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融入长三角国家战略后的首版总规
定位“长三角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
“这既是合肥的第一版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也是‘长三角一体化’正式成为国家战略、合肥深度融入长三角国家战略后的第一版总体规划。”在张京祥眼中,本次合肥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有着重要的时代意义。
本次《规划》获批,赋予了合肥“安徽省省会,长三角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的城市性质和“中部先进制造业基地、区域性科技创新高地、国际航空货运集散中心”的核心功能定位。
在张京祥看来,在这次国务院批复的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中,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强调了合肥的国家责任及其在长三角中的角色定位:长三角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张京祥分析认为,自2000年代中期以来,合肥的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等多种交通方式快速发展,在国家综合交通网络中的地位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而合肥地处江淮之间,承东启西、贯通南北的交通枢纽地位,又进一步有力支撑了合肥作为“长三角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定位。
在更广阔视野中理解全新使命
合肥不仅仅是安徽的合肥
“如果考察过去20年全国城镇体系的变化,合肥因其卓越的‘创新+智造’能力,无疑成为中国诸多城市中地位、能级上升最快的城市之一。”
张京祥分析,合肥的快速发展与能级提升,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长三角的发展格局、国家东中部地区的发展格局:合肥成为撬动国家“中部崛起”战略实现的一个关键支点,也是支撑国家“内外双循环”“自主创新”等战略实施的一块重要拼图。
根据国务院批复要求,合肥将主动服务共建“一带一路”,积极参与长江经济带发展,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加强合肥都市圈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利用的区域协同,促进形成主体功能明显、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
“因此,合肥就不仅仅是安徽的合肥,必须在长三角、国家乃至全球视野中去认识、研判其角色与使命,合肥的发展必然会进入更为广阔的空间。”张京祥表示。
延续开敞型的空间有机结构
演绎城市空间发展新的经典模式
国务院在对《规划》的批复中要求合肥,加快构建区域协调、城乡融合的城镇体系,提升中心城区服务能级,完善组团式城市布局,保护好组团间的绿楔和生态廊道,推动市域城镇协同发展。统筹长江、淮河流域生态保护修复,加强引江济淮生态廊道保护利用,整体提升巢湖湿地生态系统的质量和稳定性。
在《规划》中,合肥将构建“一城一湖一岭、两翼多极六带、三环三楔三区”的市域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总体格局。推动实现城湖共生和环巢湖地区城乡融合发展,全力打造巢湖最好名片。
巢湖湖滨国家公园,天蓝水清生态宜人。叶玉庭 摄
“历史上合肥曾因其‘一核三翼、风扇布局、绿环绕城、田园楔入’的经典空间格局,进入了中国城市规划的教科书。今天,面对生态文明建设时代的要求、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合肥应该有机传承这种开敞型的空间结构。”张京祥对合肥的经典空间格局非常肯定,他建议,合肥可以在更大的空间范围内组织起山水相融、城湖共生的国土空间格局,从而向全国乃至世界提供一个可持续城市空间发展的经典模式。
大力推动合肥都市圈“美美与共”
用城市的颜值、魅力增强城市竞争力
全新《规划》获批,意味着合肥须加速奋斗,将规划蓝图变为城市的实景图,对于国土空间规划引领合肥未来发展建设,张京祥对合肥规划的实现路径提出思考与建议。
首先,张京祥认为,合肥应进一步大力推动合肥都市圈建设,深度融入长三角。“国际国内的经验都表明,一个强大的中心城市一定离不开基础雄厚的周边腹地城市的共同支撑。”张京祥建议合肥大力推动合肥都市圈发展并深度融入长三角,以区域协同发展来实现与周边城市的“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同时,提升城市品质魅力,才能进一步锚固城市持续的活力与竞争力。张京祥认为,“社会资本”在当今城市之间竞争中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一座城市只有保持对人尤其是年轻人的持续吸引力,才能进一步吸引资本、捕捉发展机遇,因此,城市的颜值、魅力就是城市的竞争力。”过去10多年,合肥城市的空间结构极大展开、建成区面积迅速扩张,未来的工作重点必须转向城市品质空间、魅力空间的精细化塑造,以及公共服务水平的显著提升。如此,合肥才能在新一轮城市竞争与合作中持续赢得先机。
合肥日报继续给粉丝送福利啦!
12月16日至12月29日期间,凡在合肥日报微信公众号推文留言区进行留言且将合肥日报微信公众号设为星标的读者,我们将选出留言精选次数最多的4名读者,赠送合肥日报与百武西联名出品的价值199元的T恤衫一件。(奖品需自行领取,不在合肥本地的粉丝可以到付方式邮寄)。
加入粉丝群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