具、收集石头、把水玩得到处都是……其实正是他探索和发现的过程。

从儿童发展心理学角度来看,尝试和探索行为,是孩子发展能力、认识自我和周围环境、获得成长经验的重要途径。

家长如果处处保护、限制孩子,反而会阻碍孩子的成长和能力发展。

更重要的是,孩子缺乏生活体验,感受不到自己的能力,久而久之,内心越来越虚弱,遇事喜欢逃避、退缩,容易被困难打倒。

因此,当孩子开始会说话、跑跑跳跳、爱动手,家长应当在安全范围内,提供合适的环境,让孩子尝试各种想做的事情,得到成长和进步。

踩水坑、抓虫、登高跳远、帮家长做事……孩子通过自己的实践、切身感受,获得的成长经验越多,就越会对外界环境产生信任感,有胆量、有勇气迎接各种挑战。

《少有人走的路》中有一句话说得很好:

“人生唯一的安全感,来自于充分体验人生的不安全感。”

唯有放手,给孩子充分的自由成长空间,孩子才能在不断地尝试和经历中,找到自己的兴趣和热爱,发展出一个内心强大的自我。


学习自己做决定、自己做选择

很多家长,总觉得比孩子多了几十年的经验,可以指导孩子的人生、干涉他的选择,却不管孩子真实的想法和需求。

小到穿什么衣服、玩什么玩具、必须吃什么食物、看哪些书、报什么兴趣班,大到文理分科、选专业、工作、择偶,都来干涉,孩子只有被动接受的份。

在这种包办、安排下,孩子一边感到痛苦,一边越来越依赖家长,习惯逃避责任,难以真正长大。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格兰特·霍尔沃森在《成功、动机与目标》中写道:

“孩子渴望在归属感中获得幸福,在新事物中获得成长,在自由选择中获得内在动力。”

感觉事情可以自己决定和选择,这种自主感,是孩子做事积极主动,发展内驱力必不可少的心理需求。

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和想法做事,只能听父母的安排,会导致孩子产生消极、懈怠的心理,做事被动,责任意识淡薄。

失去了自主权的孩子,缺少掌控感,自信心也会逐渐降低。

这种状态,自然不利于孩子锻炼各项能力,获得成长和进步。

西方有一句谚语:经验是最好的老师。

从小让孩子试着自己做选择,并承担选择带来的结果,他才能在这个过程中去感受和思考,从而主动调整行为,优化选择。

这样,在未来需要拿主意、做选择的关键时刻,他才不会慌张,具备做出正确选择的勇气和智慧。

比如,在一个大体原则下,让孩子自己决定什么时候写作业、怎么计划零花钱、怎么安排自己的假期生活等,其实也是在训练孩子自我负责。

孩子的自觉性、主动性会得到增强,逐渐学会独立思考和自我管理。

家长需要做的,只是在必要的时候,告知孩子某种选择可能导致的结果,帮孩子分析利弊,最终还是让孩子自己做选择。

演员梁家辉曾说: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每一个人从出生的一天开始,就该拥有自由、拥有选择。

做父母的可以说我生你下来,我对你有一个责任。但我不会画一条线,说你必须跟着这条线走,差一点你就会掉下去,就会死掉,这样是恐吓。

可能你走的不是我的线,但我永远都会在旁边拉着你的手。”

我想,这才是父母给孩子最有远见的爱:不阻止孩子探索这个世界的步伐,不控制、干涉他的选择,而是给孩子有价值的建议,并永远做他坚强的后盾。

诚然,做好以上这3件事并不容易,考验着家长自身的素养和人生智慧。

正因如此,就像那句经典教育名言说的那样——“育儿先育己”,家长通过自身的学习和努力,不断完善自己,练就一颗强大的内心,心态平和积极、少抱怨、多想办法解决问题。

这样,教育孩子也会轻松、高效很多,他会在你的言传身教中受到正面影响。


被《时代》杂志誉为“人类潜能导师”的史蒂芬·柯维说过这么一句话:“除了身体上的生存,人类最大的需求是心理上的生存,即被理解、被肯定、被认可、被欣赏。”


这句话在亲子关系上尤为适用。


我想,几乎所有的人也都乐于给予对方理解、肯定、认可、欣赏。


但当我们真正尝试着去做的时候,却发现根本不是那么回事,生活中的鸡飞狗跳、鸡毛蒜皮太多,根本无暇顾及。


为什么会这样呢?


问你几个问题:


你想去同理孩子,那么你同理自己了吗?

你觉察过自己内心最真实的需求了吗?

你把关注点放在自己身上过吗?

有没有苛责自己?

有没有想过引发你焦虑、紧张的诱因是什么?


人啊,要先理解、肯定、认可、欣赏自己,才能给予别人。



很难做到啊!

是不是想说这句话?

确实,需要我们做出很大的自我调整,内心有足够的勇气。




很多时候,往往我们还没开始改变,内在力量就被自己耗没了。

那么,要如何自我调整,才能在顾好自己的同时,跟伴侣发展出良好的关系呢?


推荐老狼夫人卡总的视频分享:
《倾听与回应:先理解,再被理解》
揭开倾听和回应的真相
用大量真实案例、可实操的方法
帮你提高认知、升级思维、积攒内在力量
点击下方小程序
即可购买,反复畅听

在这个课程中,你将会收获:



真实学员反馈
·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点击下方小程序
即可购买,反复畅听

下单后联系客服兑换课程

(广告)
作者介绍




本文转载于钱志亮工作室(ID: qzlgzs),作者:钱志亮,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专注于特殊教育、家庭教育、幼儿教育领域。著有《入学早知道》《科学的早期教育》《急用先学的140个汉字》等。


尹建莉父母学堂
教育学者尹建莉创始,1000万家长信赖。0-18岁孩子的教育问题,这里都有解决方案。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