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丰台区小学班主任资格培训班第四场研修活动在丰台区教育科学研究院举办。参加本次小学组研修活动的班主任共64人,丰台教科院德育研究室刘昱秋主持活动。
在“今天我抛砖”的班主任交流互动环节,大家围绕主题“新接班,如何让家长知道孩子遇到了一位好老师”展开探讨。来自丰台区第五小学新发地分校的石爱萍向各位班主任作了题为《让家长听见教师的热情》的分享。石爱萍在班级情况调研的基础上,理清了作为新任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面临的挑战,也进一步了解了家长的需求。在班主任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她通过“正面形象树立”和“正向反馈达成”两大工作思路与家长进行积极沟通,通过“耐心、热心、冷静”的工作方法获得家长的信任与支持。并且,她细心关注到班级中每一位孩子的成长生活,让孩子在学校快乐学习,注重树立班级中多维度正向评价的积极导向,让每个孩子都有获得感、参与感和成就感,最终实现在新接班级中快速建立良好班级文化和互信家校关系的工作目标。
丰台区长辛店第七小学的薛皓月作《良师筑梦,遇子成歌》分享。她用“发一发”“讲一讲”“帮一帮”“笑一笑”概括分享了四个行之有效的工作方式。“发一发”,即向家长常态播报学生在校生活;“讲一讲”,即向家长常态播报学生学习状态;“帮一帮”,即想家长之所想,急家长之所急;“笑一笑”,即时而调剂育人焦虑气氛。这些“妙招”既让家长体会到教师的付出与平等认真的对待每一位学生的工作态度,增进了家校间的互信理解,也增强了班级凝聚力形成了团结友爱的班级文化。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云岗小学的王泽豪作《携共同所爱,赴温暖旅程》分享。王老师从“做好新接班级交接工作”“熟悉家长、建立信任”“熟悉孩子、建立感情”“做好任课教师之间的配合”和“建立班级常规”五个方面展开分享,向各位班主任展示了五个方面的具体做法。通过分享,她鼓励各位班主任要与家长真诚沟通、展示自己的专业能力、要多鼓励孩子,看到孩子的进步成长、并且要主动和科任老师沟通,遇到事情积极商量,互相帮助。她建议各位班主任在面对新接班级时,既要对前任班主任做得好的方面学习借鉴,总结出有效的经验。同时还要按照自己的节奏做好班级管理工作,避免孩子在过渡适应期出现常规混乱的现象。
在主题讲座分享环节,首医大附小艺术实验小学的崔芳园为各位班主任带来了《目标引航,“YU”见美好——基于班级目标的班级活动设计》的主题讲座分享。崔芳园从“如何让遇见变为预见”“如何在遇见中育见”“在预见后怎样设计育见”和“育见之后,域见变彧见”四个启发性问题为引,展开了班主任如何确定班级目标、如何依据班级目标进行班级活动设计以及如何对班级活动的效果进行评估的详细解释。通过她的分享,各位班主任收获到了在班级目标的制定中,既要体现“人文关怀”,还要注意“班级文化”的打造;在班级活动的设计中,既要实现学生主体与活动实施的统一,还要实现活动情感与理论支撑的统一;既要在活动过程中实现深度与广度的统一,还要把握好“有序”和“无序”间的统一。在活动反思时,要注意不要被班级目标困住,学生发展的每一个阶段有每一个阶段的使命、要针对每位学生的个人偏好(兴趣、特长、性格等)为班级活动赋能。在讲座分享的结语部分,崔芳园激励各位班主任要进一步聚焦个人职业发展与成长,只有班主任队伍不断发展,才能更好地助推班级建设的改变。
刘昱秋向各位班主任作题为《把握新时代家校共育的五种逻辑》的分享。刘昱秋从家校共育的“实践、理论、价值、情感、技术”五个逻辑出发,向各位班主任系统介绍了在开展家校共育实践活动中,问题逻辑应该以问题意识和家校共育中所遇到的问题解决为重要起点和落脚点。家校共育的理论逻辑注重反思和关注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期待和需求,并学会换位家长立场、立足学校职责,做好家校共育的桥梁和纽带。家校共育的价值逻辑强调在开展家校共育的工作时,不仅要将家校共育视为一项具体的工作或活动,而更应把它看成一种理念、文化或态度,渗透到学校的日常工作中去。唯有班主任在家校工作中的持续思考和与家长的真诚沟通,才能将家校共育工作做好、做出特色、做出成效。家校共育的情感逻辑强调在家校共育过程中多元主体情感交流的重要性,他认为建立在信任与理解基础上的合作关系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加强情感联结,家庭和学校能共同承担起教育使命,为学生的未来铺就更为坚实的基础。在家校共育的技术逻辑方面,刘昱秋还提醒各位班主任要会用、并要用好家校共育的技术问题。不仅要学会用方便快捷的微信、电话等方式做好沟通,更不能忽视与家长的“见面之情”。“见面”本身即是一种友善和尊重的表达。学校、教师与家长之间在孩子教育问题上的相互理解、信任和团结,这是一切成功教育的基础条件。
本次丰台区小学班主任资格培训班第四场研修活动在各位班主任热烈的学习氛围和积极的讨论互动中顺利完成。通过本场培训活动,各位班主任既获得了充实丰富的班级活动设计和家校共育实践的系统性知识,还在讨论互动中互相交流了带班心得与体会,收获了同伴成长与支持的力量,为后续班主任工作的有效开展与持续学习埋下了希望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