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市场的竞争早已剥下了德国骄傲的外衣

文化   2024-12-05 01:12   德国  

大众汽车当前的危机与该集团在中国做出的决策密切相关。中国制造商多年前就开始大幅向电动汽车倾斜,而大众等他德国制造商错过了这一趋势。他们没有尽早投资,而是眼睁睁地看着中国将一辆又一辆高科技汽车推向市场。大众的反应太晚了,现在必须竭尽全力追赶。

事实情况是,不仅仅是大众汽车,越来越多的在华德国企业也面临着类似的挑战。他们都在担心被中国竞争对手的创新力赶超。

中国德国商会周三在上海发布的一项会员调查显示,47%的公司现在认为中国竞争对手有可能或非常有可能在五年内成为其行业的创新领导者。此外,8%的公司表示目前已是这种状况。


一位在北京的德国顾问表示,“在过去的二十年里,许多德国公司似乎都相信,仅靠自己的声誉就足以主宰全球市场。”但在中国,品质不再被视为德国独有的商标。中国制造商以无法比较的价格推出创新产品:“现实早已战胜了德国人的傲慢。”

中国德国商会称,企业的情绪正处于历史最低点:今年,只有 15% 的企业预计行业会有所改善,而55%的企业预计行业会恶化。只有32%的受访公司对2025年的前景预计会有积极的发展,而29%的公司担心会进一步下滑。这也是历史最低点。

56% 的受访者认为中国需求疲软是三大商业挑战之一,其次是定价压力(52% 的受访者认为)。此外,60%的企业表示2024年经济形势较上年恶化。33% 的人预计 2025 年情况会进一步恶化。尽管如此,92%的德国企业计划继续在中国开展业务。这一比例与前几年的结果一致。

为了走出危机,在中国的很多德国企业都希望向中国本土市场学习。大众汽车也采取了同样的做法:他们决定中国业务的运营将更加独立于德国总部,这样可以更快地做出现场决策。大众汽车在安徽合肥工厂进行了大量投资。那儿曾被认为是中国相对贫困的地方,但现在已发展成为电动汽车中心。大众汽车现已在该地区牢牢扎根,拥有自己的创新中心。

其他德国公司也在效仿。为了应对竞争和价格压力,他们越来越依赖“在中国服务中国”战略。根据商会的数据,40% 的公司现在更加独立于德国总部运营。这一比例较上一年增加了 12%。这些企业普遍认为德国老板的决定往往与中国市场现实没有直接关系。

51%的德国企业计划未来两年增加对华投资。其中 87% 的受访者认为保持竞争力是主要原因。这一比例比上一年增加了 8%。

德国企业对联邦政府对华态度感到不满。73%的受访者希望看到更加重视中国作为合作伙伴。58% 的受访公司认为德国和欧盟对中国的负面看法对其业务构成了特殊挑战。


华北德国商会执行董事会成员Oliver Oehms周一在外交部长贝尔博克(Annalena Baerbock)访问北京之际解释, “德国企业在中国的努力增强了他们的创新实力和全球竞争力。这一点在公众讨论中经常被忽视。”德国经济期望得到政治家的更多支持,例如通过有针对性的合作形式加强德国企业的合作伙伴关系。Oehms认为,德国对中国竞争力普遍缺乏差异化认识。


德国的中国经理人内部已经形成了更加清晰的认知:即联邦政府已经走上了“意识形态对抗路线”,形成了一种恐惧胜于乐观的气氛。

萍聚德国
及时交流德国留学,工作,居住,购物,美食,交通等方方面面的信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