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一年,新的展望:学者应选择靠谱的检测系统;反对学者的污名化攻击及学术泛娱乐化;单位应综合判断图片重复使用情况
学术
2025-01-27 00:00
浙江
鉴于春节即将来临,诚信科研从2025年1月28日到2025年2月2日不做更新,2025年2月3日正式更新。诚信科研编辑部提前祝广大学者节日快乐,阖家欢乐。
诚信科研新媒体作为中国存在时间最久(前身RetractionWatch新媒体),受众群体最广(诚信科研矩阵超150万学者关注),影响最大。主编刘博士长期在iNature矩阵(超过220万学者关注;包括iNature,iPlants,生物岛,iFigures及科研观察新媒体)担任执行主编,后应诚信科研编辑部的邀请,正式担任诚信科研矩阵(超过150万学者关注;包含诚信科研,iPubpeers,诚信学者,诚信探索及Pubpeer Plus新媒体)的执行主编,对于其他任何新媒体,与刘主编没有任何关系。诚信科研编辑部通过iFigures软件(诚信系列合作的iFigures软件,国产的世界领先的图片检测软件)筛选中国学者海量的学术论文数据(数量超过10万篇;时间从2002年-2024年),有一些思考,供大家参考:[1]国外检测系统某Twin检测Nature Communications文章,漏检率达到80%(点击阅读),另外需要将数据给到对方检测公司,有极大风险泄露数据的风险;广大学者学者需要选用靠谱的检测系统(比如iFigures),减少学术声誉的损害。[2]某Twin及某瞳等2个系统出现严重漏查,iFigures表现更优秀(点击阅读)!使用国外某Twin[还有国内的衍生版某Twin及某瞳(点击阅读)]检测系统是需要学者将数据(很多都是原始数据)给对方检测公司,有极高的数据泄露风险。iFigures是一个软件(单机版),由学者自己操作检测图片,不存在数据泄露的风险。[3]诚信科研编辑部强烈反对未经机构/学校/科研院所的调查,直接对任何学者的污名化攻击(包括但不局限于扣学术造假/学术不端的帽子),另外也强烈谴责将学术泛娱乐化,尤其是涉及到科研诚信。对于接受过系统性科学教育的编辑,应该能够理性,客观及准确地去呈现涉及的问题;如果没有(可能也没有学术能力及任何道德底线),对于其阐述的问题,应谨慎对待;[4]对于图片重复使用,机构/学校/科研院所应综合判断:图片重复使用是否存在数据操纵行为(包括旋转,缩放及PS等行为),图片重复使用的数量(1对,2对,3对,甚至更多),是否存在文章间(包含部分相同作者的文章间及完全不同作者的文章间)图片重复使用,是否保留原始数据(对于超过10年以上的文章例外),重复的文章数量(1篇,2篇,3篇甚至更多;比例10%,20%,30%甚至更多);
[5]对于非故意的图片重复(完全一样的图片,数量不超过3对,不存在数据操纵行为),诚信科研编辑部建议作者主动在单位进行备份,积极联系杂志社进行更正;[6]尊重所发表期刊的判断,期刊认为可以勘误、以及作者主动撤稿,均属于积极的表现,应客观对待;[7]从2002年到2010年,中国学者最大比率的图片重复使用是蛋白印迹;从2011年到2024年,中国学者最大比率的图片重复使用是细胞迁移及侵袭(显微);[8]由于科研经费持续投入、晋升体制的转变及大量论文工厂的涌入,从2016年-2020年图片重复使用比率持续上升;2020年-2024年,国家对于科研诚信问题重拳出击,图片重复使用比率呈现持续下降的趋势;[9]生物医学领域,图片重复使用数量最多;综合性大学(拥有大量附属/三甲医院)出现大量的图片使用;
[10]相较于高影响因子(影响因子大于10)的杂志,低影响因子(影响因子低于5)杂志的文章更容易出现图片重复使用;[11]一个学者发表的文章数量越多,其图片重复使用概率越大;[12]对于长期及大量出现图片重复使用(图片重复使用文章15篇以上/图片重复使用文章占发表文章总比例超过30%)的学者,比率非常少,只有0.5%,说明中国的总体科研氛围积极向上。[13]由于新技术取代老技术的过程,会使国外的检测系统失去中国市场,这会严重冲击国内的代理商,读者需要提防任何可能的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