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调水工程之一。该工程从丹江口水库开始,一直延伸到北京,其主要的目的就是为北京、天津、河北、河南等地区提供饮用水,以及生活和生产用水。2023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一共调了74亿吨水,为京津冀地区提供了大量的干净的饮用水。
但中线工程为了保障调水的质量,也牺牲了许多的经济利益。首先,为了保证丹江口水库的水的质量,因而对汉江上游的环境保护要求很好高,这使得汉中、安康、商洛和南阳的经济发展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汉江是长江最大的支流,而丹江口以上的河段因为要保障水质而无法通航,这也是一大遗憾。
第二,为了充分保障水质,中线工程也放弃了管道运输的方式。管道运输的效率更高,而且更加成本更低。但管道运输会使得水得不到阳光的照射,使得细菌容易滋生,这的确也会影响一些水质。
第三,为了保障水质。从丹江口到北京的这段用高价修建的高速运河却禁止通航,两岸禁止和其他河流交汇,并禁止建设港口。这就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如果中线工程能够通航,那么华北到江汉之间就会形成了一条货运大通道,而运河两岸的经济也会被带动起来,这对于中部地区的崛起都是非常有利的。
第四,调水工程给汉江水源带来了很大的压力。目前,除了中线工程之外,还有引汉济渭工程需要在汉江的上游取水。如果这两大工程的二期工程都建设完成了,那中线工程每年要调走141亿吨的水,而引汉济渭工程要调走15亿吨,那汉江上游的水量就所剩无几了。这样,汉江下游的航运、灌溉都会受到影响。
为了弥补汉江的水源,国家又开工了引江补汉、引江济汉两大工程,主要是用长江之水来补给汉江。但为了确保南水北调的水质,两大工程都只能将长江三峡的水调到汉江下游,不能调到丹江口水库以上,这就使得汉江的水源压力一直存在。为此,现在又有人提出引嘉陵江之水来补汉江上游的设想。
我认为,以上的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解决的方案也非常简单。首先,那就是要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进行彻底的改造,使之成为一条大运河。这条运河不仅仅要实现华北平原的通航,还要为黄河、海河、京杭运河北段提供水源补给,而且能够全程实现自流。这条运河南到汉江,北到北京,干脆就叫做京汉大运河。有了京汉大运河的补给,北方主要的河流都可以实现通航,并连成一个水运网络。
中线工程变成大运河后,那么这个工程对水质的要求也就不会太高了。于是乎,长江三峡的水就可以直接大量引入京汉运河。目前,长江三峡每年的径流量是4000亿吨,那每年调取500亿吨的水到北方的话,那就可以基本解决北方的缺水问题和航运问题了。要知道,这500亿吨的水就相当于黄河一年的径流量。不仅如此,在长江流域发生洪涝灾害的时候,可以加大马力抽水,缓解三峡的泄洪压力。
如果中线工程改造为了京汉运河,那调到北方的水就无法作为饮用水源了,那该怎么解决呢?很简单,在运河两岸修建管道。饮用水就专门用管道运输,运输到北京附近,先调取到各大水库。管道运输的水质虽达到了最佳,但已经超过了华北大部分天然水质,可以作为饮用水的。如果先将这些水调入饮用水源的水库,通过阳光照射,以及经过自然的净化,那水质就会进一步提升了。
除了饮用水、生活用水之外,其他的一切农业生产、工业用水都禁止用管道之水,只能用河道调来的水。另外,环渤海一带应该大力发展海水淡化技术,以减轻这一带的用水压力。
由于汉江上游之水还是要继续成为饮用水,那汉江上游的经济开发以及航运都是受到限制的。为了弥补因为水源保护带来的经济损失,我认为,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应该每年给汉江上游的城市提供一些经济支援,这种支援可以以国家财政转移的方式支付,也可以以地方帮扶支援的方式支付。
本人收集了大量的地图资源,包括中国历代古地图和世界古地图、中国和世界的历史地理地图、中国各省的地图大全等,总量达到了330G。对地图感兴趣,可以加我的V信(songwain)进行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