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们一直在强调改革改革,似乎改革是个筐,什么东西都能往里扔,但该怎么改革呢?这是个大问题我们解决不了,但我们可以研究历史,看看历史上的那些改革,有成功也有失败,这就是吴晓波老师的这本著作,历代经济变革得失,看懂这本书你就知道为何中国改革举步维艰了,也不像大家想象的那样,改革都是好事,这其中有着巨大的风险。
我们先来看第一讲,管仲变法!这是一个中国两千多年前产生的凯恩斯主义,故事发生在春秋时期,当时的春秋五霸,首先就是齐桓公,为什么会是齐国,就因为这一场大变革的结果。当时中国的政治中心在黄河中游,而齐国在山东,在当时已经算是比较偏远的地方了。所以一直比较弱小。都说穷则思变,那齐国是不是拥有一位雄才伟略的国君呢?然而并不是这样,齐桓公好吃好色好田,而他用的这个管仲也不是什么好人,战场上是个逃兵,而当商人也很失败,当时社会士农工商,商人的地位很低,失败的商人基本就被踩在脚底下了。这两个人走在一起,他们却搞出了事情,而管仲的思维模式,还是用商人的路子来治理国家,管仲按照士农工商做了四民分业,他把同一行业的人聚集在一起,以便交流经验。提高生产效率,然后还能促进商品流通,营造专业氛围,然后顺便解决了教育问题,你周围都是干这个的,你自己也就耳濡目染。这也是中国最早的职业分工,领先欧洲1000多年,甚至这种工匠户籍制度,一直沿用到了几千年后的清朝。当然由于管仲的商人身份,他在搞士农工商的时候,并没有高低贵贱排序的意思,而基本上是平等的四个职业。而这其实客观上提高了商人的地位,变成了一种中商主义,商业的盈利能力,远大于农业,所以齐国推行重商主义的结果就是很快税收就增加了。管仲的思想很现代,他放开微观,对于市场上的东西基本不管,让市场去用价格机制来调节,而且还打开国门,鱼和盐可以自由出口不予征税,他还建立很多客舍,为外国商人提供住处和食物。从此,天下之商贾归齐若流水。
搞活了齐国的市场之后,流量明显增大。管仲还玩了一招邪的,那就是官办妓院,在都城临淄开了7间女市,每个女市有100名妓女,吸引商旅过来消费,然后收税。在这种自由贸易鼓励下,齐国商业繁荣,临淄更是富庶一方,居民当时多达30万,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富,人最多的城市。当时的雅典城人口不到5万。
那么有人要问了,贸易不收税,齐国怎么赚钱?这就是宏观上的手段了,管仲只管财政、税收、价格三方面的调控。当时粮食税是普遍的税,粮食交易大概占了交易的8成,孟子说收10%的农业税,就是仁政的表现,管仲的办法是2年收一次,大丰收就多收,税率15%,一般就10%,年景不好就收5%,大饥荒免税。另外,管仲建立屯粮制度,这跟现在的储备粮没什么区别,饥荒的时候放粮出来,平抑市场价格。管仲当时还是个奸商,他让国家跟市场做生意。他说如果国家手里的布多了,就要对原材料麻去征收重税,然后布的价格就会上涨,贸易上如果别的国家商品竞争力强,就让他涨价以控制进口量。减小逆差。
管仲最重要的一个政策制度就是盐铁专营,这个影响了中国2000多年。几乎成了中央集权的保证。齐桓公本来要对人口房屋什么的征税,但管仲都给否了。你乱收税,人民就不满,你不如把税做到价格里,这样老百姓发现不了。这就是说,你把山上的铁和海里的盐给垄断了,然后卖给民众的时候加上税,比你直接征税好使的多。为什么选这两个,因为老百姓离不开,而且价格不高,但使用频率却很高。你稍微加点钱卖出去,并不显眼,但他用的多了,这钱就没少交,并且这些东西还可以出口,相当于别的国家的人,也给我们交税。
当然为了垄断盐铁,管仲也是够狠的,他宣布只要发现矿苗立马国家封存,有擅自开采的,左脚进去砍左脚,右脚进去砍右脚。国家生产出的产品,国家还要统购统销,完全控制价格。这就有了国企的雏形,一个看上去很像政府的企业,而一些民间作坊可以进来帮着冶炼,但要征收30%的重税。
这就是中西方对于税收的分歧,西方人愿意有事说在明面上,收税就是收税,而中国人则更愿意搞点手段,把税收装到价格里,管仲说取之于无形使人不怒,我不告诉你,是为了你好,这样你就不会生气了。但长此以往下来,结果就是西方人有强烈的纳税人意识,而中国人则见了官就怂!
管仲鼓励奢侈的生活,这点很有西方经济学的思想,节俭是有悖论的,个人节俭是好事,但对于一个国家来说,你生活都节俭了,消费就下去了。所以大家要花钱,要消费,要尽可能的奢侈,这样国家才能越来越好。但至于你是不是越来越穷了,这个人家不管。因为站在税收的角度来说,你跟国家就是对手盘。
管仲在2000多年前就知道投资拉动经济这招了,他当时说修筑宫殿不光是为了享乐,主要还是为了促进就业,平衡经济。让富人多消费,穷人才能有更多的工作机会。此外,管仲还有著名的思想,以商止战,止战就是不打仗,防止战争,管仲提出的思想就是大家和和气气做生意,就没必要打来打去的了。这跟今天美国的想法差不多,你看美国什么时候主动侵略,跟英法西葡一样去搞殖民地?他从来都是把你弄服了,然后咱两做生意,把你搞好了,我也会更好,比如当年的马歇尔计划,竟然援助德国,这是当时苏联人死活想不明白的道理,在他们眼里,你的坦克都开进了柏林,为什么不直接占领,不但退了出来,还要给德国人援助恢复德国的经济?这一定是脑子秀逗了。
在当时的齐国,其实就是春秋的自由贸易区,食盐冶铁和丝绸都出口他国,当时齐国带甲3万,军力强盛,但只为保家卫国,齐桓公一生只灭了两个小国,其他国家即使大乱,他也不愿意去征讨。当时齐桓公搞的跟欧盟一样,虽然不去攻伐,但会组织大家开会,讨论税负,他当盟主。干的也挺来劲。但可惜,管仲一死,整个局面就变了,齐桓公任用昏庸小人,结果活活被饿死于宫廷政变,然后这些重商主义的政策大多没有继承下去。齐国也快速衰落。
这就是管仲改革的故事,管仲算是为数不多的,得以善终的改革家,相比之下,战国时期的那几位就没那么好运了。这里面最终名的,也是写到教科书里的就是商鞅变法,如果说管仲是重商主义,那么商鞅就是一个重农主义,如果说管仲极右,商鞅就是极左,为整个历史上的变革框定了一个范围。
与变革之初的齐国一样,秦国也是一个偏远小国,立国比齐国还晚,秦国就是个狩猎的民族出身,被视为是秦夷,可见就是个异类,秦孝公却比齐桓公强多了,确实是个中兴之主,他主张用商鞅变法,目的就是要打仗,与富国相比,强兵则更加重要。于是商鞅展开了他的变法思路,农耕、军战和中央集权。层层递进,体系严明。
商鞅第一个要做的就是把全国人民都变成了农民,用三年时间把秦国变成了一个百分之百的农业国。而在土地政策上,大家都知道,废井田开阡陌。当时是井田制,也就是每个人耕地的时候,先要把公家的农活干完,才能干自己的私活。这有点像我们后来的人民公社制度。商鞅上来后,宣布废除井田制,允许民众开荒耕作,买卖土地。这一下把农民的生产力激发了,大家想下,任何时候只要调动农民,只要说一点,就是给你土地,农民立马就跟你干革命,哪怕革命成功了,你再变卦把土地收回来呢。扯远了,商鞅的举措就是让大家踏踏实实务农,并积极开垦荒地。然后控制粮食买卖,矿山国有化。他这么做主要为了抑制商人,不让粮食买卖,商人要想活下去,唯一的办法就是回家种地。农民增加了,粮食产量才能提高。
商鞅还对工商业重税,目的还是为了抑制商业,推行户籍登记,命令百姓不得擅自迁居,这也是中国最早的户口登记制度,甚至不许私人经营旅馆,剥夺一切迁徙的自由。最后他取消货币,回到实物交易,他觉得货币活跃了,粮食就萎缩了。读到这您大概也能判断,相比于300年前的管仲,商鞅这是开了历史倒车,但这就跟当年苏联一样,在太平盛世必然让经济衰败,不过在战乱十分,竟然能够很短时间聚集国力。有点像兴奋剂的作用,那么商鞅变法,还有哪些举措, 最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
本内容节选自《历代经济变革得失》本书已经播出
收听完整版+音频说书内容欢迎下载齐俊杰看财经app
近期我们还播出了如下书籍:
该如何通过《副业赚钱》产生另一份收入,通常有这么5种组合方式
人均GDP达到8000美元!是房地产的分水岭!《冯仑买房这些事儿》
【扫描图中二维码即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