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研究获得了西藏血蜱的完整线粒体基因组序列,丰富了血蜱类的线粒体基因组数据,为进一步研究该属的种群遗传和分子进化提供了重要的遗传标记。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complete mitochondrial genome and phylogenetic analyses of Haemaphysalis tibetensis Hoogstraal, 1965 (Acari: Ixodidae)
时间:2024 杂志:Ticks and Tick-borne Diseases 影响因子:3.2 分区:1/2区
研究目的
本研究采用了NGS技术对西藏血蜱(Haemaphysalis tibetensis)的完整线粒体基因组进行了测序和注释。作者还利用线粒体基因组中的蛋白编码基因(PCGs)构建了系统发育树,并探讨了西藏血蜱与其他血蜱。特别是血蜱属(Haemaphysalis)内各亚属之间的进化关系。
研究方法
图1 成年西藏血蜱的形态特征
雄性:(A) 背面视图,(B) 腹面视图;
雌性:(C) 背面视图,(D) 腹面视图。
图2. 成年西藏血蜱角突和内突的形态特征
雄性:(A) 背面视图,(B) 腹面视图;
雌性:(C) 背面视图,(D) 腹面视图。
首先,使用PhyloSuite和手动方法对序列进行标准化,确保它们的名称和注释正确无误。然后使用MAFFT软件对蛋白编码基因进行比对,并通过PhyloSuite将所有PCGs的对齐结果合并成一个联合数据集,同时使用Gblocks 0.91b去除了模糊对齐的区域。接下来,使用ModelFinder确定了每个基因适合的进化模型,然后采用IQ-TREE构建了最大似然系统发育树,使用了核苷酸替换的分区模型。进行了100,000次超快速Bootstrap重复值,生成了系统发育树,最后使用iTOL v5对进化树进行可视化和美化。
主要结果
1、线粒体基因组结构和核苷酸组成
该线粒体基因组包含22个tRNA基因、13个蛋白编码基因、2个rRNA基因(rrnL和rrnS)以及2个非编码的控制区(CR1和CR2)(表1,图3)。22个tRNA基因序列总长1366 bp,A+T含量为80%。13个蛋白编码基因总长10,800 bp,A+T含量为77%。2个rRNA基因总长1950 bp,A+T含量为81%。
表1 西藏血蜱的线粒体基因组基因长度和排列
图3 西藏血蜱的线粒体基因组图谱
图4 西藏血蜱线粒体基因组的相对同义密码子使用率(RSCU)。图中x轴标注了密码子家族,柱状图显示了各密码子的RSCU值。柱顶的数值表示相应氨基酸的使用率。
图5 西藏血蜱线粒体基因组(GenBank: OM049539)中确定控制区1(CR1)和控制区2(CR2)。图中括号内的数字表示该单倍型的序列数量。
在蜱类线粒体基因组中,Montagna等人曾将一些小的非编码区域定义为“Tick-Box”,认为它们可能参与调控nad1和rrnL基因的3'端成熟,起到转录终止或前体转录物加工的作用。
但后来的研究发现,这些区域实际上是重复单元,并且是双链转录的。在本研究中,研究人员在西藏血蜱线粒体基因组中也发现了重复单元,但它们位于nad1和rrnL基因的下游,而不是在互补区域(图6)。此外,在属于亚属Alloceraea的4个血蜱物种(H. inermis、H. kitaokai、H. kolonini和H. colasbelcouri)中,也发现了在trnE和nad1基因之间存在插入序列,包含重复单元。
图6 西藏血蜱线粒体基因组中的重复区域。图中上方的数字表示相对于tRNA-M基因的位置。
图7 基于13个蛋白编码基因构建的系统发育树,展示了蜱类物种之间的进化关系。图中,Limulus polyphemus (NC_003057)作为外群。比例尺表示每个位点的预期变化数。每个节点旁边的数字表示Bootstrap支持率的百分比。
讨论
本研究确定并分析了分布于中国高海拔山区的西藏血蜱(Haemaphysalis tibetensis)的完整线粒体基因组。获得了总长14,714 bp的线粒体基因组序列,包括13个蛋白编码基因、2个rRNA基因、22个tRNA基因以及2个非编码区。该线粒体基因组的核苷酸组成比例为:A 38.38%、G 9.61%、T 39.32%、C 12.69%,与已报道的其他蜱类物种相近,呈现出弱的AT负偏移。A+T含量明显高于G+C含量,这是大多数节肢动物线粒体基因组的共同特征。13个蛋白编码基因主要编码ATP合成酶亚基、细胞色素和氧化还原酶亚基。
在硬蜱类线粒体基因组中发现了“Tick-Box”序列结构,被认为可能参与转录后调控,并可能导致基因组重排。但后续研究发现,这些其实是重复单元,长度和拷贝数在不同物种间存在差异。通常这些重复单元位于nad1和rrnL基因的下游区域。在某些亚属,如Dermacentor、Rhipicentor和Hyalomma,还会在trnQ和trnF基因之间发现第三个重复单元。但在属Amblyomma和Haemaphysalis中,这两个基因之间的非编码区很短,不含“Tick-Box”序列。这可能有助于将蜱类划分为更高的分类单元。与属血蜱属其他物种仅在nad1和rnnL基因下游有重复单元不同,H. inermis、H. colasbelcouri、H. kolonini和H. kitaokai的线粒体基因组中,重复单元位于trnE和nad1基因之间的插入区域。这可能是由于这些物种这两个基因之间的非编码区较长所致。
血蜱属包含16个亚属。Hoogstraal和Kim根据形态特征将这些亚属划分为三个组,“structurally primitive”组(Alloceraea、Allophysalis、Aboimisalis和Sharifiella);“structurally intermediate”组(Herpetobia)和“structurally advanced”组(Aborphysalis、Dermaphysalis、Elongiphysalis、Garnhamphysalis、Gonixodes、Haemaphysalis、Kaiseriana、Ornithophysalis、Rhipistoma、Segalia和Subkaiseriana)。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西藏血蜱所属的亚属Allophysalis相对于主要的Haemaphysalis支系更为远缘。在主Haemaphysalis支系内部,H. (Herpetobia) sulcata、H. (Herpetobia) qinghaiensis和H. (Aboimisalis) punctata以及几个其他亚属形成一个小支系,而Allophysalis和H. (Herpetobia) nepalensis则位于外围。因此,Hoogstraal和Kim提出的“结构上原始、中间和进化”的分类方案在系统发育上并不单一。但值得注意的是,亚属Alloceraea中的4个“structurally primitive”物种(H. inermis、H. kitaokai、H. kolonini和H. colasbelcouri)在线粒体基因组水平上形成了一个独立的支系。这些物种被认为具有血蜱属物种中最“原始”的形态特征。
温馨说明
1、惠通生物针对叶绿体、线粒体测序项目组装结果准确,可以提供定制化高级分析,欢迎联系我们获取小基因组文章专业解决方案,助力文章发表。
2、惠通生物小基因组服务电话:18926264030
欢迎关注物种分类及进化研究
深圳市惠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技术成员在生物信息方面均有10年以上分析经验,在小基因组项目(叶绿体、线粒体、病毒)上形成强劲技术优势并可提供定制化高级分析内容。成立至今已服务客户单位200余家包括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华南农业大学、浙江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武汉水生生物研究所等科研单位。合作老师发表小基因组SCI文章逾200篇,发表在《forests》、《 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molecule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Plant Genome》、《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lecular Sciences》、《Infectious Diseases of Poverty》、《Insect Science》、《genes》、《frontiers in Veterinary Science》《Frontiers in Immunology》等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