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看一些历史记录片,会发现一些皇宫、丞相府的墙壁上挂着一幅全国的地图。然而,这些地图基本都是现代人绘制的,而且基本是谭其骧的“杰作”。实际上,古人由于其视野和技术所限,是不可能绘制如此规模、精确的地图的。而中国古代最精确的地图出现于清朝年间,名为《皇舆全览图》,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结晶。该地图的出现,不仅仅改变了中国地图测绘落后的局面,还象征着中国走向大一统的时代趋势。
一,康熙为什么要组织测绘最新的地图?
在清朝建立之前,中国有自己相对独立的地图学传统,绘制了大量的地图。其中西晋时期的裴秀提出的“制图六体”论是中国传统地图学的基础。不过,中国传统的地图学总体还处于原始阶段,缺陷很大。例如,由于地理视野的限制,清朝之前的地图范围基本局限于长城之南。
《大明混一图》:明朝人绘制的世界地图
《大明一统图》:明朝人绘制的明朝疆域地图
到了清朝,由于疆域扩大了三倍,以前那种局限于长城之南的全国地图就已经不适应时代的潮流了。1683年,康熙统一台湾之后,认为“疆域错纷、幅员辽阔,方舆地理又今昔互异。”于是下令编纂《大清一统志》。在《大清一统志》中收录了全国各省的地图,但是这些地图的问题很多,“或一省有大图而无小图; 或一省有里数程途而无疆界;或一省有疆界而无里数程途……”这让康熙皇帝开始认识到重新测绘地图的必要性。
实际上,康熙本人对地理学就是非常感兴趣的。他常常学习《水经注》、《洛阳伽蓝记》、《徐霞客游记》等书籍。为了搞清楚黄河的源头,康熙派遣考察团跋涉到了青海的星宿海、札陵湖和鄂陵湖一带,并将黄河源的路线绘制在地图上,并写下了《星宿海》一文记载黄河之源的情况。康熙皇帝也非常欣赏徐霞客关于金沙江是长江之源的说法,并派遣考察团到上游的通天河一带进行考察。可惜由于三江源内部地理条件比较恶劣,使得考察人员无法继续深入。
1689年,在中俄领土谈判中,中国对北方地区地理知识匮乏,使得中国谈判团在谈判中困难重重。还好有法国传教士张诚带来了西方人绘制的亚洲地图,这张地图在谈判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这张地图上展现的东北亚地区信息比较缺乏,为长久打算,康熙决定展开全国性的地理测绘。
二,《皇舆全览图》的问世过程
绘制全国性的地图还需要技术的支持,而康熙采用的正是西方的测绘技术。早在明朝末年,利玛窦就在中国制作了《坤舆万国图》,向中国介绍世界地理知识,然而狂妄自大的中国人根本不信这些,使得“西学东渐”严重受阻。清朝前期,也有大量的传教士活动于中国,他们将更新的地图带到了中国,例如南怀仁就绘制了更加先进的《坤舆全图》。在这幅世界上,已经有了明确的经纬线,以及地球赤道、南北回归线等标识线。
利玛窦《坤舆万国图》
《坤舆全图》东半球部分
康熙皇帝在了解到西方地图测绘技术的先进性后,就决定了任用传教士,采用最先进的技术来进行测绘。在测绘开始之前,做出了三大准备:(1)人才培训。康熙皇帝重用西方的传教士,让他们培养中国的测绘人员。(2)从广州、澳门等地购买西方国家的地理测绘仪器。这场地图绘制的准备工作就长达10多年。
1708年,地图测绘工作正式开始。康熙皇帝让测绘团体到达中国各地,遍览山水城廓,用西学量法,绘画地图。并且告诫各地官员必须保护好这些测绘人员。测绘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测绘长城内外地区已经东北地区,为北方边防提供准确的地理信息。第二阶段,加快了规模和速度,对西北和全国内地进行测绘;第三阶段,对西南地区已经青藏高原进行了测绘。
测绘人员使用了当时最先进的测量方法,如天文测量、三角测量。天文测量就是利用天文观测来确定地理坐标,观测的天文包括太阳位置、北极星高度、日月食角度、木星遮掩恒星机会等。三角测量就是在大地上选择控制点建立三角网进行三角测量,通过三角函数来计算边长和角度,从而得出出地理坐标与高差。测绘人员在全国设置了641个控制点。
分省地图:山西部分
最终,这场测绘活动在1717年完成。随后,测绘人员对各地分省地图进行进行转绘统一。1718年,全国性的精确地图制作完成,康熙命名为《皇舆全览图》。而《皇舆全览图》的分省地图一共18幅,分别是北京城图、盛京全图、热河图、河套图、塞外诸王图、山东全图、江南全图、浙江全图、江西全图、河南全图、山西全图、陕西全图、哈密全图、四川全图、云南全图、贵州全图、福建全图、广东全图。除此,还有四幅江河图,分别为黄河发源图、乌苏里江图、色楞厄河图及岷江源打冲河源图等。
这场地图测绘活动取得的成就是令人瞩目的。在第一阶段的测绘中,测绘队发现在北纬41度至北纬47度之间,经线的弧长随纬度递增变长,证明了牛顿对于地球形状为椭球体的猜测。 在测绘的过程中,为了统一单位长度标准,康熙皇帝规定经线1度弧长为200里,这在世界上是第一次。
这次地图的测绘工作涉及到了全国各地,只有西藏北部和新疆大部分地区没有实现精确测量。通过这次测绘,发现了西藏的珠穆朗玛峰,随后标注于地图之中,这也是历史首次,比英国人测绘珠峰早了135年。新疆地区,由于准噶尔汗国的存在,测绘只到达了哈密一带。《皇舆全览图》是我国第一次经过大规模实测,用科学方法绘制的地图,李约瑟评价为“亚洲当时所有地图中最好的一份。而且比当时的所有欧洲地图都更好、更精确”。
三,全国性的地图完善
“国家有疆宇,谓之版图,版言乎其有民,图言乎其有地”。绘制全国性的地图,在中国进行重大意义。详细准确的地图不仅是大一统国家的象征,还是国家国防、行政规划的重要参考依据。当时的《皇舆全览图》不仅代表着中国最先进的地理知识,还是中国走向大一统的重要标志。在地图上,不仅仅详细绘制了内地各省,还将台湾岛、西藏、青海、蒙古等地绘制于其中。
然而,康熙一生还未消灭准噶尔汗国,统一西域,这时候《皇舆全览图》缺失了新疆地区,不免遗憾。不过,乾隆皇帝很好弥补了这个遗憾。1757年,乾隆灭准噶尔,之后又平定了大小和卓之乱,将新疆纳入了版图。随后,乾隆皇帝又组织测绘队在新疆进行了测绘,制作出《乾隆内府舆图》之中。乾隆还下令编撰《皇舆西域图志》,《西域同文志》,《平定准噶尔方略》等,详细记载了新疆的地理、历史、地理、政区、民族等内容。
在康熙和乾隆之间的雍正时期也有十分值得注意的地图,那就是雍正十排 《皇舆图》。该地图的地名更多,内容更加详细,而且范围很大。地图的范围包括几乎整个亚洲,可以说是一幅亚洲地图。雍正皇帝也同样继承了康熙的传统,派遣人员在全国进行了测绘,才形成了该地图。该地图将西伯利亚、中亚等地绘制于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利于更加直观地了解俄国的地理状况,认识到俄国对中国的威胁。也就是在雍正时期,清朝和俄国签订了《恰克图条约》,划分了两国中部的边界线。
雍正十排 《皇舆图》
清朝的全国性地理测绘,在中国历史上是空前的。清朝的地图测绘活动,是当时中国疆域版图奠定,国家大一统的重要标志,而这些地图也是中国对新疆、东北、西藏、蒙古、台湾等边疆地区拥有合法主权的证据之一,其重要性也就是不言而喻了。可惜的是,清朝后期的统治者并未有康熙等开阔的视野和胸襟,他们不断走向封闭自守,最终造成了近代列强入侵、国土沦丧的悲剧。
本人收集了大量的地图资源,包括中国历代古地图和世界古地图、中国和世界的历史地理地图、中国各省的地图大全等,总量达到了330G。对地图感兴趣,可以识别和扫描以下的二维码进行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