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更多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中国农业大学院士坐镇!连续发2篇《Nature》后,联合国内外学者再发植物学顶刊!展望小麦2035
学术
2025-02-03 22:48
北京
2025年1月7日,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
小麦研究中心
联合
华中农业大学
、英国
约翰·英纳斯中心
和
土耳其梅尔辛大
学在
Molecular Plant
发表了题为
Wheat2035: Integrating Pan-omics and Advanced Biotechnology for Future Wheat Design
的综述论文。系统总结了小麦多组学与泛组学研究、重要性状遗传基础解析及育种改良等领域的重要研究进展,对小麦分子育种技术的创新和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提出了通过整合泛组学数据与前沿生物技术,加速优异性状改良并推动小麦分子设计育种发展的战略构想。
研究背景
小麦
(
Triticum aestivum
L.)
是全球种植和消费最广泛的粮食作物之一,因其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卓越的营养价值以及独特的加工特性,在全球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也被视为是全球农业生产体系的基石。过去二十年间,全球小麦生产和基础研究取得了显著进步。从2000年至2020年,亚洲和欧洲作为两大小麦主产区,其单产分别增长了32%和25%,达到3.4吨/公顷和4.1吨/公顷。这一成就得益于对小麦遗传学、基因组学和生物学领域的深入研究以及先进生物技术的广泛育种利用。多组学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小麦重要农艺性状遗传基础的解析;产量、品质、非生物和生物胁迫抗性相关的核心基因与关键位点的挖掘和遗传调控网络的构建,为小麦遗传改良提供了重要的基因资源和理论参考;高效遗传转化体系以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技术的应用,显著提升了大规模育种群体的鉴定和选择效率,为培育高产、优质、抗病、稳产的小麦新品种奠定了坚实基础。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估计,2050年全球小麦的总量需要在现有基础上再增长60%,才能满足未来人们对小麦粮食的需求。为应对人口增长、消费需求升级、气候变化以及可持续农业发展等的挑战,培育能够适应未来气候变化及栽培特点的新型高产、稳产、广适小麦新品种,对于保障全球粮食安全至关重要。本文着眼未来10年小麦育种工作的发展方向,探讨了通过整合泛组学数据与前沿生物技术加速优异性状聚合改良、推动小麦分子设计育种快速发展的战略路径,为未来小麦生产和新品种培育提供参考。
研究内容
1)多组学(multi-omics)向泛组学(pan-omics)的转变推动小麦基础研究发展
在组学方面,介绍了基因组变异、转录表观数据整合以及代谢表型组等多组学数据
(multi-omics)
整合在解析小麦复杂性状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讨论了从数据到信息再到知识的泛组学
(pan-omics)
整合发展方向,以推动小麦精准育种和品种改良。未来组学数据将持续快速积累,通过进一步整合与提炼各类变异信息
(SNP、CNV、PAV等)
、调控关系网络
(GRN)
和表型关联位点等信息,系统整合为以品种、变异、基因和性状为关键对象的知识层。泛组学有望实现多要素的数字化解析和因果推断,为基因组设计育种等更高层面的应用奠定基础。
图1 小麦研究正在从“多组学”向“泛组学”跃迁
2)重要性状遗传基础解析为小麦分子育种提供基因资源和理论依据
泛组学数据的积累、高效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以及基因组编辑技术的发展,极大推动了小麦重要农艺性状遗传基础的深入解析。文章系统梳理了小麦产量相关性状包括株型、穗粒数和粒重等关键基因及其功能;重点总结了小麦贮藏蛋白、淀粉等品质性状调控的遗传网络,并提出了功能性小麦和生物强化小麦的开发策略;针对干旱、盐胁迫及极端温度等非生物逆境的响应,从根系发育、气孔调控、离子平衡和热激蛋白等层面总结了小麦响应逆境胁迫的分子机制;围绕锈病、白粉病、赤霉病、茎基腐病和麦瘟病等主要小麦病害及抗性的遗传机制,探讨抗病基因在小麦育种中的应用。
图2 小麦高产育种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3)大数据与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驱动小麦分子设计育种进程
高产、稳产、优质、抗病是小麦新品种培育的重要目标。未来,小麦育种的重点方向及潜在突破口包括:通过高光效和源库流协同提升产量、优质和高产协同改良、培育能够适应极端气候变化的新型小麦品种,等。为实现上述目标,需要充分挖掘和利用小麦地方品种、野生祖先种及近缘野生种等丰富的种质资源,并结合新一代育种技术,如基因组编辑、表观遗传育种、合成生物学、单倍体加倍技术、快速育种技术及人工智能辅助育种等,实现性状的精准改良和快速聚合,显著提升育种选择效率,推动小麦分子设计育种的快速发展,为小麦重大新品种培育奠定坚实的基础。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小麦研究中心
姚颖垠
教授、
郭伟龙
教授、
缑金营
教授为本文共同第一作者,
孙其信
院士和
倪中福
教授为本文通讯作者。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小麦研究中心
胡兆荣
教授、
刘杰
教授、
马骏
副教授、
宗媛
教授、
辛明明
教授,华中农业大学
陈伟
教授、
李强
教授,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小麦研究中心博士后
王梓豪
、
张睿婕
,英国约翰英纳斯中心
Cristobal Uauy
教授和土耳其梅尔辛大学
Faheem Shehzad Baloch
教授参与了本文的写作和修改。该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3213007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31991210)以及拼多多-中国农业大学研究基金(PC2023A01003)的资助。
阅读相关:
中国农业大学发表Nature,孙其信院士、刘旭院士点评!
这所农业大学发表2023年第1篇Nature
New Phyto | 中国农业大学小麦研究中心在小麦白粉病抗性机制方面取得新进展
中国农大小麦研究中心和南京农大细胞遗传研究所共同报道波兰小麦亚种分类基因P1的克隆及功能解析
3个月连发NC、PC、MP和PP,中国农大小麦研究中心在小麦研究领域取得系列研究进展!
Plant Physiology | 中国农大小麦研究中心揭示小麦驯化和多倍化过程中可变剪接变异规律!
Mol Plant | 中国农大小麦研究中心提出泛基因组时代同源基因推断新策略并构建小麦族同源基因数据库!
师从高彩霞,发表Science、Nature Biotechnology等期刊,入职中国农业大学,再发Nature Plants
饭碗里装满中国粮!中国农业大学“国家杰青”发表Plant Cell文章,揭示调控小麦粒重分子新机制
点分享
点点赞
点在看
植物微生物最前线
报道植物和微生物领域最新研究进展,搭建学术交流平台。
最新文章
祝贺!广西大学2位博士生 (均为女性)
2024届硕士生第一作者身份发表Nature Communications最新研究成果——天门冬目与葱属硫化物起源演化
国家杰青,任"涉农"大学校长
历经二十余年攻关!湖南农业大学教授第一作者身份发表《PNAS》揭示黄籽油菜高油积累分子基础
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发Nature Communications,入职中科院(博士后)
河南农业大学院士团队博士生一区top期刊(IF=7.7)开发国际首个鸡种质资源分子鉴别系统
西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在一区top期刊(IF=8.3)首次揭示病毒来源siRNA调控植物初级代谢途径关键基因表达促进侵染
年薪35W起!“国家杰青”团队植物保护、植物抗病、植物学、基因编辑等方向招人
多糖多酚植物RNA提取技术世界第一!8min完成(任何植物、真菌)
田志喜发表2025年首篇文章(通讯作者)
华南师范大学特聘副研究员《Cell》旗下期刊(IF=17.36)发表最新成果
我问deepseek,农学硕博月薪过万职业
封面文章!山东农业大学教授第一作者一区top期刊(IF=9.4)发表论文,揭示WOX5维持根尖干细胞组织者特性的分子调控机制
中国农业大学院士坐镇!连续发2篇《Nature》后,联合国内外学者再发植物学顶刊!展望小麦2035
广西大学农学院发表2025年首篇《Nature Genetics》,迎开门红!
青青岛农业大合作发表2025年首篇Nature Plants,迎开门红!
内蒙古农业大学“国家杰青”团队一区top期刊(IF=18.9)发表最新研究成果
华南农业大学植保学院硕士生一作一区top期刊(IF=14.3)发现植物线虫线粒体蛋白跨界触发植物免疫反应
陈雪梅院士担任主任,小麦病害防治领域!1985年1月1日出生后,北京大学核糖核酸北京研究中心招聘
多糖多酚植物RNA提取技术世界第一!8min完成(任何植物、真菌)
华南农业大学迎来新副校长
祝贺!甘肃农业大学副教授
农科院博士生,发表《Nature》
安徽农业大学硕士生一作发表Plant Physiology揭示植物抗病研究新进展
山东农业大学发《Science》封面文章后,再取突破性进展!
重要突破!中国农科院博士生第一作者一区top期刊(IF=10.0)开发出双子叶植物高效基因编辑体系
中国工程院院士,去吉林农业大学了
山东师范大学博士生第一作者《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学术论文
北京大学在Plant Cell发表最新研究成果,解析调控管状分子分化的miRNA网络
植物领域发表17篇《Nature》、《Science》、《Cell》,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邓兴旺院士团队组招聘
多糖多酚植物RNA提取技术世界第一!8min完成(任何植物、真菌)
河北大学发2025年首篇Nature
硕士生一作!四川农业大学在植物学top期刊(IF=6.1)发表论文,在高温胁迫对苦荞花器官发育影响方面取得新进展
曾发Nature,被Cell拒稿,浙江大学教授团队发表Nature Communications揭开了百合花庞大基因组的秘密
硕士生一作!华南农大植保学院一区top期刊(IF=14.3)发现植物线虫线粒体蛋白跨界触发植物免疫反应
“80后” 博士任985农学院党委书记
中国农大博士生一作发表《Plant Physiology》,入职新疆农科院哈密瓜研究中心,揭示果实成熟过程的蛋白去磷酸化调控机制
江苏农科院植保所博士连发2篇论文(累计IF=23.1!)效应因子通过模仿水稻免疫调控关键因子瓦解植物免疫新进展
新突破!浙江大学博士生第一作者是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文章,工程改造大肠杆菌实现尼龙12生物合成
福建农林大学博士生第一作者身份一区top期刊(IF=8.2)揭示了油菜素内酯和茉莉酸信号途径在水稻抗镉中的协同作用机制
农学博士,年薪90W+,解决北京户口
多糖多酚植物RNA提取技术世界第一!8min完成(任何植物、真菌)
DeepSeek:2025诺贝尔奖预测,中国学者成热门候选人
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后第一作者《Nature 》旗下期刊揭示不同种子传播方式的自生植物的物种丰富度的影响因素及其敏感性差异
开门红!宁波大学陈剑平院士与孙宗涛团队发表2025年首篇《PNAS》,揭示点蜂缘蝽危害引发大豆“症青”的新机制
祝贺!合肥工学大学3名博士生
北京林业大学《Cell 》旗下期刊在植物抵御真菌侵染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复旦大学发《Cell》(中文署名文章)设计了高效、广谱、兼具失活病毒和抑制病毒感染的双功能抗冠状病毒候选药物
曾以第一作者身份发Nature communications,获博新计划,中国农大杨志佳团队揭示玉米籽粒大小和淀粉积累的分子机制
博士后一作!中国农业大学在Nature Plants发表最新研究成果,揭示黄瓜驯化过程中单性结实的分子遗传机制
分类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原创标签
时事
社会
财经
军事
教育
体育
科技
汽车
科学
房产
搞笑
综艺
明星
音乐
动漫
游戏
时尚
健康
旅游
美食
生活
摄影
宠物
职场
育儿
情感
小说
曲艺
文化
历史
三农
文学
娱乐
电影
视频
图片
新闻
宗教
电视剧
纪录片
广告创意
壁纸头像
心灵鸡汤
星座命理
教育培训
艺术文化
金融财经
健康医疗
美妆时尚
餐饮美食
母婴育儿
社会新闻
工业农业
时事政治
星座占卜
幽默笑话
独立短篇
连载作品
文化历史
科技互联网
发布位置
广东
北京
山东
江苏
河南
浙江
山西
福建
河北
上海
四川
陕西
湖南
安徽
湖北
内蒙古
江西
云南
广西
甘肃
辽宁
黑龙江
贵州
新疆
重庆
吉林
天津
海南
青海
宁夏
西藏
香港
澳门
台湾
美国
加拿大
澳大利亚
日本
新加坡
英国
西班牙
新西兰
韩国
泰国
法国
德国
意大利
缅甸
菲律宾
马来西亚
越南
荷兰
柬埔寨
俄罗斯
巴西
智利
卢森堡
芬兰
瑞典
比利时
瑞士
土耳其
斐济
挪威
朝鲜
尼日利亚
阿根廷
匈牙利
爱尔兰
印度
老挝
葡萄牙
乌克兰
印度尼西亚
哈萨克斯坦
塔吉克斯坦
希腊
南非
蒙古
奥地利
肯尼亚
加纳
丹麦
津巴布韦
埃及
坦桑尼亚
捷克
阿联酋
安哥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