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瞭望东方周刊》记者简宏妮 编辑顾佳贇
2024年2月5日,在位于武汉中国光谷的光电器件研发制造商——武汉光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工作人员在光模块生产线作业(肖艺九/摄)
“湖南造”工程机械刷新多项“全球之最”,产业规模连续13年全国第一;“河南造”盾构机打破国际垄断,产销量连续7年世界第一;湖北是全国最大的光电子芯片研发生产基地、全球最大的光纤光缆研制基地,正在奋力打造世界级光电子信息产业集群……
制造业为立国之本、强国之基。中部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制造业规模约占全国1/5。
2024年3月召开的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要求中部地区“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在产业上,当前中部地区产业优势明显,既有轻工业、也有重工业,在部分产业上已经形成比较优势,同时科教资源丰厚,人才潜力很大。”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刘勇说。
中部地区如何主动融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如何统筹好传统产业、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挺起发展的硬“脊梁”?
“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中部地区可以从三方面发力:以装备制造业优势为依托,发展新技术和数字经济;把握历史机遇,前瞻布局人工智能、量子科技、未来健康等未来产业;利用区位优势,积极对接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区域产业转移和技术转化,通过创新飞地、产业飞地等方式布局特色产业。”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教授曹贤忠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向数智化转型
在河南的一家现代化生猪养殖场内,电子屏上实时显示猪群信息、猪舍温湿度,以及饲喂、通风、喷淋、巡检等智能设备的运行情况。“一屏观千里,一键控冷暖”,这里鲜见饲养员身影,取而代之的是智能环控设备、巡检机器人、智能饲喂器等高科技装备。
养殖业智能化,离不开河南众诚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众诚科技”)提供的技术支持。作为一家河南本土企业,众诚科技始创于1993年,是首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之一,如今已成长为以数智化综合解决方案在A股上市的高新技术企业。
谈及公司发展,众诚科技解决方案部总经理王志刚感慨万千。他从深圳转战郑州,加入众诚科技,亲历并见证了公司的高速成长与蜕变。
“我们利用前沿的数字孪生技术,配合智能化设备和大数据云平台,成功实现了养殖环境的自动化监控与远程控制。通过大数据智能分析,公司能够为养殖业的决策提供强有力的科学依据,大大提升了养殖效率和效益。”王志刚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王志刚认为,河南是传统农业大省,在中部加快崛起的历史机遇中,河南若能发挥好交通枢纽等优势,在产业数智化升级方面发力,包括农业在内的众多传统产业都将迎来高质量发展的春天。
通过数智化改造,实现新旧动能转换,对中部地区来说,既是企业的急切诉求,也是政府的坚定决心。一些省市区由主要领导亲自上阵当“链长”,“顶格”推进产业转型发展;瞄准产业链价值链高端,推动“智改数转”步入快车道。
总部位于长沙的三一集团拿出100多亿元进行数智化改造,打造全球重工行业仅有的两家“灯塔工厂”。“灯塔工厂”作为全球制造业的最高标杆,由世界经济论坛与麦肯锡联合遴选,象征着全球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的巅峰水准。
三一集团董事长向文波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在新一轮竞争中,要么翻身,要么翻船。随着信息产业的发展,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是当务之急。未来,三一重工将力争做智能制造转型的标杆,成为新时代的领跑者,不做淘汰者。
“没有夕阳产业,只有落后的技术和生产方式。”三一重工泵路事业部工艺所所长刘祥举说。在工程机械行业,三一重工长沙18号工厂是矗立的产业地标。在这座“灯塔工厂”里,从一块钢板到一台泵车的全部生产流程,几乎全部实现数智化。1540个传感器、200台全联网机器人,在5G+工业互联网的“智慧大脑”控制下,可以生产260多种不同的工程机械装备,相比传统制造方式,单位制造成本降低近30%。
2024年5月22日,位于湖南长沙的三一重工18号工厂内机械臂在进行无人化焊接作业(白田田/摄)
2024年10月8日,湖南韶山迎来了全球风电行业的重要时刻——三一重能叶片工厂通过认证,成为世界首座风电行业数字化制造“灯塔工厂”。
过去,风电叶片生产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生产过程中需要大量人工铺层、灌注、打磨、喷漆等工序,生产效率低且难以保证质量。世界经济论坛发布新一轮“灯塔工厂”名单时介绍,为了解决大型风机叶片生产和运输过程中的各项挑战,三一重能部署了29个第四次工业革命技术用例,包括人工智能和智能自动化,将产品缺陷减少了20%,将生产效率提高了33%,将交付时间缩短了34%,展示了数字技术对清洁能源发展的巨大影响力。
瞄准未来发力
“这款传感器用于检测烟雾,这款用于检测气体泄漏,这款用于生产智能马桶……”在汉威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展厅里,面对琳琅满目的传感器,品牌部工作人员兴致勃勃地向访客介绍,“如果将智能设备比作一个人,那么传感器就是人的五官。”
2024年5月,汉威科技SMT贴片车间
在郑州智能传感器实验室里,科研团队正在加紧研发一款可以用到人形机器人身上的“电子皮肤”——柔性触觉传感器。以智能传感谷为代表,目前郑州集聚了约3000家高端传感器和配套企业,年产值300亿元。
给一条4K广告片做渲染,通常要花上几天时间。如今,在位于长沙的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运用“视频超算”,只需要一顿饭的时间就能搞定,效率提升百倍以上。这得益于园区企业与国防科大计算机学院共同建设的全球第一台“视频超算”。将13PF(PetaFLOPS,即每秒浮点运算次数达到1015次)的超强算力转化为生产力,让音视频产业实现流水线式工业生产,极大提升了音视频内容产出能力。
湖南是“银河”“天河”超级计算机的发源地,目前全省总算力超5500PF,位居全国前列。在强大算力支撑下,湖南正在做强全国首个自主可控的计算产业集群,推动信创从“首创”迈向“首位”;每年实施10个重大科技攻关、10个应用示范项目,推动北斗从“天边”走向“身边”;依托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打造全国领先的音视频产业集群。
2014年,中部地区拥有创新型产业集群16个,2023年上升到50多个,在全国总数中占比为27%。同时,中部地区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占全国比重分别达到27.3%和17.8%。
瞄准未来,厚积薄发。2024年前三季度,中部六省除山西外,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均呈两位数增长。其中,湖北省表现最为强劲,前三季度,湖北省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5.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6个百分点。新质生产力相关产业增势强劲,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35.8%。
“新兴产业具有高技术含量、附加值高、带动性强、发展前景好等显著特征,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重中之重。”曹贤忠说。随着半导体、通信设备、电子元件等新兴产业从东部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中部六省要立足禀赋优势,重塑产业生态,积极抢位新一轮高科技产业制高点。
引“链主”,筑高地
世界最高端的三维五轴激光加工机床,过去一直依赖进口。湖北支持华工科技等3家“链主”企业牵头,组织100多家企业和科研机构联合攻关,终于打破国外垄断。目前,全国70%的三维五轴激光加工机床都是“湖北造”。
2021年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统筹规划引导中部地区产业集群(基地)发展。包括声谷、光谷在内的中部产业集群,正在加速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科创能力不断提升,为中部崛起筑起产业高地。
2024年10月5日,中钢网成立行业首家直播基地
2009年,从事钢贸生意的南阳企业家姚红超决定转型互联网,并于当年在北京成立了中钢网。姚红超回忆说,自己当时的目标是“让买家不论身处人口稠密的河南,还是地广人稀的新疆,都可以通过网站实现比货、选货和下单”。
“钢铁工业是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产业,给钢材行业加上互联网的翅膀后,能够有效解决钢材交易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运输成本高等问题。”河南中钢网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姚红超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2021年,在京创业12年的姚红超作出一个重大决定:将企业总部迁往郑州。“我是河南人,以前大家认为中部地区是互联网的‘盐碱地’,这些年,我看到家乡的科创环境不断变好,新兴产业不断聚集。”姚红超说。
2024年7月,中钢网被评定为郑州市先进制造业产业链“链主”企业。姚红超介绍说,截至目前,中钢网已引进90家企业入驻郑州金水区中钢网钢铁交易产业园,淘钢网、卓钢链、安徽徽商集团等均在此列。“我们正在考虑如何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发展,既然当了‘链主’,就一定要发挥好引领作用。”姚红超说。
南京大学长江产业发展研究院教授刘志彪提出,区域特色优势产业集群有利于促进人才、商品资源要素和政策在特定地域上的集聚,进而形成由多种类型企业、服务机构和管理部门同向集聚、协同运转、有机融合的产业综合生态圈。“要大力鼓励具有市场和技术优势的各类企业充当区域产业集群的‘链主’,同时要健全‘链主’治理机制。”刘志彪说。
中部各地应如何因地制宜打造特色之“链”?“从产业特色和示范引领作用来看,长株潭都市圈打造工程机械、轨道交通等产业集群;武汉都市圈打造光电子信息、生命健康等产业集群;南昌都市圈打造中医药大健康、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集群;合肥都市圈打造新型显示、智能电动汽车等产业集群;郑州都市圈打造汽车及装备制造、现代食品制造等产业集群;山西中部城市群打造新材料、节能环保等产业集群。”曹贤忠建议。
国家发展改革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政策研究部城镇化研究室主任孔翠芳认为,从地方来看,各地要根据自身资源禀赋条件,因地制宜,实现多种国家战略叠加融合起效,拓展经济增长空间,实现自身目标定位。
企业出题,联合答题
8年前,亿达中国安排团队考察郑州产业项目,并最终委派团队在郑州高新区开发建设产业园。
亿达集团成立于1984年,是集园区开发、园区运营、工程建设、物业管理等业务于一体的综合性集团化企业。
“刚来的时候,这里是一片荒地,周围是菜地、鱼塘。”亿达中国副总裁、亿达郑州董事长李兵告诉《瞭望东方周刊》,最终打动他和团队的,是这里“有干事的氛围”——科技型小微企业众多、距离郑州大学本部不到3公里,产学研氛围浓厚。
从2016到2018年,亿达郑州团队花费1年半的时间走访了3000多家企业。“主要就是了解企业的战略规划和实际需求。建园区、盖房子都容易,但我们不想以传统方式向企业租办公楼来收租金,我们想找到跟企业之间更深度的链接,做有生命力的园区。”李兵说。
郑州森鹏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森鹏电子”)是国内领先的商用车电控系统和信息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也是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
“森鹏电子入驻郑州亿达科技园前,我们详细了解了企业研发、生产和办公的需求,为企业量身定做了展厅、仓库、生产线、实验室等,帮助企业在园区对接产业链上下游伙伴。”李兵说,“个性化定制可以精准满足企业发展需求。此外,我们联合多个股份制银行,采取多种模式,为企业提供多种贷款支持,让企业以最低成本入园。”
近日,郑州亿达科技园又迎来好消息:获评郑州市“三星”小微企业园。作为一家专注于高新技术创业服务的园区,此前园区还评上了国家小微企业创新创业示范基地、河南软件产业园区、郑州高新智慧岛等。
在郑州高新区,亿达科技园不是个案,截至目前,高新区已建成小微企业园8个,在建12个,计划开工2个。
李兵曾经参与过多个地区的产业园区开发建设和招商运营工作。“我在武汉也工作过,十年前,武汉软件信息服务业的产值远远达不到今天的规模,如今已迎来快速增长。在郑州、武汉这些中部城市身上,我真切感受到了科创企业、小微企业聚沙成塔的巨大力量。”李兵说。
聚沙成塔,联合攻关,这也是湖北科创供应链线上平台的“日常”。
“我公司需要技术、人才”“我是技术方,我能提供技术方案”,打开湖北科创供应链线上平台,从光学系统研发到纳米材料开发,从共享养猪到蘑菇种植,一条条技术、人才、金融等对接信息不断滚动上新。这个被称作“科创淘宝”的平台,由企业出题发榜,各界联合揭榜答题。
湖北科创供应链有限公司董事长姚建青告诉《瞭望东方周刊》,目前平台已入驻企业4.7万余家,总共发布了2.9万余条需求,已完成了7800余例合作对接。通过“以需定研”、以“用”为导向的新模式,一桩桩高校院所与企业的“姻缘”就此牵线,湖北的科教优势在这个平台“肉眼可见”地转化为产业优势。
中部地区拥有700多所高校,8.25万家高新技术企业,占全国总数的21%,创新资源丰富。如何叠加科教优势和产业优势?各省在实践中加速探索。
安徽省正在实施“2个80%”:每年新认定的产业创新平台中,企业牵头的要达到80%;每年产业科技攻关项目中,由企业“出题”的要达到80%。在湖南,2023年有创新研发活动的规模工业企业占比达51.59%,居全国第一,2024年的目标是推进规模工业企业创新研发全覆盖。
2024年9月20日,工作人员在位于安徽省合肥市的“中国声谷”体验中心演示一款带有语音识别输入功能的智能鼠标(黄博涵/摄)
5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加快崛起的若干政策措施》。会议强调,中部地区要充分发挥“科教资源集聚的优势”“加强原创性科技攻关”。
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副会长秦尊文表示,此次会议反映出中央对中部地区在技术和产业创新方面寄予厚望。中部各地现在盛行的“企业出题、联合答题、市场判题”的创新模式,正是落实这些要求的具体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