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妈因意外聋哑,他立志学医圆梦北大!

政务   2024-07-27 09:50   北京  




盛夏的微风吹入濮阳

北大录取的喜讯也如期而至

7月25日上午

北京大学录取通知书

终于被送到了王圣铭的手上

过去十余载的求学路

终于有了圆满的结果


从父母因意外失聪的无声家庭

到北大医学

路虽远,行则将至

下一站

杏林春暖,医者仁心

人生的新征程

从这里开始起航


 王圣铭收到录取通知书 

 王圣铭与家人合影 

 王圣铭与家人合影 


01
“无声”家庭
教会我乐观与坚韧

王圣铭出生在河南省濮阳市,就读于濮阳市一高。他从小在一个“无声”的家庭中长大。“我爸妈在很小的时候都因意外失去了听力。当时尝试了很多办法都没治好。”王圣铭回忆道。后来,他们两人相遇组建了家庭。

正是因为出生在一个“无声”家庭,“学医”对王圣铭而言有着特别的意义。他希望,自己未来能参与到相关治疗中,让世界上听不见的人少一些。在自己的愿望与家人的支持下,王圣铭最终选择了北京大学医学部的临床医学专业

王圣铭坦言,从小到大,父母很少对自己的学习提出严格要求,但他对自己是有要求的。

“我爸妈从来没在学习方面强求我什么,也许是因为他们心里对我有点那种愧疚吧。不过我觉得,我学习要是能好一点,父母以后就能过得好一点。为了给父母创造些更好的生活条件,我也应该多努努力。”




 王圣铭与父亲用手语交流 

 王圣铭与母亲用手语交流 

平时在家里,王圣铭主要通过手语和爸妈沟通,除此之外,他没觉得自己的家庭有什么不同。“小的时候会觉得爸爸妈妈听不见、不能说话,交流起来可能要比其他人差一点。长大以后,慢慢觉得这其实没什么。”令王圣铭印象尤其深刻的是妈妈床前贴的一句话——“其实你是幸运儿”。“这句话我妈妈很喜欢,她就贴在床头作为一个激励自己的东西。它曾激励了我的妈妈,后来又激励了我。”

 王圣铭妈妈床头的海报 

王圣铭觉得,妈妈的耳朵听不见尚且能如此乐观,自己又有什么理由觉得自己不幸运呢?

他说,“我真的挺幸运的,虽然我爸妈不能说话,但是我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比如他们都很乐观、很坚强。”




在父母潜移默化的影响下,王圣铭也逐渐成长为一个坚韧而自驱的人。

如今,王圣铭的父母在特殊教育学校里当老师,学校为特殊儿童提供了手语、劳动、数学等课程。王圣铭的父母在其中担任美术老师。“他们非常热爱自己的工作,电脑和手机里都存满了孩子们的画。”父母用“无声”的画笔带领特殊儿童探索五彩斑斓的世界,一如他们也在用“无声”的爱与行动浇灌着王圣铭的求学梦想。

王圣铭妈妈的美术课

 王圣铭爸爸的美术课 


02
规划时间、学会取舍
做最重要的事

从小到大,王圣铭的成绩总是名列前茅。从初中开始,他萌生了学医的念头,这个想法在高中阶段逐渐清晰起来。不过,通往梦想的道路并不总是顺利。

“高三后面的几次模拟考,我考得都不是很好。我就在想我是不是白学了,怎么会考得这么差?”王圣铭回忆起自己的高中,“我总是在数学上出现各种小的错误,拉低总分,很沮丧。”

不过,王圣铭总是在主动寻求应对的方法,不断调整。在他看来,所谓平衡时间,就是要及时在短板的科目上花更多的时间。因此,他常常把语文和英语的复习时间拿出来分给数学。此外,对错题的回顾整理他也渐渐学会有所侧重、有所取舍。

 王圣铭的各科笔记 

高三期间调整好心态很重要。高中阶段,王圣铭觉得班主任对自己的影响很大,给了自己很多心态上的帮助。“如果我一科没考好,心态没有及时调整,下次考试考到这科就会紧张,越紧张就越考不好。”因此,每次考试发挥得不好时,他都会和班主任聊聊。“有时候哪一科没考好,班主任也会来主动找我聊聊。”

 王圣铭与班主任合影 

由于父母的身体原因,王圣铭大部分时间和爷爷奶奶一起住。爷爷奶奶在王圣铭的学习生活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开家长会、与老师沟通等常常是爷爷奶奶代劳。爷爷奶奶的辛苦,王圣铭都看在眼里。

“有一次,我爷爷出去有事,我爸来接我,再把我送到爷爷奶奶家。奶奶怕听不见我敲门,不敢去床上睡,就坐在沙发上等我,结果坐着睡着了。看到那一幕,我心里特别感动。”




王圣铭觉得爷爷奶奶照顾一家人真的很不容易,更想要好好学习,努力报答他们。

高考当天,爷爷奶奶把王圣铭送进考场。王圣铭回忆道,“进考场的时候,我其实并不紧张,甚至觉得要高考了,很兴奋。后来语文没太答好,才感觉有些紧张。”


03
北大医学之旅
在期待中启程

“我觉得自己和北大有冥冥之中的缘分。”王圣铭提到,他从小就很憧憬北大,感叹于北大丰厚的文化底蕴和学术资源。后来,在高中期间,无论是大学参观活动,还是寒假研学活动,自己都在机缘巧合之下来到北大。与北大的多次相遇,让王圣铭相信,他与北大之间有某种微妙的引力。

大概十年前,还在读小学的王圣铭曾到过北大校园,那是他第一次踏入北大的大门。不知是否从那时开始,命运的齿轮就开始轻轻转动。如今,曾经懵懂的少年即将以北大临床医学生的身份,带着渴望与梦想,再度踏入北大的校门。

对于即将开启的北大生活,王圣铭觉得一切都充满了未知与期待。来到北京后,他想要游览北京的名胜古迹,品尝北京的美食,想要找到一方属于自己的舞台,继续发展自己的“朗诵”爱好。更重要的是,他希望能够在北大遇见更多更优秀的人。

 王圣铭的录取通知书 

医学是他热爱的专业,因此他很有信心迎接未来的挑战,当一名优秀的医务工作者。在王圣铭看来,读了临床医学,未来就是要当一名医务工作者,一名白衣天使。

“我想成为什么样的医生?我觉得首先要做到负责任。什么是负责任的医生呢?负责任就是充分重视和尊重他人的健康和生命。同时,正如韩启德院士在《医学的温度》那本书里写的,‘医学是人学,医道重温度’,我希望自己成为一个有爱心、有温度的医务工作者,不辜负。患者的性命相托。”王圣铭真诚地回答道。




北京大学医学部,前身是国立北京医学专门学校,创建于1912年,是中国政府依靠自己的力量开办的第一所专门传授西方医学的国立医学校。1996年,通过国家首批“211工程”建设项目论证。2000年,与北京大学合并,

北大医学集教学、科研、医疗为一体,学科覆盖医学门类中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药学、公共卫生和预防医学、护理学、医学技术、中西医结合以及理学、工学、教育学、哲学、文学等门类的部分学科。教学贯穿了本科、研究生及继续教育全过程。学院路38号医学校区设有5个学院:基础医学院、药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护理学院、医学人文学院。共有6家直属附属医院(临床医学院)、4家共建医院和11家教学医院,承担相关学科的教学、科研、实习任务,并向社会提供医疗服务。

北大医学始终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为国家医药卫生事业培养造就了以屠呦呦、钟南山、顾方舟等为代表的一批批开专业之先河、创世界之奇迹的杰出人才。北大医学秉承全人教育思想,致力于培养基础扎实、具有人文情怀和国际视野的医学领军人才,培养面向未来的优秀临床医学家、医学科学家、医学教育家和医学人文学家。

北大医学办学111年来,始终秉承“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学风。如今,北大医学接续奋斗,将努力成为医学教育发展和改革的旗帜,秉承“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初心使命,把“明德为先、厚道为蕴、尚仁为本、出新为常”的北大医学精神代代传承下去、接力下去。







祝贺王圣铭同学圆梦北大

乐观、坚韧、勤奋

是他打开一切大门的钥匙

在求学的路上

期待他继续

不待策马自奔驰

不待扬鞭自奋蹄

在通往医者殿堂的道路上

披荆斩棘,一路生花

不断征服人生新挑战


来源 | 北京大学融媒体中心、北京大学医学部

采写 | 郑博予

图片 | 受访者提供

排版 | 唐儒雅

责编 | 郭雅颂

<<左右滑动查看栏目>>

北京大学
爱国 进步 民主 科学
 最新文章