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秋天接近尾声,从霜降开始,气温骤降,昼夜温差进一步增大,地上的水汽凝结成霜,此时气候偏凉,秋燥明显,多见凉燥,凉燥束肺,肺气失宣,津液不布,痰湿内阻,易出现咳嗽痰稀、鼻塞咽干等症。
给大家推荐一张
秋日温润理肺良方
——杏苏散
茶饮方需在
专业中医师的辨证施治下,
根据个人需求及体质情况
开具与饮用。
坐诊时间:
每周一至周五
上午8:00--11:30
下午13:00--16:30
挂号提前15分钟结束
国定节假日停诊
坐诊地点:
长江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三楼中医科各诊室
中心地址:
宝山区通河路639号
杏苏散
苏叶6g 杏仁6g 前胡6g
桔梗3g 枳壳3g 半夏6g
橘皮3g 茯苓6g 甘草3g
生姜3片 大枣3枚
将上述药材按照一定比例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清水,大火煮沸后转小火慢炖20分钟,待药材充分释放其有效成分后,滤去药渣,取汁即可。
本方出自清·吴瑭《温病条辨》,具有轻宣凉燥,理肺化痰之功效,主治外感凉燥证。方中苏叶辛温不燥,发表散邪,宣发肺气,使凉燥之邪从表而解;杏仁苦温而润,降利肺气,润燥止咳,二者共为君药。前胡疏风散邪,降气化痰,助苏、杏轻宣达表而兼化痰;桔梗、枳壳一升一降,助杏仁理肺化痰,共为臣药。半夏、橘皮燥湿化痰,理气行滞;茯苓渗湿健脾以杜生痰之源,甘草合桔梗宣肺利咽,共为佐药。生姜、大枣调和营卫、通行津液,为使药。本方乃苦温甘辛之法,正合《素问·至真要大论》“燥淫于内,治以苦温,佐以甘辛”的理论。
燥邪可分为“温燥”和“凉燥”,要想取得较好的润燥效果,首先就要分清温、凉。通常情况下,初秋气候偏热多见温燥,而深秋气候偏凉多见凉燥;南方秋天热气依盛,多为温燥,北方秋天暑热已退,多为凉燥。燥邪的“温、凉”之分,除了与气候、地域有关,与人体本身体质禀赋也有着密切的关系。
对于温燥,饮食养生侧重甘凉濡润、润肺生津。对于凉燥,养生侧重温润、补肾益肺。“温燥”和“凉燥”应区别对待,否则越治越燥,我们千万不能掉以轻心,更不能盲目治疗哦!
供稿:沈慰
编辑:胡贵珍
审核:卞蓉民、明美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