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林、江反革命集团案开庭审理。时任国家计委综合局副局长的黄毅诚在新闻报道里得知这一消息后,暗暗为父亲加油。他的父亲黄火青,是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也是专门为审理“两案”而成立的特别检察厅厅长。
因为忙于工作,黄火青已经有一段时间没有和家人见面了。这一对从战争年代里就聚少离多的父子,为了祖国和人民的事业,各自奋战在不同的领域里。他们的人生故事,就是一曲铿锵有力的革命者之歌。
聚少离多的父子
1926年,黄毅诚出生在湖北枣阳。对于父亲黄火青来说,1926年是双喜临门的年份,他不但喜获麟儿黄毅诚,还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黄毅诚小时候对父亲的印象不深,因为他常年四处奔走,很少有时间陪伴儿子成长。
让黄毅诚感到骄傲的是,每一个认识黄火青的人,都会对他忠贞的革命信仰倍加推崇。黄毅诚还不满一岁的时候,黄火青就受组织选派,赴苏联留学。
三年的时间一晃就过去了,回国后的黄火青甚至来不及探望儿子一眼,就被派往上海工作。他组织工人运动,从事兵运工作,当过区委委员,也做过中央巡视员。1931年,黄火青在中央苏区出任红五军团十四军的政委兼政治部主任。
1935年,黄火青随西路军远征新疆。他在随军的过程中,坚决抵制分裂党和军队的错误行为,维护了部队的稳定。抵达新疆后,他奉命就地开展工作。在祖国的大西北,黄火青埋头苦干了5年。
1940年,他奉调回到延安,在这里,他和儿子黄毅诚重逢了。14岁的黄毅诚来延安是为了完成学业,再见到他,黄火青才知道儿子已经入伍一年了。
黄火青在延安的工作繁忙,和黄毅诚相处的时间有限。但是他一直关心着儿子的成长,希望他学有所成,可以为革命事业贡献力量。黄毅诚自幼对理化感兴趣,动手能力强,念完大学后,继续在延安的自然科学院深造。
在各自领域发光
解放后,父子俩又一次分开了。黄火青被组织上安排出任天津第一书记,而黄毅诚则被分配到沈阳的机械厂工作。临别的时候,黄火青勉励儿子,在平凡的岗位上发扬革命的“螺丝钉精神”,用实际行动为新中国的建设添砖加瓦。
告别儿子,走马上任的黄火青接过来的是一个烂摊子一样的天津城。建国初期的天津和我国大多数城市一样,百废待兴。黄火青既要维护和恢复社会治安,又要积极发展经济。
他重视工业生产,数次深入一线车间,了解工人的困难和需求,为他们排忧解难。在他的努力下,天津市的整体水平有了显著提高。
黄火青殚精竭虑地管理天津的时候,黄毅诚在机械厂里热火朝天地开展着工作。他文化底子好,在实际操作中善于对书本知识活学活用,很快就当上了厂里的技术骨干。1951年,黄毅诚得到了到苏联留学的机会。和父亲当年的留学目的不同,黄毅诚去苏联是为了学习先进的汽轮机制造技术。
回国后,他先后在一机部和哈尔滨汽轮机厂工作。黄毅诚离开沈阳之后,父亲黄火青出任了辽宁省委书记。虽然父子二人没有共事的机会,但是他们始终怀揣着同样的为国效力的心愿。
结束两案的审理工作后,黄火青已是耄耋之年,他开始逐渐减少工作量。而作为红色后代的黄毅诚则继续在我国的能源行业发挥领导作用。1988年,黄毅诚出任国家能源部部长,官至正部级。
回顾这一对革命父子兵的人生经历,我们能够充分感受到革命传承的希望之所在。只要信念不动摇,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一定可以早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