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万物皆为师

职场   2024-09-10 13:33   广东  


版权声明

来源:心声社区、总裁读书会、书享界

作者:邓斌,数字化管理顾问,财经作家。九三学社社员,中国金融作家协会会员,广东省首席信息官协会理事;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常年从事中国领先企业管理及数字化转型案例研究,任职华为11年,华为原中国区规划咨询总监,华友会华为管理研究院执行院长;主讲“华为管理之道”系列课程500余场,“管理者的数字化转型”课程100余场,深受企业管理者欢迎。

导语

今天是全国第40个教师节,我们分享一篇与教师相关的文章。2016年,任正非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代表华为进行汇报的发言中,尤为令人感动的是他对教师这一"寂寞英雄"的理解和重视,以及对教育的无比重视。


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华为对学习的态度中看出来,曾有人说,如果华为只留下一项核心能力,那一定是学习能力!

任正非认为自己的性格像海绵,善于吸取他人的营养,而且大胆地开放输出。
华为的学习也不应局限于本领域、本行业。其学习对象的地域宽度、时间长度、内涵深度,让人叹为观止,包括动物、植物、建筑、数理化、文史哲……在任正非的眼中,万物皆为师。


时值教师节,我们借华为向万物学习的方法与任正非先生2016年的讲话,向广大的教育工作者致敬!辛苦了!


1

向“咖啡”学习:黑天鹅在咖啡杯中起飞


从成熟度来看,知识大致分为两类:成熟型知识和探索型知识。这两类知识的学习方式分别对应系统化学习和碎片化学习。华为把学习探索型知识的碎片化学习方式形象地比喻为“一杯咖啡吸收宇宙能量”,让黑天鹅在咖啡杯中起飞。


任正非说:“世界IT行业最发达的地区在美国,在持续引入高端专家的同时,我们的高级干部和专家也要突破局限,每年走出去和世界交流,不要只知道埋头苦干,要善于用一杯咖啡吸收宇宙能量。我们经常参加各种国际会议和论坛,杯子一碰,只要5分钟,就可能会擦出火花,吸收很多能量。不改变思维习惯,就不可能接触世界,不接触世界怎么知道世界的样子?有时候一句话两句话就足以道破天机,擦出思想的火花。”


“一杯咖啡吸收宇宙能量”已经变成华为的管理高频词。咖啡在本质上是一个符号,是华为下决心进行全球化的符号。随着咖啡逐渐融入华为在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处,代表开放、平等、包容的咖啡文化也润物细无声地浸入华为在全球的每一个角落。无论是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还是主航道的无人区,开放的文化会孕育出多样性,让华为在面对黑天鹅时拥有充分的选择权。


对于这个词的内涵和外延,2017年12月11日,任正非在华为喀麦隆代表处讲话时做过形象的解读:“一杯咖啡吸收宇宙能量,并不是咖啡因有什么神奇的作用。而是利用西方的一些习惯来表达开放、沟通与交流的思想。你们进行的普遍客户关系拓展、投标前的预案讨论、交付后的复盘、饭厅的交头接耳……我认为都是在交流,在吸收外界的能量,在优化自己。形式不重要,重要的是精神的交流。咖啡厅也只是一个交流场所,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是交流的机会与场所,不要狭隘地理解形式。”


有人曾问任正非“到底谁才是你的老师”,任正非回答:“我的老师不就是‘一杯咖啡’吗?”一杯咖啡吸收宇宙能量,与高手为伍,与智者同行;久处兰室,不芳自香。


2

向建筑学习:千古传唱的歌,才是好歌


2009年,华为在信息与通信设备供应领域位居全球第二,正走在成为世界第一的路上。任正非意识到产品质量在未来将是一个大挑战,他在华为运作与交付体系奋斗表彰大会上讲了如下一席话:


“什么是好产品?好产品犹如好歌,只有千古传唱的歌,才是好歌。都江堰就是一个例子。几千年过去了,现在都没有人提出改变都江堰的设计、结构、思想。这才是真正的科研结果,真正的好产品。这也给管理带来很大启发。都江堰的秘诀就是六个字‘深淘滩,低作堰’。深淘滩,就是确保增强核心竞争力的投入,确保对未来的投入,即使在金融危机时期也不动摇;同时不断挖掘内部潜力,降低运作成本,为客户提供更有价值的服务。低作堰,就是节制对利润的贪欲,不要因为短期目标而牺牲长期目标,留存的利润少一些,多让一些利给客户,以及善待上游供应商。”


任正非在参观建筑物时,也经常产生新的灵感。


2004年,华为刚刚从“华为的冬天”里走出来,任正非在公司营销工作会议上讲了这么一个故事:“我曾经带华为高级干部去看客家大屋,也就是土围子,这个土围子能让这么多人活下来?关键是每个土围子都有一口很好的水井,这就是现金流。我们公司高层干部要清醒地认识到现金流的重要性,公司到现在没有崩溃,就是因为我们一直关注现金流不能中断。粮食等物资可以储存起来,但人没有水就不能生存。”任正非从客家土围子的一口水井,洞察到企业经营中现金流的重要性。


在一次参观埃及金字塔时,任正非在展厅里发现一根陈列在橱窗里的4000多年前的大麻绳,其纤维就像DNA螺旋结构一样拧在一起,至今还拧得紧紧的,这给任正非很大启发。

拧麻花一样的做法在华为的日常工作中处处可见:长期增长与短期利润、扩张与控制、集体奋斗与尊重个性、集权与分权等,这些都是共同推动企业发展的两股力量,同时也是经营管理中的矛盾。这种对立统一的矛盾管理方式被任正非形容为“拧麻花”:一个往左使劲,一个往右使劲,结果是绳子越拧越紧,矛盾双方建立起一种既对立又相互促进的机制,避免走极端。


3

向动物学习:30年练就独特的“动物哲学”


动物,经常在任正非的讲话、华为总裁办电子邮件中被提及。这些动物大致可被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反面学习对象,第二类是正面学习对象。


 第一类动物:反面学习对象


(一)蜘蛛


“黑寡妇”是任正非在2010年研发体系干部大会上讲话时首次提及的动物,这是一种分布广泛的蜘蛛。这种蜘蛛在交配后,母蜘蛛会咬死并吃掉雄蜘蛛,将之作为孵化幼蜘蛛的营养,因此被民间命名为“黑寡妇”。


任正非借此告诫华为人:“华为在与别人合作时,不能做'黑寡妇’……以前华为与其他公司合作,一两年后,华为就把这些公司吃了或甩了。我们已经够强大了,内心要开放一些,谦虚一些,看问题再深刻一些。不能小肚鸡肠,否则就是楚霸王了。我们一定要寻找更好的合作模式,实现共赢。想一想我们走到今天多么不容易,我们要更多地吸收外界的不同思维方式,不停地碰撞,不要狭隘。”


(二)青蛙、老鼠


2004年7月,任正非将一则《蛙鼠殒命》的寓言转载在《华为人》报上,具体内容如下。


一只老鼠在河边玩耍时,遇见一只英俊的青蛙,青蛙口若悬河地向老鼠介绍游泳的快乐、漂流的趣味及沼泽地里发生的奇闻逸事,老鼠则向青蛙讲述岸边的风景和田间丰富的物产,它们被对方深深地吸引。


开始时,老鼠带着青蛙在地面上旅行,它们在一起十分开心,但到了池塘边上,老鼠犯愁了,它不会游泳,这时青蛙善解人意地说:“不要害怕,我会帮助你的。”它让老鼠将爪子搭在自己的后脚上,然后用芦草紧紧地将彼此绑在一起,就这样,它们高兴地开始水上旅游。


这时,一只老鹰看见它们,俯冲下来抓老鼠,青蛙赶紧往水里潜,但因为老鼠抱住了其后腿,青蛙的速度大打折扣,最后老鹰抓住了奄奄一息的老鼠,又因为芦草将它们紧紧地绑在一起,所以青蛙也成了老鹰的战利品。


2004年,刚刚走出“华为的冬天”的华为,面临各种并购合作的机会。任正非希望通过这则寓言,告诫华为管理层,在企业并购潮掀起时,要始终保持头脑清醒,要注意保持发挥双方各自的优势,一定要警惕合作可能会使双方在特定时刻丧失各自的优势,不要让《蛙鼠殒命》的悲剧故事在经营领域里上演。


第二类动物:正面学习对象


(一)萤火虫


任正非呼吁大家向“萤火虫”学习,他说:“华为的光辉是由数千只微小的'萤火虫’点燃的。'萤火虫’拼命发光时,并不考虑别人是否看清了它的脸,光是否是它发出的。没有人时,它们仍在发光,保持着华为的光辉与品牌,默默无闻,毫不计较。如果不是每一只萤火虫都在拼命闪光,华为就会晦暗无光。当然,其中既包括我们这些正在闪光的小虫,又包括离开了我们独自高飞的大虫、老虫、小小虫……他们都曾贡献。”平凡的人在平凡的岗位上汇聚起来,就能做出非凡的事。


(二)蜜蜂


有一段时间,华为人曾向“蜜蜂”学习,学习“蜂群战术”。任正非要求平时只需要少数人参与侦察,一旦发现重要敌情,能迅速集结大部队以优势兵力打歼灭战,仗打完能迅速解散,继续投入下一场战斗,灵活地调配全球资源对重大项目的支持。“蜂群”迅速集结与撤离的“一窝蜂”战术也与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的组织模式较为相似。


(三)蚂蚁


除了蜜蜂,华为还向蚂蚁学习。任正非说:“我认为,这个世界就是一个蚂蚁窝,所有人都要像蚂蚁一样一点点地劳动、筑巢,或者像蜜蜂一样一点点地采蜜,才能酿成蜂蜜。人类的今天就是靠所有人一点点地劳动积累而成的,而不是靠某几个人一步登天的。”


任正非之所以把世界比作蚂蚁窝,把人比作蚂蚁,是想表达一个意思:成功没有捷径,唯有长期艰苦奋斗。华为如今取得的成绩正是华为人长期艰苦奋斗的结果。正是在这种奋斗文化的引领下,华为人才能永不忘本,勤劳肯干,华为才能持续把价值做实。


(四)乌龟


2013年10月19日,在华为公司年度工作会议上,任正非发表了题为“用乌龟精神,追上龙飞船”的讲话:“华为就是一只大乌龟,25年来,爬呀爬,全然没看见路两旁的鲜花,忘了经济这20多年来一直在爬坡,许多人都成了富裕阶层,而我们还在持续艰苦奋斗。爬呀爬……一抬头看见前面矗立着'龙飞船’,跑着'特斯拉’那种神一样的乌龟,我们还在笨拙地爬呀爬,能追上它们吗?”


任正非以乌龟精神概括了华为25年来的发展历程,并对未来华为实现持续自我超越保有信心,他强调“乌龟被寓言赋予了持续努力的精神,华为的这种乌龟精神不能变,我也借用这种精神来说明华为人奋斗的理性。我们不需要热血沸腾,因为它不能点燃并为基站供电。我们需要的是热烈而镇定的情绪,紧张而有秩序的工作,一切要以创造价值为基础。”


(五)凤凰


1996年,华为市场部集体大辞职,从而让“烧不死的鸟是凤凰”成为华为流行语,流传至今。


据民间传说,当凤凰生命临近大限之时,便会集于梧桐枝上浴火燃烧,向死而生,在肉体经受巨大痛苦后,它们才能以更美好的躯体重生,这就是“凤凰涅槃”。


凤凰涅槃是一种残酷之美,其重生建立在义无反顾的绝境之上,常用来比喻人们只有经历漫长的时间和世间各种磨难的洗礼后,才能获得重生般的改变。任正非希望借此让华为人理解:伟大的背后都是苦难!


(六)大雁


大雁往南迁徙时,总是数百只、数千只汇集,互相紧贴着列队而飞,人们称之为“雁阵”。雁阵由经验老到的“头雁”带领。加速飞行时,雁阵排成“人”字形;一旦减速,雁阵又由“人”字形换成“一”字形,这是为了长途迁徙而采取的有效措施。


当飞在前面的头雁的翅膀在空中划过时,翅膀尖上就会产生一股微弱的上升气流,排在后面的大雁就可以依次利用这股气流飞行,从而节省了体力。但头雁受到的风阻很大,很容易疲劳,所以在长途迁徙的过程中,雁群需要经常变换队形,更换头雁。这样组织而成的雁阵是自然界中协作最为密切、效率最高的一个群体。


华为的治理结构比较特别,采用高层轮值制,其灵感恰恰就来自雁阵。


4

向植物学习:向下扎到根,向上捅破天


华为的风险管理理念认为:企业应该是植物,不应该是动物,只有把根扎得越深,才能长得越高。植物没有腿,因此不管环境好坏,都要想办法把根扎下去,吸收养分,与环境融为一体,逐渐强大自身。外部环境一定是不确定的,唯一能确定的就是自己必须长成一棵大树。这就是任正非说“美国能做什么我们不能左右,我们只能把自己做好”的原因。



自1987年成立以来,华为一直深耕信息通信领域,不炒房、不炒股、不搞多元化纯财务投资,就像植物“扎根”一片土地一样,唯有追求在这一片土地上快速增长——向下扎到根,向上捅破天。


华为一名退休高管说:"任总是有理想的人。你想想,他是学建筑的。华为全球各大研究所园区建得多漂亮,他在对园林、建筑美学的理解上很有造诣,即便如此,任总在中国房地产行业最辉煌的十多年里,坚决拉住华为人的冲动,硬是没有投资房地产。任总到各地拜访客户时,当地政府不止一次提议给华为批一大块地发展房地产,以华为的实力,房地产也能做得非常好,而且利润会非常可观,但华为就是选择不做,任总每次都微笑着婉拒了对方的好意,说华为人只能赚制造业的辛苦钱。”


就像植物一样,既然不打算横向发展,就必须纵向发展。


2010 年左右,任正非用薇甘菊来比喻这种在一个行业纵深发展到极致的模式。


薇甘菊是一种原产于美洲的野草,是地球上生长最快的植物之一,有些植物学家研究发现其生长速度极快,夸张一点讲,可以达到“每分钟一英里”。它只需要很少的水分、极少的养分就能存活下来,借助一切机会迅速地蓬勃发展。

30多年前的华为,就是一粒渺小得不能再渺小的草籽,在改革开放前沿阵地深圳这片刚刚开荒的热土上,艰难地长成一株小苗,然后一株小苗上长出了几个节点,这些节点都以“每分钟一英里”的速度迅速扩张,从深圳南山的一间单元房起步,走向亚非拉,走进欧洲市场,如今把业务扩展至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服务30多亿人口。


在这一路上,曾经的那些巨无霸竞争对手,比如摩托罗拉、诺基亚、西门子、马可尼、北电、朗讯、阿尔卡特、爱立信等,合并的合并,衰落的衰落,垮掉的垮掉,而华为一骑绝尘成了信息通信制造行业的全球领导者。如果在这一路上,华为没有克制自己的多元化冲动,必然会分散自己的资源和精力,无法聚焦主业,那么它的命运也会像那些衰败的竞争对手一样。这或许就是植物的胜利——人们很少听说寿命超过100年的动物,但寿命超过100年的植物比比皆是。


《华为学习之法》
邓斌/著


5

向数理求解:正态分布、熵增原理、耗散结构


或许因为华为人普遍是理工科背景,任正非在解释经营管理的道理时经常使用数理化定律与干部员工沟通,包括但不限于热力学第二定律、克劳修斯不等式、熵增原理、正态分布、耗散结构等。


比如,任正非在谈到华为的生意经时,用了一个数学曲线正态分布图来解读,他说:“世界上每个东西都有正态分布,我们只做正态分布中间那一段,别的不做了,其他地方很赚钱我们也不做,也卖不了几个。我们就在主航道、主潮流上走,有流量就有胜利的机会。”


对华为管理影响最广的数理化原理,莫过于热力学第二定律。任正非多次呼吁华为人力资源要研究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熵死现象,避免公司过早地沉淀和死亡。


德国数学家、物理学家鲁道夫·克劳修斯于1850年发现热力学第二定律,1865年提出“熵”的概念。在自然社会中,热量可以在任何时候自发地从温度高的物体传递到温度低的物体,但不可能自发地从温度低的物体传递到温度高的物体。换句话说,要维持高温或加温,一定要有外力干预。这种温度传递如果发生在一个封闭系统中,则最终会达到热平衡,失去了温差,无法继续作功,这个过程叫“熵增”,最后状态就是熵死。


任正非在一次与黄卫伟教授交流管理话题时,听取了黄卫伟教授就热力学第二定律做的分享,受到很大启发,他说:"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有着同样的规律。对企业而言,企业发展的自然法则也是熵由低到高,逐步走向混乱并失去发展动力。”


熵,原本是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概念,却被任正非用于研究企业的发展之道,成就了华为独特的思想文化、价值观和发展战略。如果理解了这点就会明白,为什么任正非经常把“华为”和“灭亡”两个词关联起来。


热力学第二定律是封闭系统的自然规律,走向灭亡成为必然,这让人非常悲观和感到绝望。有没有破解之道?有!



在鲁道夫·克劳修斯发现热力学第二定律的100年之后,比利时物理化学家普利高津,1969 年提出“耗散结构”理论震惊世界,并因此获得1977年诺贝尔化学奖。


普利高津认为,避免熵死的方法之一就是建立耗散结构——这是在不违背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情况下提出的破解之道。耗散结构就是一个远离平衡的开放系统,通过不断与外界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在耗散过程中产生负熵流,从原来的无序状态转变为有序状态,这种新的有序结构就是耗散结构。


任正非甚是认可上述原理,他认为,企业要想生存就要逆向作功,把能量从低到高抽上来,增加势能,如此就能持续发展,于是诞生了“厚积薄发”的华为理念;人的天性就是要舒服,但是这样企业如何发展?于是诞生了“以奋斗者为本”“长期艰苦奋斗”的华为理念;钻研技术研究的人喜欢自己关起门来研究,慢慢就有可能变得沾沾自喜,只有走出去与业界技术大咖交流时,才会意识到巨大的差距,于是诞生了“一杯咖啡吸收宇宙能量”的华为理念。


为了达到熵减,持续恢复活力,耗散结构的构建必不可少,但建立耗散结构的过程是很痛苦的,因为它是对抗人性的逆向作功,人性永远偏好自由。任正非正是深刻理解了以上原理,通过洞察人性,激发出华为人的生命活力和创造力,才使得组织始终充满活力。


6

学习文史哲:无用之用,方为大用


管理者应该如何提升管理水平?国内管理者读得最多的是经营管理类书籍,国外管理者则爱读文史哲类书籍。


我对华为长达 17 年的研究发现,任正非很少鼓励干部读纯管理类书籍,却对历史、军事、哲学等人文类的书籍情有独钟。掌握各类管理技能固然很重要,但要想达到一个较高的境界,仅此是远远不够的。


原因在于,管理不是黑与白,而是灰色的,它是一门科学,同时也是一门艺术,而各种艺术的最高境界是相通的。


文史哲类知识被称为“无用之用”,它不但让我们开阔眼界,培养更大格局,感受时空的深邃和浩渺,敬畏市场、敬畏环境;更培养我们面临扑朔迷离的局面时能一针见血、直击本质,靠底层逻辑开展市场竞争,而不是战术层面的竞争。那些世界 500 强企业管理者面对棘手管理难题的游刃有余令我们心生敬意,这与他们的“功夫在诗外”分不开。


2001年前后,任正非给高级干部开设“华为公司哲理系列讲座”,邀请了多位文史哲领域著名学者讲授中国文化、中西文化比较及近代西方哲学等课程。


除了讲座,华为还擅长借助影视剧等学习、领会文史哲知识。任正非曾多次向华为高管推荐电视剧《大秦帝国》。这是根据作家孙皓晖的长篇小说改编的大型电视剧。2017年,任正非邀请孙皓晖到华为深圳总部,给华为高管们做了一场题为“大秦帝国对现代企业的历史启示”的重磅讲座。


孙皓晖在华为讲座中强调中华民族拥有的虎虎霸气和改天换地的创造力,鼓舞华为人争当民族复兴先锋。而伟业绝不是一蹴而就的,其中蕴藏着秦穆公、秦孝公、秦始皇等几代人的不懈努力,提醒华为人伟大的背后都是苦难。同时,秦帝国从正式建立到轰然倒塌,只有短短15年,启发华为管理者始终要有“冬天”的心态,时刻葆有强烈的危机意识。


讲座期间,任正非还专程设茶座款待孙皓晖一行,两位对法家思想无比崇敬的老人畅谈大秦,谈笑风生,相见恨晚。

相关阅读:任正非电邮讲话【2016】067号《为祖国百年科技振兴而努力奋斗》


从科技的角度来看,未来二、三十年人类社会会演变成一个智能社会,其深度和广度我们还想象不到。就如IBM的主席沃森当年说的“我觉得全世界可能只需要五台计算机吧”。比尔盖茨1981年预测“内存640K足够了”。我们也不能构想未来信息社会的结构、规模、形式。随着生物技术的突破,人工智能的使用……,为满足信息流量爆炸的传送与处理,从而促使石墨烯替代硅时代,引发电子工业革命,其汹涌澎湃,巨浪滔天,我们无法想象。我们一片迷茫。越是前途不确定,越需要创造,这也给千百万家企业公司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会。我们公司如何去努力前进,面对困难重重,机会危险也重重,不进则退。如果不能扛起重大的社会责任,坚持创新,迟早会被颠覆。重大创新风险大,周期长,更需要具有造福人类社会的远大理想。 


1

大机会时代,千万不要机会主义,一定要有战略耐性


人类社会的发展,都是走在基础科学进步的大道上的。而且基础科学的发展,是要耐得住寂寞的,板凳不仅仅要坐十年冷,有些伟大的人,一生寂寞。基因技术也是冷了几百年,才重新崛起的。华为有八万多研发人员,每年研发经费中,约20~30%用于研究和创新,70%用于产品开发。我们已将销售收入的14%以上用于研发经费。未来几年,每年的研发经费会逐步提升到100~200亿美元。


华为这些年逐步将能力中心建立到战略资源的聚集地区去。在世界建立了26个能力中心,逐年在增多,聚集了一批世界级的优秀科学家,他们全流程地引导着公司。这些能力中心自身也还在不断地发展中。


华为现在的水平尚停留在工程数学、物理算法……等工程科学的创新,尚未真正进入基础理论研究。随着逐步逼近香农定理、摩尔定律的极限,而世界面对大信息流量、低时延的理论还未创造出来,华为已感到前途茫茫,找不到方向。华为已前进在迷航中。重大创新是无人区的生存法则,没有理论突破,没有技术突破,没有大量的技术积累,是不可能产生爆发性创新的。


华为正在本行业逐步攻入无人区。无人区,处在无人领航,无既定规则,无人跟随的困境。华为跟着人跑的“机会主义”高速度,会逐步慢下来,创立引导理论的责任已经到来。华为也不能光剪羊毛,谢谢西方公司前三十年对华为的领航。


华为过去是一个封闭的人才金字塔结构,我们已炸开金字塔尖,开放地吸取“宇宙”能量,要加强与全世界科学家的对话与合作,支持同方向的科学家的研究,积极地参加各种国际产业与标准组织,各种学术讨论……,多与能人喝喝咖啡,从思想的火花中,感知发展方向。巨大的势能的积累、释放,才有厚积薄发。随着突破越来越复杂,跨界合作越来越重要,组织边界要模糊化,专业边界也要模糊化,培育突破的土壤。


内部对不确定性的研究、验证,正实行多路径、多梯次的进攻,密集弹药,饱和攻击。蓝军也要实体化。并且,不以成败论英雄。从失败中提取成功的因子,总结肯定,表扬,使探索持续不断。对未来的探索本来就没有“失败”这个名词。猴子在树上时,世界就没有路;成为人后才走出曲曲弯弯的小路;无数的探险家,才使世界阡陌纵横。没有一个人能走完世界,走一段路的探险家就是英雄。从欧洲到亚洲的路上,沉没了350万艘船舶,那些沉在海底的人,是全球化的英雄。不完美的英雄,也是英雄,它鼓舞人们不断地献身科学,不断地探索。使“失败”的人才、经验能继续留在我们的队伍里,我们会更成熟。我们要理解歪瓜裂枣,允许黑天鹅在我们的咖啡杯中飞起来。创新本来就有可能成功,也有可能失败。我们也要敢于拥抱“颠覆”,鸡蛋从外向内打破是煎蛋,从里面打破飞出来的是孔雀。现在的时代,科技进步太快,不确定性越来越多,我们也会从沉浸在产品开发的确定性工作中,加大对不确定性研究的投入,追赶时代的脚步。我们鼓励我们几十个能力中心的科学家,数万专家与工程师加强交流,思想碰撞,一杯咖啡吸收别人的火花与能量,把战略技术研讨会变成一个“罗马广场”,一个开放的科技讨论平台,让思想的火花燃成熊熊大火。公司要具有理想,就要具有在局部范围内,抛弃利益计算的精神。重大创新是很难规划出来的。固守成规是最容易的选择,但也会失去大的机会。


干部、专家,我们不仅仅是以内生为主,外引也要更强。我们的俄罗斯数学家,他们更乐意做更长期挑战很大的项目,与我们喜欢短期成功的中国人结合起来;日本科学家的精细,法国数学家的浪漫,意大利科学家的忘我工作,英国、比利时科学家领导世界的能力……,会使我们胸有成竹地在2020年销售收入超过1500亿美元。


2

遵纪守法,努力成为一个全球化的企业


四中全会的法治化、市场化的决定,是中国百年振兴的纲领,我们坚决拥护。几十年后我们会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对世界做出更大的贡献。华为的市场已覆盖170多个国家与地区,法律遵从是我们在全世界生存、服务、贡献最重要的基础。我们不仅要遵守各国法律,联合国决议,而且在敏感地区视美国国内法为国际法。不然,我们就不可能全球化。


当前世界风云变幻,危机重重。我们要严格的遵纪守法,用法律遵从的确定性,来应对国际政治的不确定性。要严格的管制内、外合规,严守商业边界。


在知识产权方面,我们的“核”保护伞覆盖了世界所有的地区与我们所有的产品,进入任何市场已无障碍。但我们的干部年轻,从青纱帐里,走向世界舞台,还有诸多的短处。我们建立了一批曾经是地区部总裁,有资历的代表处代表组成的多个国家的子公司董事会,主管内、外合规,履行监督职责,实行个人负责制。即不需要集体讨论(集体讨论是建设性问题),就可以对可能会引起重大危机的问题,发起攻击,这就是他们的忠诚。他们的表彰、提拔、奖励公司不管,对他们的弹劾、批评,必须被最高层批准,从而约束了一群无知青年组成的庞大市场队伍,成为一支有组织、守纪律、英勇奋斗的“军队”。


我曾经提议过表扬法务队伍是国际一流队伍,应领国际一流薪酬,遭常务董事会否决。他们说,法务部打官司是国际一流的,建设性还不行。因此,法律遵从的队伍建设正在逐步加强。


我们越快速发展,风险越大。我们自身运行风险也极大。我们所处的170多个国家与地区中,总会有战争、疾病、货币……等风险。我们已在伦敦建立了财务风险控制中心,去年管理了178个国家、145种货币、5万多亿人民币的结算量的风险,把损失降到最小。即将在东京、纽约同时建立财务风控中心,用这些国际优秀人才,来管理控制公司的资金运行、合同、项目管理风险。已取得不小成效,为全球化奠定了基础。


3

国家的政策政有利于“用最优秀的人去培养更优秀的人”


用什么样的价值观就能塑造什么样的一代青年。蓬生麻中,不扶自直。奋斗,创造价值是一代青年的责任与义务。


我们处在互联网时代,青年的思想比较开放、活跃、自由。我们要引导和教育,形成一支主流团队,为未来的领袖,作好准备。也要允许一部分人快乐地度过平凡一生。现实华为奋斗在一线的骨干,大多是80后、90后,特别是在非洲、中东疫情、战乱地区、阿富汗、也门……。80后、90后是有希望的一代。近期我们在美国招聘优秀中国留学生(财务),全部都要求去非洲,去了艰苦地区。华为的口号也是“先学会管理世界,再学会管理公司”。


我们国家百年振兴中国梦的基础在教育,教育的基础在老师。教育要瞄准未来。未来社会是一个智能社会,不是以一般劳动力为中心的社会,没有文化不能驾驭。若这个时期同时发生资本大规模雇佣“智能机器人”(过去的机器人,是机器,不是人。未来的机器人,是“人”,不是机器,智能机器人有自我学习能力),两极分化会更严重。这时,有可能西方制造业重回低成本,产业将转移回西方,我们将空心化。即使我们实现生产、服务过程智能化,需要的也是高级技师、专家、现代农民……,文化不高的劳动力将失业。因此,我们要争夺这个机会,就要大规模地培养人。


今天的孩子,就是二、三十年后冲锋的博士、硕士、专家、技师、技工、现代农民……,代表社会为人类去做出贡献。因此,发展科技的唯一出路在教育,也只有教育。我们要更多关心农村教师与孩子。让教师成为最光荣的职业,成为优秀青年的向往,“用最优秀的人去培养更优秀的人”,应成为基本国策。


(本文参与讨论修改的人员:徐直军、陈黎芳、丁耘、朱广平、党文栓、彭勇、殷志峰、徐文伟、白志东) 



点击“阅读原文”立即购买《华为学习之法》

书享界
华为管理培训·数字化转型培训。华为原中国区规划咨询总监、《学习华为三部曲》《华为数字化转型》《管理者的数字化转型》作者邓斌先生创办。商务助理 V xin号:15014156681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