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葛这30村名字咋来嘞?揭秘!快看有恁村没?

时事   2024-11-27 19:06   河南  


今日长葛【第7300

明日天气 多云 3~10℃


石象镇位于我市东南部,南接许昌市小召乡,北邻董村镇,西接老城镇,东连古桥镇。总面积56平方公里,5.1万口人。

 


最为特别的是,地图上的石象镇呈条带状,南北宽仅约5公里。但就是在这方土地上,却书写着一代代传奇……


石象镇:传说大象为民除害,村民雕石象纪念


 

传说石象镇中心原来是一个大寨,寨子里住着几百口人家。在寨子西边有一处长满了芦苇的湖,湖水清澈,人们经常到这儿挑水吃。湖的旁边有一片树林,林子里有一头大象,经常到湖边洗澡、喝水,与寨子里的人相处和睦。


后来湖中钻出一个妖怪,在湖上兴风作浪,淹没了很多田地,还经常到寨子里吞食人和牲畜,人们吓得连门也不敢出,晚上早早地把寨门关好。后来,有丧失亲人的村民跑到树林边哭诉,大象深受触动,遂冲出树林,与湖中妖物大战,将其搏杀。人们为了纪念这头为民除害的大象,就雕塑了一尊石象立在寨子中,寨名也从此改为了“石象”。


距今约4000年的苗庄遗址


 

苗庄古文化遗址距今约4000年,位于石象镇苗庄村西,占地面积67500平方米。


1983年“二普”时,苗庄遗址被工作人员发掘,内含龙山文化、二里头文化,遗物丰富而集中。其中二里头文化遗物尤为突出,主要是陶器和少量石器;以黑陶、灰陶较多,红陶较少;纹饰以绳纹为主,篮纹次之;器物有盆、高足鼎、瓮、罐等。1986年苗庄遗址被省人民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李沙沃村:传说曹操的姑姑打了72眼陶圈井,给曹操手下供应茶水


20世纪70年代,李沙沃村挖出30多眼汉代陶圈井,有人说挖出的还不到一半。


传说曹操在许昌时,经常到石象、许田一带打猎,却从未去过李沙沃村他的姑姑家。后来曹操的姑姑见了他,生气地说:“阿瞒真是官做大了,眼里哪还有我这个穷姑姑,从来也不到姑姑家。”曹操说:“不是我看不起姑姑,我带了那么多人马,若真去了,别说吃饭,喝水也不好办。”


这样一说,他姑姑更加生气,心想自家也是名门大户,怎会供不起茶水,非要曹操去她家不可。曹操只好答应不久就去。姑姑连忙回到家里动手准备,一连打了72眼陶圈井。事实上,这些汉井与曹操屯田有关。


冢王村王求礼:直言进谏救百姓


王求礼,石象镇冢王村人,唐武则天时,为左拾遗(负责监察皇帝言行疏漏和百官怠职违法之言官)、监察御史,性情刚直、忠謇敢言。


唐朝武则天时期,契丹李尽忠反叛,其手下将领孙万荣在河北拥兵叛乱,武则天令他的侄子、河内王武懿宗率兵讨伐。武懿宗胆小怕死,不敢上阵,就写了一封奏章,说有数百家百姓投降了孙万荣,要求朝廷惩治。王求礼当即提出反驳,说老百姓投降叛军,是为了自保,他们本意绝不会背叛朝廷的,而武懿宗率领数十万大军,却躲在城里不敢出战,实在该杀。武懿宗吓得不敢说话,武则天心中明了,便下令赦免百姓。


公元706年,王求礼在卫王府参军岗位上,因病去世,家乡人民把他的遗体运回长葛,埋葬在他的故乡冢王村。


苗庄村苗训: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的“幕后总导演”


石象镇西部有苗庄村,村南原有一墓,据传为宋初大臣,检校工部尚书苗训之墓。苗训,师从陈抟老祖,善天文占候术,以谋略见长,出世后跟随赵匡胤。


公元960年,契丹与北汉联合入侵中原,时任殿前都点检的赵匡胤奉命率军出征。赵匡胤带着人马住到陈桥驿的时候,苗训注意到天象异常,便跟赵匡胤帐下亲随楚昭辅说:“天象告诉我们,天无二主,对幼帝来说,是凶兆。对点检来说,就是该做天子了。”眨眼间,苗训所言全军皆知,兵将们山呼万岁,苗训随即将已经准备好的黄袍给赵匡胤披在了身上,就这样赵匡胤当了太祖皇帝。在事后的论功行赏中,苗训当了检校工部尚书,苗训年七十去世后被葬在今苗庄村南地。


斧头村:岳飞的部队在此追击金兵,金兵将领落荒而逃


斧头村,原名“埠头”,是隋朝运粮河上的一个码头。


南宋绍兴十年,太子少保兼河南、河北招讨使岳飞率领大军与金兀术战于郾城,战况激烈。金兀术退到埠头,正要埋锅做饭,忽听岳云、牛皋带兵追来了!金兀术吓得惊恐万状,饭也没有吃成,便骑马北逃,因为跑得急,慌乱中把打仗的武器——一把大铁斧头落在原地。牛皋带着部队追到后,拿起金兀术丢下的斧头说:“到了埠头,丢了斧头。到了开封,咱就把他的肚子剖开,看看里面都‘封’了些什么肮脏东西。”后来,村民就把“埠头”改成了“斧头”,作为对这次打仗胜利的纪念。


石象30个行政村村名由来


4个村村名与传说有关


斧头村:据传,隋朝运粮河经此,设码头,取名埠头;至南宋时,金兵战败,金兵将领溃逃时把自己使用的兵器大铁斧头失落于此,更名斧头。寨西南隅有坑塘,名曰西湖。


明朗寺村:明洪武二年(1369年),李姓由山西洪洞迁此建村,始名老户李;明嘉靖年间因传该村大寺院内老方丈明朗得道成仙,遂改老户李村为明朗寺。


古佛寺:据传,明代禹州无梁居民拉宝石一块,弃之孟村桑东头,村民见石上刻有佛像三尊,即捐资建庙,取名古佛寺;后来,王姓迁此,临寺建村,村以寺名。


营坊村:一说,清康熙二十二年,郑成功之孙郑克琰降清,其部下黄、庄、陈、林四员将领被安置此地建村,因随四位将军同来的兵勇亦定居于此,故名营房,后演变为营坊;二说,明末,李自成进军河南,围攻封升寨,在此安营扎寨,后人迁此建村,取名营坊。


15个村村名与人名、姓氏有关


双树王村:明初,王姓由山西洪洞迁此,始分南王、北王两村,为了团结自卫,合为一村,取名双王;后因村中一富户门前长有两棵同样高而直的大杨树,被一过路官员看到,称赞不已,他认为在双王之间加个树字更妙,遂更为今名。

 


胡庄村:清朝,胡姓迁此建村,故名。据《长葛县志》记载,明朝末年,胡庄所产的胡萝卜是许昌地区上缴的贡品,民间素有“胡庄交皇粮,萝卜叫得响”之说。


杜庄村:清初,杜姓迁此建村,名杜庄;1985年因随村委会更名,改今名。


冢王村:据《长葛县志》载,该村为唐朝王求礼故里;武后时,王曾为监察御史,此人为官廉洁、刚正不阿、扶弱济贫、名重乡里,后因仕途不达,死葬墓小,乡人不平,方圆数十里皆捧土添坟,卒成一个大冢,遂称该村为冢王。


楼陈村:据《洧川县志》记载,楼陈古称“瓦屋”,春秋隐公八年(公元前715年),宋公、齐侯、卫侯盟于此;至明初,陈、梁二姓由山西洪洞迁来,陈姓族人建起一座高楼,瓦屋自此更名为楼陈。


老官赵村:据传,李姓先居于此,始名洼李;赵姓继而迁来,为李姓扛活,其人口旺盛;后来赵姓中有一人任职老官,改称老官赵。


车庄村:据传车姓居此最早,故名车庄。


周庄村:明末,周姓居此,故名。


桂庄村:明初,桂姓由山西洪洞迁此建村,故名。

 


蔡寨村:明代,丁、锁、蔡三姓由山西洪洞迁居封升岗上,后围村筑寨,取名封升寨;明末,李自成进军长葛,克敌焚寨,三姓弃寨,分别移居于岗北之东西两侧,形成蔡、丁、锁三村;因蔡姓所建村庄居原寨较近,故取名蔡寨。


连庄铺村:明朝建村,始名梁庄铺;明末,由外地迁来赵、郭、侯、刘、杨诸姓,分散居住;清朝同治六年,驻寨自卫,四周十二个村庄居民搬入寨内,始名十二连庄,因于此设铺,称连庄铺。


苗庄:据传,宋初苗姓在此定居,故名。村南原有苗训墓,1978年农民起土时在墓冢周围发现有十二生肖石刻,长25厘米、宽20厘米、厚14厘米,现存虎、蛇、鸡、猴。苗训,宋初大臣,累擢检校工部尚书,据传师从陈抟老祖,善天文占候术,以谋略见长,早年结识赵匡胤,曾于营中预言赵匡胤陈桥兵变。


尚官曹村:辖官庄、尚庄、曹庄三个自然村,故名。


王沙沃村:据村内王家祠堂碑文记载,嘉庆年间有土匪围村破寨,杀人灭家,俗称沙窝;清末,为减免田赋改名沙沃,因村为王姓族人所居,故名王沙沃。


左场村:明洪武年间,李姓由山西洪洞迁此,始名李家屯;崇祯十五年(1642年),明将左良玉和李自成交战于此,改名左场。


 

常庄村:据传,元末建村,明代常姓族人来到村中,后改称常庄,本村名产——常庄豆腐。


丁锁村:因辖丁庄、锁庄2个自然村,各取首字,故名。


9个村村名与位置、地标有关


石东村:村委会驻石象自然镇东部,故名。


石西村:村委会驻石象自然镇西部,故名。


田庄村:据传,该村建于隋朝,因村北有条小河,田姓族人居住于河湾处,故名田家湾,后河水枯干,改称今名。


李沙沃村:清初,李姓由尉氏县桑村庙迁来建村,因村处沙地,始名李沙窝,后改今名。


刘沙沃村:清初,刘姓由外地迁来,因村建在沙地上,故名刘沙窝,后改今名。


坡李王村:据传,王姓迁来建村于坡地,故名坡王;清嘉庆年间,李姓由新郑县铁李迁入,改名坡李王。


五里营村:据传,明朝该村是开许大道上九迎(迎接)十八站中之一迎,村西有一迎旨桥,又因该村位于小召、石象各五里之间,故取名五里迎;崇祯十五年(1642年),明将左良玉和李自成交战扎营于此,后改今名。


坡杨:清初,杨姓迁此建村,因村居坡地,故名。


坡徐:元末,徐姓迁此建村,因村居坡地,故名。


推荐阅读


喜报!长葛5名学生获全国一等奖!还包揽一项目冠亚季军!

原来,南席、和尚桥、增福镇都有“岳飞后裔”……

奇观!3米高、6米宽!长葛有人做出房子一般大的灯笼……

更多精彩,关注今日长葛视频号!

全媒体记者/李耀杰
版式/王锐 审校/棠思 终审/赵凤丽
法律顾问/贺远 丁凯勇
广告合作/6175803/6175809/6683666
点亮让更多人看到!
↓↓↓

今日长葛
在这里读懂最真实的长葛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