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细胞是一类具有无限的或者永生的自我更新能力的细胞,能够产生至少一种类型的、高度分化的子代细胞。根据不同的分类方式,干细胞可分为胚胎干细胞和成体干细胞,也可分为全能干细胞、多能干细胞、单能干细胞。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多向分化潜能、分裂的慢周期性等生物学特点。
偏瘫通常由脑出血、缺血性脑卒中、出血性脑卒中等引起,是常见的中风后遗症之一。偏瘫患者的现状不容乐观,可能出现肢体运动障碍、意识障碍、头痛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临床上常见的偏瘫治疗方法有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康复治疗等,必要时可进行手术治疗。
干细胞可能对偏瘫产生作用。干细胞具有分化成多种器官的潜能,如肌肉细胞、神经细胞等,因此可以成为治疗偏瘫的一种可能。干细胞在大脑神经元回路中的突触发生方面起到作用,在功能电生理整合方面也可发挥作用,它可分泌神经营养因子保护脑神经、脑细胞,从而缓解偏瘫症状。
干细胞缓解偏瘫的机制
抗凋亡、抗炎作用
干细胞可通过多种方式发挥抗凋亡、抗炎作用,从而影响偏瘫病情。细胞凋亡是缺血性脑卒中重要的神经元损伤机制,而干细胞可抑制神经细胞凋亡,发挥神经保护的作用。同时,脑血管疾病可能会引起炎症反应,加重脑部损伤。干细胞可以分化成免疫细胞,减少炎症反应,减轻患者的症状。例如,干细胞能分泌出很多营养因子,如干细胞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等,这些因子不仅能促进脑部神经的营养,促进修复,还能在一定程度上调节免疫系统,减轻炎症反应。
促进血管和神经再生
干细胞在促进血管、神经再生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干细胞具有再生功能,能够增强血管再生,促进缺血血管生成。同时,干细胞可以分化成神经细胞,参与损伤部位的再生和修复,重建受损神经网络。例如,根据英国伦敦帝国学院的一项初步研究显示,脑部注入干细胞有助于中风患者康复,能让脑部受损区血管重新生长。干细胞通过旁分泌作用,增加内源性 VEGF 水平,加速血管生成,增强血管稳定性,增加脑缺血边界区血管总表面积。
形成新神经细胞和回路
干细胞对形成新神经细胞和回路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将干细胞注射到患者体内,让干细胞分化成神经细胞,可以促进神经细胞的再生,增加神经细胞的数量,从而形成新的神经细胞和神经回路,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例如,在一些临床试验中,部分偏瘫患者在接受干细胞治疗后,神经功能得到了明显改善。
抗氧化与保护血脑屏障
干细胞在抗氧化和保护血脑屏障方面发挥着作用。干细胞可以分泌抗氧化物质,减少氧化应激对脑部组织的损伤。同时,干细胞还可以修复血脑屏障,防止有害物质进入脑部,保护脑部组织。例如,在一些研究中,干细胞治疗后,患者的血脑屏障功能得到了改善,脑部组织的损伤减轻。
干细胞治疗偏瘫的现状
临床试验阶段为主
目前干细胞治疗偏瘫大多还处于临床试验阶段。全球有许多研究机构和医院正在开展相关研究。例如,在中国、美国、欧洲等地,都有针对脑卒中等导致偏瘫的疾病使用干细胞治疗的试验。这些试验主要是为了评估干细胞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试验中涉及的干细胞类型多样,其中间充质干细胞(MSCs)是应用较多的一种。像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它们相对容易获取,并且具有良好的增殖和分化能力。在一些小规模的临床试验中,观察到了一定的积极效果。
观察到的积极临床现象
在对偏瘫患者的初步试验中,部分患者接受干细胞治疗后,肢体运动功能有了改善的迹象。例如,患者的肌肉力量有所增强,能够完成一些之前难以完成的动作,如握拳、抬臂、屈膝等简单的肢体动作。还有一些患者的关节活动度也有所增加,肢体的协调性和灵活性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另外,从影像学检查方面来看,部分患者脑部病变区域周围的神经组织再生和修复情况有所改善。通过磁共振成像(MRI)等检查手段,可以观察到病变区域的一些微观变化,如神经纤维的再生和血运的改善。
不同治疗途径的应用情况
静脉输注:
这种方式是将干细胞通过静脉注射进入患者体内。在临床应用中,它的操作相对简便,患者的痛苦较小。许多临床试验采用了这种途径。不过,静脉输注的一个主要问题是干细胞归巢率较低,也就是说只有少量的干细胞能够真正到达脑部的病变部位发挥治疗作用。所以往往需要输注较大剂量的干细胞来提高治疗效果,但这又可能会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
脑内局部注射:
包括立体定向注射等技术。这种方法可以将干细胞直接精准地注射到脑部病变区域,如脑梗死灶周边或者脑出血后的损伤区域。它的优势在于能够使干细胞在病变部位达到较高的浓度,从而更有效地发挥其修复和再生作用。但是,脑内局部注射是一种有创操作,可能会导致脑部出血、感染等严重的并发症。因此,在临床应用中需要严格把握适应症和操作规范。
干细胞治疗偏瘫案例
案例一: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脑梗死导致的偏瘫
患者情况:一位 50 多岁的男性患者,因脑梗死导致右侧肢体偏瘫,右侧上肢和下肢肌力仅有 2 - 3 级(正常肌力为 5 级),生活不能自理,需要家人照顾。患病时间为发病后 6 个月左右。
治疗过程:患者接受了脐带间充质干细胞静脉输注治疗。治疗剂量是按照一定的细胞数量,分多次进行静脉注射。同时,在干细胞治疗期间,患者配合进行常规的康复训练,包括肢体的被动和主动运动训练、物理治疗等。
治疗效果:经过 3 - 6 个月的观察,患者右侧肢体肌力逐渐提高,上肢肌力达到 3 - 4 级,下肢肌力接近 4 级。能够在辅助器具的帮助下短距离行走,手部的精细动作也有了一定的改善,比如可以握住笔进行简单的书写动作。从影像学检查来看,脑部梗死区域周边的神经组织有一定程度的修复迹象,局部血运也有所改善。
案例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脑内局部注射治疗偏瘫
患者情况:一位 40 多岁的女性患者,由于脑部出血后引起左侧肢体偏瘫,患病时间约为 1 年。左侧上肢基本无法活动,肌力 0 - 1 级,下肢肌力 2 级左右,日常生活如穿衣、进食等都受到严重影响。
治疗过程:该患者采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脑内局部注射(立体定向注射)治疗。医生通过精确的定位技术,将经过处理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注射到脑部出血灶周围的区域。术后,患者进行了系统的康复护理和康复训练。
治疗效果:在治疗后的几个月内,患者的肢体功能逐渐恢复。左侧上肢肌力提升到 2 - 3 级,能够进行简单的抬手、屈肘动作,下肢肌力达到 3 - 4 级,可以在搀扶下行走。而且患者的感觉功能也有所恢复,对左侧肢体的触觉和痛觉感知比治疗前更加敏感。
案例三:神经干细胞联合康复治疗偏瘫患者
患者情况:一位 60 多岁的男性患者,脑梗死引起右侧偏瘫,发病后 3 个月入院治疗。患者右侧肢体肌肉萎缩明显,上肢和下肢肌力分别为 2 级和 3 级。
治疗过程:首先进行神经干细胞移植,将培养好的神经干细胞通过静脉输注和局部脑内注射相结合的方式注入患者体内。然后,为患者制定了个性化的康复治疗方案,包括物理治疗、运动疗法和作业疗法等,康复治疗贯穿于整个治疗过程。
治疗效果:经过 6 个月左右的联合治疗,患者右侧肢体肌力显著提高,上肢肌力达到 4 级,下肢肌力达到 4 - 5 级。肌肉萎缩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患者能够独立完成一些基本的生活活动,如穿衣、洗漱等,并且可以在不需要他人帮助的情况下短距离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