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中国反流”关注我们
其实道理是相通的。当我们谈到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病原因时,常常简单地形容为胃的上口——贲门松了,更专业一点的其实是下食管括约肌(LES)松弛了。胃底折叠术就是用胃底从食管外给“系个围脖”,辅助下食管括约肌扎紧。
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那有没有方法让下食管括约肌自己能变紧呢?诶,你的想法就跟那位医生契合了,用“射频”!
射频技术就是通过释放射频能量产生热量,引起松弛的肌肉组织产生微小损害,刺激组织修复和再生,从而增加下食管括约肌的厚度(类似于强迫下食管括约肌健身),进而增加下食管括约肌的压力,防止胃内容物反流进入食管。
基于这样的原理和想法,医生们对一小部分胃食管反流病患者进行了射频治疗。结果显示,射频治疗不仅可以显著地改善患者的烧心、反流等症状,提高生活质量,而且安全性较高,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因此到了2006年,射频治疗正式获得了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的批准用于临床治疗。2013年,美国消化内镜外科医生协会(SAGES)将其推荐为胃食管反流病首选的内镜下治疗方式。目前射频治疗也已经成为我国开展最为广泛的内镜治疗方式。
既然获得了中外认可,而且得以广泛应用,那射频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优势在哪儿呢?
首先就是有效性。较多的医学证据证实,射频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烧心症状,降低患者反流性食管炎(RE)的发病风险和食管酸暴露时间,并且减少了50%以上患者质子泵抑制剂(PPI)的用量,显著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其次就是安全性。射频治疗是通过胃镜进行的微创治疗,无需开刀,没有切口,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有报道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仅为0.93%),且程度轻(不会出现穿孔、黏膜撕裂和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自身就可以恢复。
然后就是远期疗效长。这方面其他内镜治疗可就甘拜下风了,毕竟射频治疗开展的最早嘛,所以能观察到的疗效时间就更长。近期的研究显示,首次接受射频消融治疗后,疗效至少维持4年,对质子泵抑制剂的依赖性显著降低。国外相关报道治疗后8年的停药率约80%,国内也有跟踪治疗长达10年以上的患者仍然有效。
此外就是可重复性强。如果患者在首次射频治疗后效果不理想,或者随着时间的推移病情出现反复,可以再次进行射频治疗。
最后就是兼容性强。射频治疗不受其他治疗方法影响,与其他药物、手术治疗方式不冲突,既可以在胃底折叠术失败后进行射频治疗,也可以在射频治疗疗效不足后进行胃底折叠术。
当然,没有哪一种治疗对胃食管反流病是完美的,射频治疗最大的不足就是“挑患者”,不是所有的患者都适合做射频治疗,这也是所有内镜治疗的通病。
射频治疗主要用于18岁以上、明确诊断胃食管反流病且质子泵抑制剂治疗有效的患者。同时要求患者没有长度超过2厘米的食管裂孔疝(HH)、严重食管炎(洛杉矶分级C、D级)、门静脉高压和(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凝血功能障碍等合并症。存在其他食管动力障碍疾病、严重的食管体部蠕动失效和下食管括约肌压力过低的患者也不宜接受射频治疗。
此外,射频治疗需要专业的设备和技术人员进行操作,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患者的就医选择。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