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百年沧桑到国家复兴!《为什么是中国》

财富   财经   2024-12-14 11:30   北京  

为什么是中国 1:从甲午海战说起

各位书友大家好,欢迎继续做客了老齐的读书圈,这几年中美关系一直早摩擦中合作,在合作中摩擦,也让很多人产生了悲观的情绪,今天我们就找来一本书,是金一南将军写的,为什么是中国!金一南是国防科技大学教授,少将,博士生导师,大家其实对作者也是很熟悉。他因为职务之便,能接触到我们很多接触不到的顶层架构,所以看问题的角度,也比我们更高,比如在引言里他就提到,跟基辛格见面的时候,谈到了中国崩溃论,有个人叫沈大伟,在华尔街日报撰文看空中国,而基辛格则一针见血的对他们说,这个沈大伟有自己的政治目的,他相当国务卿。一下就把这个事情,从学术问题变成了政治问题。当时基辛格这个美国的老牌政治家,还告诉作者,这个人当不成国务卿的,所以他很快就会态度转变。果然半年后,他就又发表了文章,如何与一个崛起的中国打交道。作者的意思就是说,美国很多人看空中国,散布中国崩溃论,其实并非就是真这么想,而都是一些政治投机的伎俩而已。

在美国有一个跟中国差不多的现象,你在美国讲中国崩溃论,是有大量点击率的,书也能卖的很好。但跟我们不同的是,在美国你也可以看多中国,同样有人买单。

当年尼克松访华,基辛格陪同,作者还只是一个小学徒,看着基辛格的车队呼啸而过,他们被足足赌了50多分钟,作者跟基辛格提到了这个往事,引发了全场哈哈大笑,但更令人出乎意料的是,基辛格竟然给作者鞠了个躬,说40多年前耽误你上班了,给你们致歉。这个场面实在让人不敢想象,也令人感慨万千,作者想,基辛格凭什么给我道歉,因为我背后是一个强大崛起的祖国。如果没有中国的崛起,以基辛格的身份,会一趟一趟的往中国跑,还跟我们会谈?所以其实每个中国人的命运,都跟整个祖国的命运息息相关。紧密结合。

这本书主要回顾了我们这一百多年的历史,从山河破碎到大国崛起,告诉我们什么才是大势所趋。我们先来看看第一章,山河破碎时的世道人心,一盘散沙。

历史课本告诉我们,清政府腐朽无能,从鸦片战争,签订南京条约开始,就是一系列丧权辱国,随后,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进北京,几乎就是屡战屡败。但是反过来,我们也是屡败屡战,起码敢于说不,道光皇帝第一个对英国宣战,也企图整肃朝刚,积极备战,当时并不只是林则徐有骨气,道光更强硬,28名督抚大员当中,有20名都反对严禁鸦片,但是道光帝力排众议,启用林则徐。并给了他强有力的支持。甚至比林则徐更绝,道光帝要求驱逐所有英国船只,停止对英国贸易,林则徐都觉得不妥,但道光帝依旧坚持。

但最后无奈,国力不行,还是打败了,割地赔款,五口通商,而历史只记结果,不记过程,所以道光帝也被钉在了耻辱柱上,但其实这个皇帝还不错,励精图治,勤俭节约。也很有骨气。

后来的咸丰帝也不错,血气方刚,立志报仇。重新启用主战派,也把林则徐又请了出来,但可惜林则徐自己身体不行了,死在了赴任的路上。咸丰帝也学着道光帝,整肃朝纲,励精图治,随后第二次鸦片战争,咸丰帝也敢于宣战,并且主动开炮。13艘英法军舰,也4沉6伤,官兵伤亡500人。后来咸丰帝也一直坚持到,英法联军兵临城下,这才不得不跑。最终他也在热河一命呜呼,再也没回过北京。

再后来的光绪帝,也是主战派,跟日本打了甲午海战,即便是慈禧老太太,也很勇猛,最后跟十一国宣战,大有一绝雌雄的决心。但这些英勇,和慷慨激昂,最后都变成了一张张丧权辱国的条约。一次比一次败的惨,一次比一次赔的多。

很多历史研究者,也十分承认,大清无昏君,道光,咸丰,光绪没有一个不想励精图治,朝廷那些重臣,也都非等闲之辈。林则徐,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这也是一个名臣辈出的年代。那么为什么全都败了,还败的那么惨,真的就是几个坏蛋,把江山都败光了吗?

作者讲,其实还是大势所趋,资本主义体制面前,封建体制已经到了尽头。比如每年治理河道,都要花费重金,但是其中用于工程的,也就十分之一,其他的钱都被上下的官吏给挥霍掉了。虽有皇帝励精图治,但这对于整个官场文化来说,也已经无济于事。大家都知道,慈禧为了修园子克扣海军军费,但其实北洋水师也是慈禧的支持下建立起来的。在慈禧的心中,建海军和自己享乐并不应该是矛盾的,或者说建立海军,就是为了捍卫他不断享乐的权力。

包括李鸿章,他一开始也是反对修颐和园的,但最终还是挪用了海军军费,他的逻辑就是,把老佛爷伺候好了,才能得到更多地政治支持。还有户部尚书财政部长翁同龢,这个人也是反对修园子的,甚至激烈的批评慈禧,宁要在颐和园享乐,也不要海防建设,但是事到临头的时候,他竟然也去挪用海军经费。户部直接对海军的装备购置,停支了2年。把这些钱挪走干别的去了。当然这个,也有个人恩怨的原因,翁同龢一直认为,北洋水师就是李鸿章的家奴,并不认为这是国家军队,所以他能克扣就克扣。最后甲午开战,他主战的目的,也是消耗李鸿章的权势。所以这样一支海军部队,还怎么打仗?

北洋舰队一开始的投入是巨大的,满清政府,投入海军的总军费在1亿两以上,又是办学堂,又是派遣留学生,还购买世界上最先进的铁甲战舰。当时清政府已经被太平军折腾的不轻,还能有如此魄力,其实态度也是十分坚决的,确实要建造一只强大的海军部队。而日本当年海军的投入,也就是满清政府的60%,所以要少的多。而且他们投入也比我们晚,所以单从纸面实力,或者拿战争杂志上的实力出来比较,那么北洋水师肯定是碾压日本的。定远镇远两艘铁甲舰,就是世界最强,毛瑟枪,克虏伯炮都是欧洲最先进的武器,远比日本的山田枪和野炮强大的多。

从硬件上来看,甲午海战和之前的鸦片战争截然不同,在武器装备上,我们非但不输,甚至还有优势,排水量7335吨的定远号和镇远号,当时仍然是亚洲最为先进的战舰,装甲厚度14英寸,连日本人都感慨,这是东方巨擘,他们一直在研究这两艘战舰,期望能够搞出同样的战舰应对,但直到战争爆发,也没能实现如此威力。日军主力舰吉野号排水量才4216吨,火炮口径也不行。北洋舰队全面碾压,速度方面,日本稍微快点,但是也整体有限。而且日本舰队其实也比较混,有些船战斗力很差,比如赤城号,排水量只有622吨,航速10节,还有一艘全木结构的老船。作者说,日本这是把中世纪的海盗船都拿上来作战了。

有人可能会说,我们输在了软件上,在北洋海军建立之处,我们其实就已经参考了西方的海军规制,制定了一整套完备的规程,其中包括,船制,管制,军规,校阅,武器等等,组织规程也相当完备。还请来了英国人琅威理任总教习,日夜操练,甚至用全英文发号施令。陆军出身的丁汝昌其实只是挂名的海军提督,琅威理才是北洋水师统帅。而且当时舰队中的主要岗位,其实也都是英国人。所以不存在技术不熟练等问题。

这其实就有点毁三观了,跟我们了解的甲午战争似乎完全不同,其实这才是真实状况,无论软件和硬件,我们都有优势。所以清政府和光绪帝才如此自信,坚决对日宣战。而日本方面,其实反而到很犹豫,伊藤博文准备了几个方案,1打赢北洋舰队,与清军在直隶平原也就是河北决战,2没打赢,只能以陆军开进朝鲜。3打输了,制海权丢失,那就只能以陆军死守日本,等待中国军队登陆。可见,日本人其实心里发虚,3种方案,2种都是失败的打算。还是十分忌惮我们铁甲舰队的威力。

不过,让人更加匪夷所思的是,战争一旦开打,就跟纸面盘算完全两回事了,北洋舰队先是阵型混乱,然后定远号还胡乱开炮,反而震塌了主炮飞桥,丁汝昌摔成重伤,反而最主要的旗舰丧失了指挥能力。陷入进一步混乱,再然后就更蹊跷了,完全打不着对方,黄海海战中,日本军舰平均中弹11发,而北洋各军舰平均中弹107发,这就跟拍电影似的,你死活打不着别人。这个还怎么玩。那么为何会出现这种诡异的现象呢,明天我们继续来讲,甲午战败的逻辑。

本内容节选自为什么是中国本书正在知识星球播出
本书内容,只免费播出一集
近期我们还播出了如下书籍:

一部风险投资史告诉你为何美国科技始终遥遥领先?
对比日本我们是否也陷入了M型社会《M型社会》
《崩盘》欧洲人视角下的世界经济大变局
衡量一家公司是否值得投资的标准是什么?《芒格之道》
创业者的融资策略和独角兽思维《穿越寒冬》
芯片产业的发展历程与大国博弈《芯片战争》
经济学能不能帮你赚钱?《经济学的意义》
工作伦理的形成《工作 消费主义和新穷人》


齐观晨会
著名投资人齐家基金董事长齐俊杰老师的自媒体阵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