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民族音乐大师赵松庭诞辰100周年而作——笛韵余声、风范长存 文/潘方圣

幽默   2024-10-12 17:22   浙江  

权威国乐资讯,关注华音网

以传播民族音乐为己任





赵松庭(1924-2001)浙江东阳县巍山人,又名赵鹤初。9岁时已随其父学习笛子,后来能演奏笛子、徽胡等多种民族乐器,且在学校的民乐队中担任吹乐声部首席。在校时是笛子、板胡、徽胡、唢呐、先锋(即长号筒)、打击等乐器的多面能手。到了17岁拜昆曲艺人叶小荀为师学艺,这对赵后来的笛艺和演奏气质大有裨益。另外,在锦堂师范念书时,一位袁姓老师不仅教他吹笛及音乐知识,而且还教他自己如何制作笛子,这又成为他后来钟情于乐器制作及原理研究的启蒙。

1942年,在锦堂师范毕业以后,曾任东阳中学与缙云师范学校音乐老师,他不用当时流行的风琴而用笛子为教具来授课。那时又在昆曲台下班学艺与游唱,对浙东地区的民间音乐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1947年,赵报考上海国立音乐院,但中途放弃转而考入了上海法学院攻读法律。1949年,他还是怀着自幼对音乐的追求与梦想,被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1军文工团吸收为团员,从此开始了他从事音乐的漫长历程。从和平家乡的东海之滨,到战火纷飞的朝鲜战场,无不出现他高大而瘦削的身影,他先后7次立功并升为乐队副队长。1955年在文工团复员后任东阳婺剧团导演,不久就借调到浙江省歌舞团赴全国各地巡演。1956年终于进入了浙江省歌舞团,成为一名真正的笛子独奏演员。当年召开规模宏大的第一届全国音乐周,他以一曲自己创作的《早晨》大获成功而初露头角。不仅人民日报作了专题报道,而且被提名参加中国青年艺术家代表团赴西欧演出。1957年又在莫斯科举行的世界青年联欢节上,他的笛子独奏受到了观众们的热烈欢迎。

然而,正当他的艺术如日中天绽放之时,一场突如其来的政治风暴,无情地把他打入了人生的低谷。在此后20余年最为艰难的岁月中,他从未向命运低过头,始终以达观的态度面对现实。每天长达12小时的劳动,都未能动摇自己对事业的追求,放弃对笛子艺术的热爱。不仅每天坚持练习训练,而且,还创作了不少笛子乐曲。在枯燥繁重劳动的同时,也给了他钻研吹奏笛子的方法与技巧,摸索笛子发音原理等,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研发机会。正所谓功夫不负有心人,劳动之余的不断思考与实验积累,才使他后来探索出横笛出音的频率计算。1962年他调回浙江省歌舞团,1970年调任浙江曲艺队,1973年又调回浙江省歌舞团,但真正迎来他艺术春天的是到了1976年之后,他担任了浙江省艺术学校的教师。1987年,被评为国家一级演员,后又陆续担任浙江艺校名誉校长、浙江省音乐家协会主席、浙江省民族管弦乐学会会长、中国民族管弦学会副会长、文化部科技司专家组成员等。同时,也成为上海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等音乐院校的笛子兼职教授,他不愧是浙江省乃至全国音乐的天之骄子。在此期间,不仅在笛子艺术上更为老当益壮、炉火纯青,演奏出版了《赵松庭笛曲精选》《笛子教程音像十讲》等书籍与音像制品,而且,培养了我国一代笛子演奏的中坚,创作了很多脍炙人口的笛子独奏曲。尤为可贵的是,对笛子出音与制作原理的追求,使他初步解决了横笛频率计算的历史难题。

赵松庭先生

赵松庭是我国老一辈笛子演奏家,他的演奏功底深厚、独树一帜,在笛子南派细腻、典雅的基础上,又吸收了北派粗犷、豪放的风格,使南北吹奏融为一体,在技巧上有所创新,形成独特的流派。

由于浙江是他生于斯、长于斯的地方,浙江又是我国民间音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各种戏曲、曲艺、民间音乐数不胜数。他所接触到的婺剧、绍剧等虽是南方剧种,但其中的不少腔调如《三五七》《二凡》等,其实就含有很大的北方音乐成分,这就使他无形中吸收北派粗犷、豪放风格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例如,他将笛子演奏技巧归结为3个方面:气功、指法、舌头。要说吹笛强调气功乃真是说对了,就像演唱要善于运用丹田气那样,南方笛子因笛管粗大之故,不仅强调运气不浮且要留气三分,而北方则强调力度与爆发力。他认为应能做到强而不燥,弱而不虚,以刚柔相济为上乘。而且,他特别注意引进现代音乐意识的强弱对比感,能做到气息从极弱至极强的力度,这需要具有超强的用气量与气息控制力。

在指法上他归结为叠(叠音)、历(历音)、滑(滑音)、颤(颤音)、震(震音)、叉(叉口)、垛(垛音)、赠(赠音)、打(打音)等9种。他特别提到南方曲笛喜用颤音,但颤音用不过三,这是很有见地的看法,因为南方笛手常会滥用颤音技巧。同时,还应学习北方笛子(即梆笛)多种吹法技巧。最为明显的是,南方吹奏素来不用吐音技巧,他就十倍努力地把它学到手,还要注意不要滥用滑音技巧等。

华音聚合 | 赵松庭先生逝世22周年·缅怀专辑

在上世纪50年代访朝慰问演出期间,他就向著名演奏家刘管乐学习北方笛子技巧。后来,又创制了将长短多笛捆绑在一起以排笛形式吹奏,解决了乐曲中转调的问题。更引人注目的是,他将唢呐上的“循环换气法”运用到笛子吹奏上来,这可以说是见于书面记载用笛子“循环换气法”吹奏成功的第一人。因为他从小就会吹唢呐,使他萌生了在笛子演奏中引进这种特殊技巧。当然,这也与他一贯有备而用的细心精神所分不开的。对于技巧的运用他强调以“情”为主,认为不注意音乐本质感人的东西,片面强调技巧是舍本逐末、本末倒置的行为。

另外,在吹奏理论方面又不断加以总结。早在1957年出版了《赵松庭的笛子》一书,由浙江东海出版社出版,这可以说是我国近现代以来出版笛子演奏法的第一人。正是由于他善于总结实践经验,并加以提高到理论的高度来加以认识,后来在1983年赴香港举办的青年夏令营上,一口气作了中国竹笛的历史源流、演奏技巧、声学、律学、美学、教学和乐器改革等7个专题的学术报告。同时,身体力行地当场演奏、示范、解说。由此,他的笛艺和理论得到业界的公认。1983年北京广播出版社出版了他的《竹笛技巧广播讲座》,1985年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他的《笛艺春秋》,此书包括有“笛艺生涯五十春”自传,这是他一生从事笛艺的总结,分有“凤箫龙笛溯源”、“排笛简介”、“横笛频率计算与应用”、“温度与乐器音准”、“常用竹笛计算数据”、“笛子演奏技巧”等6部分。技巧部分又分为3个单元,以及笛子独奏曲11首。这些笛子理论总结是我国民族乐器上重要的学术成果,是笛界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创举。

更为值得一提的是,他不仅在学术理论上有重大建树,而且,在创作实践上有丰硕成果。早在1956年开始,就陆续创作了《早晨》《三五七》《鹧鸪飞》《和平鸽》《二凡》《牧羊歌》《海滨》《小河淌水》《流水板》等笛曲。像《早晨》这样的新型乐曲,【慢板】用富于控制力的绵长气息吹奏,旋律舒展、幽静;【快板】又交叉着三拍子的节拍,旋律活泼、生动,描写了一个安静而又美丽的春天早晨:太阳冉冉升起照耀着富于生气勃勃的森林大地,鸟儿们伸展了自由浩翔的翅膀你呼我应,孩子们在美丽的森林中欢乐奔跑、翩翩起舞。最后,使人回味着春天那美丽早晨的生动景象。这首新型结构以及用现代吹法的乐曲,又可以说在我国老一辈笛子演奏家中创作与演奏的第一人。而他创作中最富于特点和最有影响的莫过于《三五七》了。这首乐曲的诞生可谓是神来之笔,因为他早已对婺剧等戏曲腔调烂熟于心,好像是得来全不费工夫那样的顺理成章,实质是他日积月累的精心之作。婺剧是浙江以金华为中心的戏曲剧种,其演唱的腔调很多,有高腔、昆腔、乱弹、徽戏、滩簧、时调等等。其中[三五七][二凡][芦花]等均属[乱弹]腔调,而[乱弹]实际上就是北方腔调传入浙江,糅合本地音乐因素的产物。由于他深厚的戏曲音乐根底和娴熟的吹奏技巧,把戏曲声腔器乐化,把歌唱腔调笛声化了。于是,增加了很多笛子上的花音、叠音、顿音、吐音等技巧,特别是循环换气与表情堪称一绝,把这首风格浓郁、极具特色的乐曲表现得淋漓尽致。如果我国300余种戏曲剧种腔调,都能像他那样成功地进行器乐化改编,那不就大大丰富了我国民族器乐的音响宝库,这是何等光辉灿烂的一幅长大音画啊!

赵松庭作为我国老一辈的笛子演奏家,对培养我国现、当代笛子演奏家作出了重要贡献。我国现代笛子演奏家俞逊发、张维良、蒋国基、詹永明、戴亚、杜松如等,以及当前活跃在我国乃至世界舞台上的一流笛子演奏家,几乎都出于他的门下。他的精湛笛艺及学生们的艺术成就,可以自豪地说自明代昆曲的鼎盛,使得南方曲笛风靡整个中华大地,而他的出现又一次将我国现代笛子艺术的重心转移到了江南,从而再一次扩展到祖国各地。正是他融会贯通了南北笛子的吹奏技术;又有强大的笛学理论基础与科学的教学方法,以及创作的优秀乐曲,才使得笛子艺术取得了如此大的辉煌。

竹笛齐奏《幽兰逢春》

赵松庭的艺术道路虽然历经曲折,甚至遭遇人生的巨大打击与磨难,但是,正可谓是金子总是会发光的,这是一条百折不饶、颠扑不破的真理。

斯人已去,风范长存!







>邀 稿<

乐评、话题、传记、科普

……

华音网欢迎乐界投稿

用文字书写万象,共论华音之美。

|联系邮箱|

2188324275@qq.com

|联系人|

音师妹 18768439347(微信同)



往期推荐

“纪念赵松庭先生诞辰100周年”一一系列活动预告

音乐会实况完整放送!纪念笛艺大师赵松庭诞辰100周年暨蒋国基祖孙三代笛子音乐会【华音现场】

华音聚合 | 赵松庭先生逝世22周年·缅怀专辑



华音专业录制:当代民乐 “记录者”
(点击图片查看)

华音网
华音网公众号,提供音乐家讲座、音乐会直播,民族音乐资讯,演出信息,音乐家活动,音像出版信息、乐曲鉴赏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