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ssion Impossible?不存在的!(上篇)

企业   2024-08-22 13:21   江苏  

很多下属不明白,为什么之前参加全球高管大会时,Thomas Shen总是坐在后排。作为TE汽车事业部亚太区高级副总裁兼总经理,以他的级别和业绩,完全可以坐到第一排去。他对此的解释是,我们没有自己的研发能力,卖的产品都是欧洲的设计。卖得再多,也没什么可牛的。

而在2024年年初,TE汽车事业部中国区工程大会,在近千人的会场里,TE汽车事业部中国区高级工程总监KY Zhu站在台上,他盯着Thomas说:“老板,希望您在今后所有的全球大会上,都能够坐到第一排去。这是我们中国工程团队最想对您说的话!”

“天上掉下来”的涨薪

KY初见Thomas是2007年8月的一天,在TE汽车事业部苏州工厂的洗手间里。旁边有个人突然问他“你是不是KY?”得到肯定的答复后,对方大大咧咧地说:“听说你工资很低呀!”

KY一下子愣住,不知道该怎么接话。那人又说,“我已经找到亚太区大老板,提出要给你加薪。放心,这事交给我了!”

KY由此认识了传说中的Thomas,那个中国区的销售老大。只不过别人口中很严厉的他,在KY眼里平易近人,而且愿意帮一个其他部门的人争取利益。

初入职场的KY Zhu

2993元,是KY当时的税后收入,他没觉得委屈。2002年毕业后,在老家晃悠了两年。直到2004年参加同学聚会,他才发现专业能力和同学已相距甚远,收入更是天上地下,自己只有950元,而他的一位同学是3800元。失落、没面子、不服气,让他决定到苏州闯闯。

距人们印象中粉墙黛瓦、小桥流水的老城20公里,当时的苏州工业园区吸引了大量台企,可以说是模具的大学。台企普遍工作强度极大,但换来的是快速成长,KY心甘情愿做出了选择。每天7:30上班,晚上22:00下班,虽然没人要求他这样。两年后,他从一个几乎什么都不懂的人,成为了设计部的一个主管。

2006年圣诞节入职TE汽车事业部时,25岁的他并不知道自己搭上了时代的快车。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后,汽车行业这个人们心目中“最脆弱”的孩子,不但没有崩溃,还迎来“井喷”式增长。2005年产销量均超过570万辆,排名全球第四位。

作为全球领先的连接器供应商,TE自然不肯错过这个机会,2006年6月,苏州启明路88号,TE在中国的第一家面向汽车行业的工厂启用。当时最急需的,就是各种各样的人才。于是,KY 来到了这里,成为了一名模具设计工程师。

在这里,他继续着自己的“成长路径”,每天早8点到晚12点,忙忙碌碌,学习之前一无所知的连接器技术。稍早入职的Field Sun很快注意到了他。作为项目经理,Field心思活泛,一直想找个好的工程师做搭档。他发现这个新来的小伙子闷头不语,上来就猛干活,而且很有成效。来自德国的质量专家Dietum Kunzu也发觉,KY虽然年轻,但对技术的理解比别人高一个层次。于是他把这个事情告诉了请他来改善生产质量的Thomas。

Thomas的“打抱不平”很快有了结果,虽然只涨了2000元,但这50%的涨幅让KY一下子在TE成了名人。这次“天上掉下来”的涨薪让KY更加相信,只要努力就会有收获。自己来对了地方,这里讲求按绩效分配,只要你有能力、做得好,就会被管理层看到。

美中不足的是,KY理想中的外企是井井有条的,部门之间的工作衔接理应通过流程实现紧密控制。而当时他看到的是,没有清晰的流程、没有明确的工作职责划分、生产也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和他抱有同样想法的还有Rabbin Yu。

东富路来了个线长

2007年,为了扩大生产,TE汽车事业部在苏州老厂附近的东富路又租赁了一处12000平米的厂房。2008年10月,33岁的Rabbin Yu成为了这里的线长(生产主管),管理四、五百人的生产。之前,他在一家台企工作了七年半,从工程师一路做到主管、经理、运营经理,最多的时候管理着1500人。

Rabbin Yu入职TE的照片

职位降了,上班也远了,但Rabbin还是接了这个offer。因为他清楚TE是业界翘楚而且判断汽车产业未来将大有可为。彼时的苏州工厂,尚在发展初期,虽然情况略显纷乱、秩序性不足,但又掩不住的勃勃生机。没人给你明确的任务指示,只有一个大方向,其余的全需要自己去探索思考。KY和Rabbin却都发现这反而给了自己更大的空间。

找活干被KY视作是一种幸福,因为这样如果遇到自己不懂的,就可以埋头苦学。在自发的学习之外,公司的发展也需要你不断拓展新领域,否则就会被淘汰。KY是那种特别享受学习的人,在学习中,他能找到自己的人生定位,心里会特别踏实。

Rabbin则起初有些懵,但也仅仅在三四个月后就想明白了。只要被人安排,就会被束缚。以前自己是执行者,现在这样,反倒可以形成自己的思考力,做真正有价值的事。

东富路的车间,95%以上的作业员都是入门级别的,而且是没有技术含量的线束、组装及包装作业员。Rabbin仔细分析后发觉,这一点看上去是劣势,实际是优势,因为级别低意味着上升空间大。于是,他在重要岗位设定了效率、质量等方面的目标,一旦达标,就能得到提升。员工的干劲一下子起来了,离职率、产出效率等指标反而优于本部。那是Rabbin非常开心的一段时光,工作量不大,又没人管,任由着他“折腾”,而且“折腾”得还不错。

一通陌生来电

轻松的日子持续的时间并不长。入职一年半后的一个晚上,Rabbin突然接到了一个陌生来电。“Rabbin吗?我是Thomas。”Rabbin吓了一跳,他早就知道有一个销售大佬叫Thomas,经常穿着西服、戴着棒球帽在产线转,而一般的销售是不会下产线的。虽然生产不归他管,但他依旧会检查产线的效率和质量,发现问题要求及时改进,非常强势。 

“我觉得你做得还不错,有个机会你要不要试试?”Thomas说。

“我愿意!”甚至都没问是什么机会,Rabbin就脱口而出,更何况Thomas也不是他的领导。仅凭着Thomas在车间里做事的态度,Rabbin就非常相信这个管理者,觉得跟着他能学到东西。当听到是去做 TEOA时,他就更有底了。

TEOA (TE Connectivity Operating Advantage )是TE集团在全球范围内发起的,基于精益生产(Lean Production)理论的项目,强调更少的人力、更小的空间、更少的投资、更短的时间、更高的质量,研究如何保证产品的供应,不断降低材料成本和运营成本。Rabbin前公司的精益生产部门就是他一手创建的。

而TEOA在TE汽车事业部里被称为“运营大脑”,在这里能够系统了解TE的运营体系、思路、重心。因此,厂长候选人的第一步都是要来这里历练。虽然之前从未和Rabbin交流过,但Thomas在工厂里从来都不是简单地看和听。从Rabbin管理的车间,就判断出他很用心,只要给机会就能够成长起来。

Rabbin刚上任,Thomas就丟给他十个料号做成本分析,要求做完之后立刻推进改进方案,这让Rabbin立马就有了实战的感觉。

在不断的讨论中,Rabbin发现销售团队所有的关注点最终指向的都是能不能创造更多的价值。他领悟到,这就是这个组织要的东西,也是现在及之后自己努力的方向。事后Rabbin回想,分析料号的这半年时光,是他学习的最佳时期。

成长的烦恼

2010年3月,吉利收购沃尔沃轿车。这件事给大众的心理震撼,甚至超过一年前中国汽车产销量成为世界第一。要想跟上这个不断创造奇迹的市场,TE汽车事业部在中国必须解决制造问题。时任CEO Tom Lynch发起了一个名为“Go China”的项目,只要和中国的工程相关,对中国有价值,想去中国的,就批差旅费用。

睁开眼就是全新的、越来越高的客户要求,每天都有铺天盖地的外国专家。作为模具带头人的KY,迎来了学习的红利期。中国模具工程的能力得到大幅提升,但工程研发的能力依旧停滞不前。

10月,Thomas升任TE汽车事业部中国区副总裁兼总经理, 他对Tom Lynch说,“五年之后中国业务会翻两倍,但我们的工程师也需要翻倍。” Tom Lynch的回答是,“我给你5倍的人,你能给我多少销售额?”于是中国区做出了一个重大调整:将上海的产品研发和苏州制造技术的员工合并,成立工程部。KY有了新任命——注塑模具新项目开发的COE(Center Of Expertise,专家中心),管理十几位工程师。之前,新模具开发完成,交给生产后,他的工作就结束了,而现在,后期的量产也归他负责。

此前KY基本上都是单打独斗,所谓带人也就是把任务分配下去,大家各干各的,此时他真正遇到了管理上的挑战。前端、后端之间存在天然的矛盾关系,前端开发的产品交付到后端生产时,后端从力求完美的角度出发,必然会提出很多质疑,要求前端不停去修改,争议便由此产生。

在不断的受挫过程中, KY分析出自己的优势在于模具技术方面的专业性,再加上他平时为人处事所累积的良好口碑,大家对他的信任程度颇高。他将所有的分歧分为两类,第一,技术上的不认可;第二,对于规范、要求的理解上有偏差。接下来他要做的就是,一方面做技术仲裁,另一方面通过沟通来重新制定规范以消除误区。

伴随着一件件的小事,随着时间推移,两个团队逐渐走到了一起。那是KY管理入门的开始,他切身体会到了单打独斗的效果永远不如团队合作。

决战冲压

中国汽车市场的爆发式增长丝毫没有停下来的意思,TE汽车事业部从欧洲大量进口产品的方式根本无法满足中国市场。2013年,汽车事业部在中国的第二座工厂开业,真正开始了国产化的进程。而Rabbin也迎来了自己的机会,2013年10月,他成为了老厂的厂长。

Rabbin刚上任,Thomas就要看预算。他和财务总监一起,被问得头上直冒汗,一个劲儿地说“不好意思”,最后索性承认这里有问题,那里也不对。而如今,Rabbin给大家的印象是:最懂财务的运营。几乎所有人都发现他似乎是一个记性很好的人,一个问题只需要向他提出一次,便绝不会有下一次。

2015年2月,Rabbin兼任了新厂厂长,但此时老厂遇到了棘手的事。

受限于冲压技术,此前连接器中最核心的端子,都是进口的。冲压是在高速运转下金属对金属的碰撞,必须要加以控制,这也是所有连接器技术中核心的核心。2013年,TE中国汽车事业部开始购入各种冲压设备,希望拿下冲压技术。

但是技术本身很难,加之没有相应的人才积累。结果就是,开发端连模具开发的能力都不具备,生产也是一团糟。业务好的时候,大家一团和气;出了问题,往往一地鸡毛。工程端和运营端陷入了各种争执,都认为是对方的环节出了问题。

眼见着计划中的国产化进程受阻,Thomas想到了KY。之前KY的表现证明他有协调能力,那么不如给他一个更大的试炼场——冲压模具COE。

刚刚接手这个位置时,KY可谓是两眼一抹黑。虽然同样是解决前端和后端的矛盾,但情况与当初注塑完全不同。那时候,两个团队都在自己的管理之下,而且在注塑方面,自己是专家,他说的话大家都会听,而对于冲压他一无所知。

但KY认为解决问题的逻辑都是一样的。他从小到大一直信奉:以德服人、以理服人,而非以武服人。他清楚自己的劣势,所以需要花很多时间去学习冲压技术。因为没有现成的学习资源,他只能到车间里去看、去听,然后看图纸,研究工艺机理。他同时也了解了很多端子开发的研发工作。学习的过程大概持续了一年半,在此期间,他愿意放低姿态地听每一个人讲。原本的劣势变成了优势,到最后,前后端都愿意和他沟通,也愿意听他指挥。

另一个有利条件则是他和Rabbin合拍。他们之前就有很多合作,对彼此的性格、能力都很了解。两个人都是那种既直言不讳,又懂得尊重别人的人,很容易达成一致。

领导一瞪眼,下面的人就该拼刺刀了。他们的和谐给问题的解决奠定了基础。争吵、沟通、再争吵、再沟通……慢慢地双方被拉到了一起,能一起使劲了。冲压能力也逐渐起来了,他们甚至还想寻求技术上的突破。

那时,TE汽车有一个著名的端子MQS,欧洲是一出二(即一次生产两个)的模具,而中国一出一(即一次只生产一个)的模具还在调试打样中。俩人商量着,想挑战一出二。如果成功,生产效率就可以翻倍。这个诱惑太大了,但尝试的代价是有可能会面临整套模具报废。

即使没有任何冲压技术沉淀,但管理层没有片刻犹豫,选择了相信他们。

管理层的态度大大鼓舞了他们,使得他们之后做很多事情心里都有了底气,同时也更有信心去尝试各种挑战。“到2017年年底,我们的冲压技术已经不输欧洲,”KY非常自豪。从2015年的10台冲压机,到现在的140台,TE汽车事业部的精密冲压能力业界领先。

在2017年9月苏州工厂EPZ三期开业典礼上,左起Thomas Shen、KY Zhu、Steven Qu

至暗时刻

同样是2015年,Rabbin也遇到了自己职业生涯中的至暗时刻。

由于业务的急剧扩张,生产能力必须要跟上,但工厂的管理始终达不到Thomas的要求。于是在众人惊诧的眼神中,五年间,已有六任运营总监谢幕。2015年5月9日,正在韩国出差的Rabbin接到了Thomas的电话,他成为了第七任运营总监。

这一年他39岁,之前从来没有这么年轻的人负责所有工厂的运营。没人知道他能在这个位置上呆多久,包括Rabbin自己。

危机似乎来得过快了。上任四个月后,公司遭到了重大质量投诉。那是建厂以来最大的项目,投资巨大。由于需要花时间逐步进行推导和验证,短时间内难以查明原因,导致所有人都一筹莫展。除此之外,他们在找出问题的同时,还要保证交货。客户、客户的客户、TE欧洲管理层、TE亚太管理层每天都在开会。

所有人的第一反应是制造上出了问题。作为运营总监,Rabbin首当其冲,所有的压力都汇集到他那里。不过从他的身上看不到任何沮丧和失落。

但作为同事,极为敏感的KY在交流时的字里行间中,捕捉到了Rabbin已近于崩溃。“那个时候公司上空像压着一层乌云,所有的人都在处理这件事。”KY说。

若干年后Thomas讲了一个几乎没人知道的秘密。当时Rabbin偷偷找到时任TE汽车事业部中国区人力资源总监Daniel Wu,“我实在是搞不定,也不好意思赖在公司不走,要不我辞职?”Daniel劝他迎接挑战,并将情况汇报给了Thomas。

Thomas怒了,“我作为老板,我都没跪,他先躺下了。告诉他,有时候最黑暗的时候,可能一拐弯天就亮了,越是这个时候越要撑住了。”“公司的信誉比什么都重要,我不想公司被认为是不求上进,从此在市场上站都站不起来。先不要管赔偿,你们就做正确的事。”

管理层要求大家齐心协力,并在团队需要任何资源时,都无条件给予支持。工程、运营、质量、销售,所有人每天都在一起紧密合作。当时在模具的修改上,对精度的要求极为苛刻,但却没有人说不,所有人都一步一个脚印去推动、去改进。客户也派了很多人过来帮忙。在问题没解决前,为了保证出货产品的品质,大家不惜成本地检查,最多时几百个人在现场检验。

“当时就是一天一天数着日子过。”Rabbin那时想的,就只是把当天的事情做好,完成后汇报,根本不会去想几天后的事情,因为每天都有不确定的问题等你解决。有了精神依靠,他可以忽略身体上的累。

果然,一拐弯天就亮了。如今这个产品还在生产,只是当时的5条生产线已经增加到了13条。

2015年TE中国汽车事业部运营大会上,Thomas Shen将TEOA全球颁发的四星工厂证书交到Rabbin Yu手里

对于Rabbin来说,那6个月实在刻骨铭心。他最感激的是,当时管理层明确指出:这不是个人问题,我们一起尽最大努力。

而他那个位置,本是最合适的背锅侠。

悟道

最终这场危机成为了Rabbin职业生涯中最大的财富。若干年后,别人说起来那只是一个起初凶险、最终圆满的故事,只有Rabbin还清晰地记得当时的每个时刻,以及自己曾经的迷茫、犹豫、退缩、感动、勇敢、坚持……

《士兵突击》成了他会反复观看的剧,因为观看时他会有极强的代入感。与许三多“不抛弃、不放弃”相类似的精神,成为了他和公司摆脱那场危机的信念基石。

回想自己的成长过程:管理层对新人展示出了足够的包容和理解。没有发展机会的时候,他们既不会轻易放手,也不会一直扶着。当机会来临时,他们会经常给你帮助让你迅速进入角色。当你遇到难题需要克服时,管理层不是抱着你跨越过去,而是提供方法、赋予信任、调配资源,使你能够自己去摸爬滚打,迅速成长。

周围的人都说Rabbin很容易合作,一方面是性格使然,另一方面是因为这次危机,让他看到了当一个大事件来临时,没有人可以独自支撑,团队里没有个人英雄。他理解了为什么TE汽车事业部要强调“实事求是、极度透明”。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有问题就面对。一个人不行,大家就一起想办法,而不是撂挑子,这样才能一直激励自己做得更好。

经此一役,“做正确的事”这个原则也刻在了Rabbin的血液中。什么是正确的事?Thomas跟Rabbin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不是老板说你好,你就真的好。当销售说你好,客户说你好,你才是真的好。”成功的员工只存在于成功的企业中,只有企业的生意好了,员工才能成功。

在Field看来,Rabbin是他见过的“最把客户的需求放在第一位的运营”,有一种能够将不可能变成可能的魔力,当他还在ICT(工业与商业运输事业部)的时候就见识过。

与乘用车不同,商用车平台的订单量起伏很大。2017年,在连续6个月每月订单都只是一两万套之后,一个在中国乃至全球都极有影响力的客户突然下了个大单,订单涨到14万套,生产线一下子出现了500人的缺口。招人和培训本身就需要时间,当时又恰逢苹果、华为发新品,苏州工厂出现了用工荒。

如果生产不出来,丟掉的不仅是这个单子,还有客户的信任。竞争对手可都在旁边虎视眈眈着。Field找上门去,Rabbin立刻明白了他当下的处境。2013年,Thomas代理了半年运营总监,见客户时有时会带上Rabbin一起。当真正和客户面对面后,Rabbin发现客户远比想象中严格,他们会觉得你要么价格偏高、要么交货不理想、抑或是质量不过关、服务不到位、工程也有不足……没有站到最前线,永远不知道子弹呼啸着从耳边飞过是什么感觉。Rabbin的视野一下子打开了,他真正明白了客户思维究竟是怎么回事,怎么去共赢。

虽然ICT不属于汽车事业部,但在Rabbin看来,“ICT也是TE的,再说本来也是从我们这里分出去的,是我们的兄弟。”

Rabbin先是停掉了启明路老厂一个车间的一个班,将人直接调过去,瞬间填补了100多人,开出了一条生产线。当得知还缺一条生产线时,Field就带着30个销售、产品经理、客服、助理,直接冲到苏州工厂,要求下产线,结果被质量部叫停。经过协商,他们去样品室干活,把样品室的人置换出来。Rabbin甚至把当时的班组长撤掉一半来支援,这样又开出一条生产线。与此同时,他们也在市场上边招人边培训。Field则亲自下厨房给员工煮饺子,之后遇到产量上调厉害时,他都会来工厂给大家煮饺子。

最终订单圆满完成,Field跟Rabbin的“革命”友谊,也就这么结了下来。至于停掉的生产线的损失,Rabbin用库存来弥补。他庆幸之前没有一味地追求KPI,而把库存降得很低。

从第一天真正跟Thomas接触时,他就被告知,这个组织永远是客户导向,你不是仅仅为了那几个数字。当KPI和正确的事有矛盾的时候,Rabbin愿意选择后者。他宁可承受一些压力,耐心解释,哪怕这会影响到个人在领导心目中的印象,也不愿意对业务造成损害。

事实上,“Mind What Matters”是TE一直在讲的原则。一个领导者要永远懂得如何摒除杂音,甄别出优先项目。在复杂的组织机构当中,不忘初心,抓住那个对业务最核心的东西。

TE汽车事业部亚太区人力资源副总裁Jenny Liu说,“当组织机构庞大到一定程度时,有些东西不可避免。每个单独的要求在某个阶段看上去都有其合理性,但当它们叠加在一起,一刀切下来时,是不是还适合你?在此刻这个时间点是不是适合你?这种判断力体现了一个领导的成熟度、自信度,还有实事求是的精神。有的人是判断不清楚,有的人是清楚但没有勇气,后者也并不少。”而Rabbin就是这样既能判断清楚、又有勇气的人。

恰好KY也是这样。

未完待续,敬请期待《Mission Impossible?不存在的!(下篇)》

推荐阅读

· TE汽车孙晓光:我为什么总是选择无人区

·  TE汽车Jenny Liu:天花板就是用来打破的

· END ·


TEauto微在线
TEauto微在线是泰科电子(TE Connectivity)中国汽车事业部官方公众号,为您全面提供公司新闻资讯及活动信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