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进行中,高中马上寒假,建议家长们带孩子认真做一下总结和计划。我做的不够细致,没有具体流程和内容,今天罗列了一下,大家参考。
好的总结和计划,会比机械的辅导班更有用。因为总结和计划是主动成长,而辅导班是被动灌输。
越是高年级的家长,越能明白这一点。
为何大部分直接送去辅导班,因为自己更省事,扔点钱,不需要用心,就解决了;为何这种用心的总结和计划很少人做,因为需要亲子配合,挺费劲的,需要特别用心,特别入戏才行,即使花钱也解决不了的。
怎么做对孩子更有价值,一目了然。
下面这是校长推荐的寒假初过渡期的总结和计划。建议需要填写的几个要素。
一、对个人成长的总结。
1、学校内。2、业余时间和家庭。3、其他方面(音体美、个人思想感悟等)
分析:成年人只关注结果,比如成绩、名次、考入什么学校。但是,孩子感受的是过程,比如情绪上是否开心、跟周围的关系、喜欢什么学科、自己的问题。我们不能用成年人的思维习惯,去分析孩子。其实,无论学霸还是学渣,都从行为上非常清楚自己为什么成绩好,为什么成绩差,只是有些认知和行为方面的细节,需要被教育、被引导、被唤醒、被管教。所以,要通过校内的行为,业余时间和在家庭的行为,让孩子自己分析自己,而且,一定要分析到学习之外的一些因素,比如大部分孩子喜欢的音体美,大部分孩子比较容易出问题的是情绪和关系。这些要素,也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影响听课质量、作业完成效率,甚至影响学习动力。
孩子需要内驱力,这个连孩子自己都知道;孩子其实更需要开窍,方法也会给孩子带来更直接的自信和原动力。
二、对成绩的分析。
1、成绩位次,前进或者倒退。原因分析。2、学科。语数英理化史等等学科的学习分析。3、学习方法、态度分析。4、自我管理分析。时间管理(效率),情绪管理(情绪起伏原因和自我调整),细节管理(自我感觉,学习进度,紧迫感,人际关系,对生命和生活的兴趣和激情),目标管理(有没有,强不强,是真目标还是咬定势必达成的假目标),个人苦恼。
分析:这个内容,校内和校外都重视,孩子也容易表达清楚。但要用类似的提纲,提醒孩子不能只分析结果,要反思过程。进而分析方法、态度、自我管理、生活细节。经常做这样的分析,孩子在日常成长中就会具备自我管理的意识。意识到行为,到形成习惯,是培育出来的。管理好过程,结果会自然发生。
学霸其实分两种,一种是智商极高的天才,一种是智商一般的普通孩子。学习的本质,不见得是天选之才的游戏,也不是低水平的勤奋,而是极致的重复!
三,个人计划。
1、诚恳的自我分析。优势,劣势。需要发扬的,需要改进的。2、榜样的力量。哪些同伴或者名人、偶像值得自己学习。3、目标分析。结合家庭背景的个人定位和个人想法,我想成为什么样人,我想做一个什么样的学生,我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进入一所什么样的高中。4、达成目标,个人应该做到的是什么?5、诚恳朴素的寒假计划。模式一:校内配合作业,校外自我补充。模式二:课程表模式。每天每小时的时间分配和内容。
喂养式的教育,是学生厌学很重要的原因。所谓出人头地,就是被人教训的过程。
并不是每个孩子都认为自己通过奋斗一定能够出圈,所以,教育对很多孩子的意义就是:慢慢开始相信自己也能出圈。这时候,方法比口号实用。
四,我需要的帮助。家庭帮助,学校帮助。需要父母的支持等。
当你迷茫,意味着认知达到极限,也意味着成长随时可能发生。迷茫是值得祝贺的。
上面,是我大体写的流程,并大体分析了为什么这么设计。各位认真参考。
当然,每个孩子不一样,每个家庭的文化背景也不一样,上面只是提供了一个范本。至于如何去做,相信各有各适合的办法,家长里面卧虎藏龙,也会有很多智者的做法,我的范本,仅供参考。教育是生活,是实践,祝你能做,并能做的有效。
最后的反思和呼吁:教育之难,是书中全是道理,现实却经常不讲道理。2025,大小环境都会变得更加不可琢磨,当外界死水一潭停止生长甚至怨声载道,正是自我成长大好的时光。减少、甚至停止对周围和他人的期待,反求诸己,死磕自己,深耕自己、丰富自己、优化自己、强大自己,必是一条精彩纷呈的大道。
是的,还有必要提醒一下,家长更应该懂的是:当你活成你自己的时候,别人才能活成别人,亲子关系里,也是这样。
愿各位能有收获。下课了,明天见!
请点亮右下角的在看。不然以后可能看不到我的文章的,这是新规则。
马老师,曾任教于青岛二中体验上九天揽月;后下海全方位品味下五洋捉鳖。文能吹牛破局剧场效应和内卷竞争;武能实干探索在路上。下面微信二维码,可以关注我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