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病科
冬至暖,烤火到小满
12月21日就是今年入冬后的第四个节气——冬至。天气更冷,昼时更短。根据冬至的节气特点,中医认为应当顺应“冬月闭藏”的特性,调整自己和家人的起居和饮食。有哪些养生妙法呢?一起来看看吧。
藏
冬季以“封藏”为本,养生的重要原则是“养肾防寒”。肾是人体生命的原动力,肾气旺,生命力强,机体才能适应严冬的变化。
“睡要睡好冬至夜,玩要玩好夏至天。”冬季应早睡晚起,保证充足的睡眠,益于阳气潜藏,阴精蓄积。亥时(21~23点)上床,子时(23~次日1点)深睡,如此阳气入阴,与一阳相合,便得一刻千金的好睡眠。早睡了但可以晚起,等到太阳升起、阳气逐渐强盛时候起床,可以避免寒气伤到阳气。
穿
头暖
从中医角度来说,头为“诸阳之汇”,也是应该重点做好保暖的部位。尤其是有心脑血管基础病的人,头部保暖更加重要,对预防脑卒中等很有帮助。头部暴露受寒冷刺激,血管会收缩,易引起头痛、感冒和胃肠不适等。
背暖
寒冷的刺激可通过背部穴位影响局部肌肉或传入内脏,危害健康。背部受凉除了引起腰酸背痛外,还可通过颈椎、腰椎影响上下肢肌肉及关节、内脏,引起各种不适。
脚暖
俗话说“寒从脚下起”,脚离心脏最远,血液供应慢而少,皮下脂肪较薄,保暖性很差。一旦脚部受寒,可反射性地引起上呼吸道黏膜内的毛细血管收缩,纤毛摆动减慢,抵抗力下降。此时病毒、细菌乘虚而入,便可引发身体不适。
补
白萝卜有“赛人参”的美誉,中医认为它能下气、消食、除疾润肺、解毒生津、利尿通便。冬季干燥,容易上火,高血压患者也适合吃萝卜降压。
梨——润肺通便
梨的特点是汁水多,具有润肺通便的功效。
冬至时节极易出现脾肾阳虚或脾肾两虚的症状,脾阳虚表现为纳呆腹胀、腹痛绵绵、大便溏薄等。肾阳虚表现为畏寒肢冷、腰膝酸软冷痛、精神不振、小便频多等。
中医疗法
自古有“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的说法,冬至后天气寒冷,人体阳气内敛,气血运行缓慢,因此易生疾病。此时三九天慢性病患者可以通过贴服艾灸用药物刺激局部经络穴位来达到振奋阳气,疏通经络,调整腑脏功能的作用。
点分享
点点赞
点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