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临汾路街道积极贯彻落实“减负增能”工作要求,从组织赋能、机制赋能、数字赋能、服务赋能等方面,着力为基层松绑、增效,不断提升社区干部的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但社区干部人数有限,调动各类力量共同参与社区治理、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格局就显得尤为重要。今年以来,我们充分发挥居委会下设五大专业委员会作用,通过开展“临治力”自治项目,形成了“一委一品”特色服务“名片”。此外,针对社区干部文稿起草能力相对薄弱的痛点,开展“写作赋能营”实训,指导大家将五大专业委员会实践成果整理成案例,通过“美好临汾”发布,这不仅是对实训成果的展示,也提供了居民区之间相互学习借鉴的平台。
“爱乐宜”彩虹家园作为汾西路261弄居民区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特色品牌,通过红色党员线、橙色妇女线、金色银发线、绿色苗苗线、青色青年线、蓝色平安线、紫色星星线的“彩虹七线”,联接居民区所有居民,从多维度发现社区居民的需求,提供精准、有温度的服务,构建人人参与、人人负责、人人奉献、人人共享的社区治理共同体,描绘出一幅生动精彩的“社区有爱、居民快乐、环境宜居”实景画。
“一米花园”
成就歪脖子树的“春天”
汾西路261弄居民区的“彩虹”广场内有一处垃圾厢房,地处社区中心,旁边有棵歪脖子树,这棵树从社区建成之初就移栽过来,至今已有35年,然而因靠近垃圾厢房,常有居民把垃圾扔进树下的小花坛,导致有居民一看到歪脖子树就一脸嫌弃。于是,居委会召集环境物业委员会成员一起商量,准备通过打造微景观对歪脖子树下的小花坛进行改造。
社区微更新项目的地址确认了,因为种植面积不大,给它取个什么名字让环境物业委员会成员犯了愁。“是不是搞一次项目名称征集活动?”委员会主任提了建议,大家一拍即合,征集信息发出后,在短短几天时间里,几十条反馈信息汇集到了居委会,最后大家投票选取了“一米花园”这个亲切的名字。项目名称有了,该种些什么呢?这个涉及一定的专业领域,担任环境物业委员会委员的蔡金海师傅主动站了出来,承担起“社区规划师”的角色,蔡师傅退休后非常热爱花草种植,对种植哪些植物、需要多少面积、绿化的成本以及后续的维护给出了比较专业的方案。方案出来了,居委会的社工又发挥自己的特长,把方案用AI制图软件画了出来,发到群里供大家提意见,小花园的改造效果也让大家更期待了。
“我来吧,让我来!”彩虹广场怎么这么热闹?原来,“一米花园”的改造正通过“爱乐宜·‘爱’转角”亲子种植活动热热闹闹地开始了!小朋友们一个个捧着绿植,跃跃欲试。这场活动面向社区招募了8组亲子家庭,社区骨干志愿者带着自家的孙辈、热爱社区活动的青年父母带着自己的子女一起参与改造。伴着大人们一锄头一铲子的翻土声和老、中、小三代人的欢声笑语,小朋友们一个个地捧着小花苗,小心翼翼地放进挖好的泥土坑中,然后培土、平整地面、浇水、清扫垃圾……看着通过自己的双手改造成功的“一米花园”,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欢乐的笑容,就连歪脖子树似乎也焕发出了春天般的光彩。
“她力量”妇女志愿者团队是社区主力志愿者团队之一,每周四早上9点,队长唐阿姨和副队长熊阿姨就带着十几位妇女志愿者们开始了社区花园的巡视工作,给花草浇浇水、捡走绿化带中的垃圾等等,除了歪脖子树下的“一米花坛”,她们还会检查之前绿化带内播撒的种子是否长出了新芽,也会在小本子上记录还需补浇水的地方。唐阿姨是社区里出了名的热心人,为了此次绿化改造,她不仅出人出力还出工具。除了妇女志愿者团队外,党员先锋队也主动站了出来,喜欢花草的党员刘师傅,主动要求周二这天的巡查浇水由他负责;还有居委会环境物业委员会的另一位党员张志刚师傅,号召了支部的其他同志一起来帮忙。
供稿:社会工作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