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中国反流”关注我们
但有的患者在服用“拉唑”后感觉更加苦闷:为啥我吃了“拉唑”却没见到效果呢?难道我就是那“倒霉”的15%?
不是你“倒霉”,也不是药不对,很可能是你的细节没有做到位!
各个国家、各大指南对服用“拉唑”治疗胃食管反流病还没有统一的标准,但这句话值得我们好好揣摩揣摩:对于初始治疗者,常规治疗方案为每天早餐前30分钟给药一次标准剂量的PPI,单剂量PPI无效者可改用双倍剂量,疗程为4~8周,若一种抑酸药物无效可尝试更换另一种抑酸药物。
不同的“拉唑”标准剂量是不同的,奥美拉唑是20mg,兰索拉唑是30mg,泮托拉唑是40mg,雷贝拉唑是20mg,艾司奥美拉唑的抑酸作用更强,标准剂量却是40mg。
但市面上还有10mg的奥美拉唑、10mg的雷贝拉唑、20mg的艾司奥美拉唑,有些患者担心药物的副作用也往往选择从小剂量开始吃。有些情况下甚至需要服用双倍标准剂量,可你这只吃标准剂量的一半,自然也见不到效果了。
由于“拉唑”类药物的药理特性,这类药物的最佳服药时间应是早餐前30分钟!对于有夜间反酸的患者,应优先选择晚餐前或者每日2次(早、晚餐前)的给药方案。你要是饭后才想起来吃,那效果自然打了折扣。
我们在前文中能够看到,吃4周的“拉唑”和吃8周的疗效是不同,欧美的指南甚至直接推荐服用12周。对于有食管外症状的患者,这个疗程可能还要持续6个月。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需要我们有足够的耐心,“静待花开”。
如果以上这些细节你都做到位了,吃“拉唑”就是不见效,你还不想做手术,那就需要调整一下用药方案了。
首先就是可以换药。现如今新型的抑酸药——钾离子竞争性酸阻滞剂(P-CAB),就是伏诺拉生、替戈拉生、凯普拉生这类“拉生”类药物,具有起效快、作用持续时间长、夜间酸抑制、个体差异及饮食影响小等特点,可以作为“拉唑”的替代药或直接作为首选用药,疗程最少4周。
其次就是搭配用药。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胃食管反流病的药物治疗也一样。对于有腹胀、嗳气的患者,可联合促胃肠动力药,如莫沙比利、伊托必利等;对于烧灼感比较强烈的、合并严重食管炎的,可联合胃黏膜保护剂,如硫糖铝、铝碳酸镁等。
另外,除了用药,一定、一定要审视自己的生活方式!再好的治疗手段,也离不开良好的生活方式。如避免高脂肪、巧克力、咖啡、辛辣食物、烟酒,这些都是刺激胃酸分泌、松弛下食管括约肌(LES)的“坏家伙”;睡前3小时不进食,给胃足够的时间排空;抬高床头,利用重力作用减少夜间反流;减轻体重,别让肚子上的赘肉给胃部太大压力。放松心情,积极的心态对治疗也非常、非常关键,如果真的焦虑、抑郁了,该治疗就去治疗,“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如果上述药物治疗和日常调理均无效,且症状严重,我们就要重新评估病情了,把病因彻底搞清楚,看是不是有其他隐藏的问题。如果存在明显的贲门松弛、食管裂孔疝(HH)等情况,这时还只选择吃药,就像你往深坑里撒种子,静待再久那花儿也长不出来,必须先把深坑用土填满才行。这种情况下就别再任性了,得认清事实,该手术还得手术!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